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训练策略分析
2020-11-28韩丽婷
韩丽婷
【摘 要】 作文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与逻辑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写作训练,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对社会、对人情有更加理性的体悟,逐渐形成更为成熟的心智。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训练策略;积累素材;定期阅读;写作技巧
当前的写作训练中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从课堂教学角度来讲,教师布置作文训练缺乏规划、授课时偏离重心。从现实生活方面来讲,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写作时灵感缺失,抑或虚无缥缈、脱离实际。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教师实事求是,结合教学的弊病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症下药。因此,一方面,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科学教学;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其写出的作文有血有肉。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训练的策略。
一、观察日常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写作来源于生活,作文是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小学生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观察生活,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更有灵感,写出的作文才会言之有物。学生对生活充满感悟,在写作文时也会流露真情实感,这对学生心智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元素,或带领学生观察与回忆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
例如,我在讲述《大自然的声音》时,待学生读过文章后,我会问大家:“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声音呢?思考一下,稍后我会请同学来讲述。”这样的问题可以带动学生去回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也会让学生在课下更加留心生活。在学生思考过后,我会尽可能多地去让学生交流回答,以便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素材。在学生回答的间隙,我会引导他们:“这种声音是你在哪里听到的呢?当时为什么会发出这种声音呢?”这样的引导会让学生不断地去思考生活中的细节,锻炼其表达能力。对学生讲述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生活逻辑的语句,我会耐心委婉地指正,以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做到逻辑合理。最后,我会留下写作任务:“同学们课下把课上自己所想到的关于声音的故事写成一个段落,明天我会仔细批阅。”写作训练需要从最基本的叙事开始,在日积月累的练笔中得到提升。
二、留心好词好句,定期阅读背诵
一篇好的作文,精准的用词和流畅生动的语句必不可少。要想让学生在写作时自然灵活地运用词句,就离不开平时点滴的积累。教师在授课时要挑出课文中的好词好句作为本课需要掌握的重点,要求阅读背诵,并定期检查。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增加积累,也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例如,我在講述《白鹭》这一课时,就会强调课文中的好词好句。首先,我会让学生通读课文,接着,我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本课有哪些优美的词句呢?下面勾画出来,随后我会请同学来分享。”这样让学生自己勾画,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留心好词好句、做笔记的习惯。随后我会尽可能多地请学生来回答分享,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汇总,对学生提到的“真正的好词好句”,我会对大家说:“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为大家勾画一下本课的优美词句,请没有勾画全的同学及时补充完全。”我的汇总可以较清晰地为学生指明优秀词句的范畴,使学生明白自己在阅读时所要注意的部分。最后我会告诉学生:“同学们,好词好句之于一篇优秀文章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大家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背诵,我们今日课下则对课上勾画的词句加以背诵,明天我会进行检查。”只有向学生声明好词好句的重要性,学生在背诵时才会积极面对,今后在阅读时也才会重视优美词句的积累。
三、写作训练,探索写作技巧
写作训练需要真正落实到课堂上,学生有了知识储备,还要做到灵活运用。在这一阶段,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上传授,另一方面则需要学生在写作时自我摸索。学生在写作时既具备灵感、素材,又能很好地拿捏方式方法,那么成就一篇美文则指日而待。
例如,我在讲述《珍珠鸟》一课时,就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在课文的讲解告一段落后,我会进行写作技巧的分析,如,文中“挨近”“蹦”“俯下”等动词用法精准生动,“珍珠鸟父母”在文中起到了铺垫作用,文章贯穿了“珍珠鸟对我的态度变化”这一线索等等。这样的写作技巧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写作方向,学会运用技巧。随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仿写:“同学们有什么心爱之物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参考本课,写一篇文章来叙述一下吧!”在我对学生的作文批阅完毕后,我会对优秀文章进行讲解展示:“同学们,这篇文章是我们班同学所写的,大家看一下他的文章好在哪里?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呢?”让学生自行思考讨论后,我再进行详细分析,指出文章精妙之处与待改进的地方。
综上所述,教师要做好教授计划,有目的、有条理地去进行教学,让学生不断充实自身的写作基础而又不感到枯燥,逐渐爱上写作,从而为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敬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创新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