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计算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策略
2020-11-28薛永刚
薛永刚
摘 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都依赖于计算活动的参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于计算教学在目标定位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更加注重让学生体验计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并能运用数学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然而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大量机械重复的习题训练,来提高计算能力,这样极大的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干扰了学生思维创造力,阻止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那么如何切实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使计算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兴趣的同时,更能提高学生计算技能,以及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需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就如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计算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计算,学会计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计算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努力尝试在学习过程中组织丰富的操作体验活动,尽量让课堂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一点,尽量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趣味性抢的活动,制作一些新颖的,能吸引学生的教具和学具,尽量采用一些游戏、故事、生活小常识等方式进行兴趣引导,比如可以用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以此鼓励学生向先辈们学习钻研数学持之以恒的精神,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还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比赛,从而让枯燥的计算教学充满乐趣。基于以上思考,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我要求自己,深钻教材,活用教材,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感悟好的教学方法、经验,在课堂中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有机会展示他们的特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二、重视计算的算理,优化计算的算法。
在计算过程中,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使算理具体化,所谓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即为什么要这样算,正所谓“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计算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领悟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因为只有学生真正理解了算理,他们才会灵活计算,从而促进思维发展,形成数感;这样学生才能选择最佳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迁移能力。如果学生连算理都不清楚,都没有弄明白,他们对基本的概念都不理解,对基本的法则都不熟练,这样就会导致计算时存在很多问题,那么计算时出错便不可避免。因此,在计算教学时就很有必要适当增加学生操作明理的机会,重视交流建模的过程,加强运用练习的力度,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多下功夫,使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为抽象算法铺桥铺路,从而突显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所谓算法就是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具体包括运算的方法与解题策略,即应该怎样算,学生只有掌握了高效的计算方法,才能为后续学习打牢基本功,才能实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则必须优化算法,因为算法的优化是让学生在群体比较的过程中优化,在个体感悟的前提下实施优化,是学生对知识结构的再构建过程,是发自学生内心的行为和自主的活动,是学生个体的学习、体验与感悟的过程,是思维发展、提高的过程。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只有同时明确了算理和算法,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可能体现出来,可见在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优化算法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在计算时却常常会发生错误,这主要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养成以下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是正确、迅速计算的重要前提,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的数字、符号,往往抄错。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要看清题中的数字和符号,二要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审清运算顺序,三要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然后才动手解题。同时特别要求学生计算时充满信心,要有耐心,一道题未做完做不对决不罢休,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计算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只有书写认真,学生计算的正确率才能提高。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书写是学生静心计算的前提,是学生看清数据和计算符号的基础,计算练习时要指导学生按格式书写,不潦草,不涂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书写不规范,他们在计算时,有的字写得模糊不清,有的写得過淡,或擦擦写写,写写擦擦;有的字迹潦草不堪,甚至将数据连为一体;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洁美观。长此以往,具有了良好书写习惯的学生,计算中的错误会降低很多。
3、打草稿的习惯
有的学生出错的原因是不打草稿用口算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一本草稿簿,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我还经常不定时检查学生的草稿簿,表扬准确认真的同学,促进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
4、培养学生自我检测、验算的习惯。
验算是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必须培养的一种习惯,从平常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漏做题目,审题不严,不会验算导致的问题有很多。为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应要求学生作业完成后要作自我检查,验算。在计算时,要求学生需做到三核对,一是题抄完后要与原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核对,做到一字不差;二是列完竖式后,要把竖式中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做到上下一致;三是抄完得数要把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做到万无一失。这样学生就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正确。
总而言之,计算教学应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计算的实用价值,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同时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计算习惯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参考文献
[1] 林萍 2014 《数学学习与研究》《陕西教育(教学版)》
[2] 宋书璐《学园》2019年第一期54-59页《中文科技期刊》
[3] 姜文敏2012年第9期57-61页《陕西教育(教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