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舞蹈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研究

2020-11-28郭朦睿

艺术评鉴 2020年1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

郭朦睿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悠久的文化历史也酿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形式。在开展中小学舞蹈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站在丰富教学形式的高度,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我国民间舞艺术,本文将主要探讨中小学舞蹈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舞蹈   民族民间舞   传承研究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9-0122-03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舞蹈艺术从业者要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代要更好地保护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并做好人才的承接以及准备。中小学阶段是个体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开展艺术教育时,教师要能够将民族民间舞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魅力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得到舞蹈技能以及综合素养的塑造。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上看,对中小学舞蹈教育进行民族民间舞蹈的融合,也是挖掘传统文化精神财富和资源、提升个体民族荣誉感的有效措施。

一、民族民间舞传承的意义

民族民间舞始终是我国艺术舞台上的璀璨明珠,民族民间舞具有着动人的舞姿以及优美的音乐,其背后蕴含着渊远流长的人文情节,反映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各族劳动人民内心的需要以及精神寄托,民族民间舞中所蕴含的生命活力让舞蹈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以及艺术张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保护祖先艰苦创造的文化遗产至关重要,民族民间舞的发展要依托于舞蹈艺术以及教育的基石,不断弘扬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让民族民间舞与时代精神进行整合,既要发展传承,也要创新。最为主要的是,教师要认识到,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不仅能够在学生心中埋下艺术的种子,也是塑造个体民族荣誉感和爱国精神的重要手段,将民族民间舞纳入中小学舞蹈教学的范畴之中,能够有效强化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精神文明建设,让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塑造更加高尚的人文品格。

中小学是个体学习的基础阶段,以民族民间舞为发展平台,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舞蹈的性质、种类以及功能所在,并且通过舞蹈训练让个体具备更强的意志以及毅力,塑造集体主义精神,在舞蹈的审美功能带动之下放松身心,实现美育教育的效果。

二、中小学舞蹈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舞的内在价值

(一)推动民族文化

发展民族艺术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将民族民间舞纳入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有力措施。教育也是一种认知上的传承,在学校中如果个体能够得到民族艺术的熏陶,也会将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形成一种内在的自觉,利于个体在更好认知民族文化的同时实现有力传承。

(二)教育价值

民族民间舞不仅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样也是一种以肢体动作开展教育的有效方式。舞蹈作为人们意识的体现,也肩負着记录历史的重任,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舞蹈能够将很多优秀的人物和事件化为身体动作以教化后人。在义务教育阶段,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不成熟,开展民族文化教育能够加深个体对于本土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在网络时代外部文化的冲击之下,当个体的第一意识也能始终在民族文化层面上时,自然可以抵御外界的不良影响,强化文化认知,利于舞蹈文化的保存。

对于民族发展来说,创新始终是重要的推动力,将民族民间舞作为发展民族精神的重要驱动力,能够让学生在观看民间艺人舞蹈以及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获得创造性的激发。在民族民间舞演绎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即兴部分,而这种即兴的初衷在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祈愿。学生在学习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可以古为今用,不断开拓、创新认知,看到艺术的更多元表达方式,从而在创造的指引之下打开思路和视野。

三、中小学舞蹈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融合的外在功能

(一)促进教育改革有力推进

提升美育欣赏能力始终是中小学阶段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在新课改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所占中小学阶段课程总数的比例有所上调,这意味着国家对艺术类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升,在中小学阶段进行舞蹈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接触美的过程中热爱美,并学会欣赏美,以民族民间舞为切入点,能够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盲目追求中走出来,是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素质的有效手段。

在很大程度上,舞蹈艺术教育是很难被其他种类的艺术教育所取代的,这是由于舞蹈本身的艺术性给人的感受与众不同,而且舞蹈的授课方式,也利于个体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舞蹈教育能够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以及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使心态得到调整,还可以释放压力,舞蹈中的基础训练也需要训练学生有较强的毅力。所以,经常进行舞蹈训练的学生普遍不存在抑郁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的问题,并且舞蹈训练能够增强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民族民间舞中有很多难度较大的动作,都需要学生有更强的意志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才能完成,所以两者的结合能够有效促进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有力措施。

(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机会

舞蹈教育和其他艺术类教育的区别在于舞蹈教育需要一定的教学基础设施,学校需要为舞蹈教育提供专业的教室以及设备,中小学舞蹈教育与民族民间舞的结合能够反推学校为舞蹈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从而为教师开展舞蹈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教师可以在专业场地的支持之下更好地开展教学,而且学校对于舞蹈教育的重视也会吸纳更多的专业人才进入中小学中开展舞蹈教育。

传统的舞蹈教学中,学校并没有聘请专业的舞蹈教师进行授课,往往会聘用音乐老师担任舞蹈课的教师,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之后,就会有更多专业性的人才来到中小学中寻找一席之地,原本在课程体系中不受重视的舞蹈教师也会重新找到用武之地,在避免人才流失的同时,民族民间舞的深度融合也会有效提升中小学舞蹈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四、中小学舞蹈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融合的建构策略

(一)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将两者进行整合

在开展中小学舞蹈教育与民族民间舞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所以,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能够基于学生的学习阶段以及认知特征,满足个体化的差异,让学生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能够更好的实现个性的张扬,并适应社会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兴趣要求,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发展的优势,只有贴近生活的民族民间舞教学才是校本课程需要坚守的理念。同样,对于校本课程的构建,也要发挥出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师可以从自身的擅长领域出发,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先向学生介绍民族舞蹈的发展历程,然后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民族舞蹈的特点以及技术要领,最后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要突出,也要能够旁征博引,提高学生的民族民间舞学习兴趣,同时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也要更加灵活,让学生愿意学习这门课程,并且真正得到审美意识的塑造以及提升。

(二)围绕民族舞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

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背景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更充分的把握民族民间舞的风格性所在,由于民族民间舞的文化传承需要特定的时空氛围,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情境的构建要让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民族民间舞的文化本质所在,身临其境的去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民族民间舞蹈中常用的服饰、道具以及伴奏乐器,以动态的展示方法向学生介绍民间民族舞的文化内涵,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艺术表现力的认知。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让学生能够在欣赏民族民间舞的过程中掌握民间舞蹈的动作韵律所在,学会体会舞蹈中肢体韵律的美感以及风格。例如,当教师在教学秧歌时,先要让学生分析秧歌的律动以及舞蹈特征,然后向学生阐述秧歌的产生环境、训练价值以及审美价值,教师不能让学生在未了解秧歌这一民间舞蹈时,就匆忙教学教学秧歌的动作,将基本的动作和舞姿转化分解,教师要让学生逐渐感受这门艺术的精髓。这种教学方法也是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学生也会发现舞蹈训练背后的乐趣所在,能够得到的提升与改善也是更加多元且丰富的。

(三)通过民族民间舞蹈感受舞蹈背后的情感意蕴

每一个民族都有着特定的音乐以及舞蹈艺术形式,学生在欣赏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除了要从音乐和舞蹈的角度揣摩动作之外,也要能够认知到舞蹈背后的情感内涵,将情感和动作做好结合。音乐能够让舞蹈动作张弛有序、情感跌宕起伏,学生在了解民族舞蹈的过程中,也要把握民族舞蹈背后的文化历史以及发展历程。此时教师要注重将民族民间舞蹈和地域文化做好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知晓文化底蕴的前提之下开展学习,民族民间舞蹈同样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在洋溢着生活气息的氛围之下,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背后的情感意蕴认知也会更加强烈,引起的共鸣更加深刻,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很多教师在让学生体会民族民间舞蹈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进行一味的模仿,实际上教师如果能够告知学生民族民间舞蹈背后该民族的历史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学生的认知会更加丰富,体验也会更强烈。所以,教师尤其要注重对民族民间舞蹈情感意蕴的渗透以及拔高,让学生能够在舞蹈训练的同时得到人文素养的强化,进一步了解民族和家乡的文化特征所在,使民族意识以及民族荣誉感得到提升。

(四)从民族民间舞中取精华去糟粕

民族民间舞也是历史的产物之一,既有其精华所在,也有未能与时俱进的糟粕部分。所以教师在进行民族民间舞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辩证的看待这一艺术门类,尤其要把握艺术传承上的方向性,确保传承效果是正向的。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要先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认真的筛选、加工以及整理,结合所在地的地域文化发展阶段,让学生能够看到民族民间舞更积极的一面,剔除民族民间舞中迷信以及对旧风俗的宣扬,让学生能够依托民族民间舞形成科学的认知,并具备一定的文化资源选择能力。民族民间舞精华的吸收能够加强个体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这样学生在离开课堂之后进入社会也能够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并且对民族文化有更强的包容性。教师要做好教学把关人的角色,有选择的开展教学,避免小学阶段的个体在认知不成熟的阶段下受到负面影响。

(五)注重民族民间舞蹈课程与地域文化的整合

开展民族民间舞教学时,教师也要基于学校所在地,将当地的文化资源挖掘出来,让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景之下开展民族民间舞的学习。这种结合地域文化资源的教学方式,也利于学生体会民族舞蹈中的文化内涵,强化舞蹈学习体验。

舞蹈源于生活,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结晶,将舞蹈艺术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是激发学生舞蹈参与兴趣的有效策略,尤其是班级中的一些男同学对于舞蹈本身学习兴趣不高,与地域文化的整合,能够有效拉近学生对于舞蹈的认知和理解,在充满着生活气息和生活热情的民族民间舞蹈之中,学生会受到更为积极的带动以及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策略的使用上也要融入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趣味性展现形式,让原本对舞蹈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也能喜爱舞蹈,学会感受舞蹈中所传达的情绪,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融入课堂之后有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或者游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舞蹈学习,以有趣的方式接触民族民间舞蹈,由此所形成的学习印象也是更为长久的。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文化传承的角度上看,民族民间舞蹈能够在学生心中种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种子,并以舞蹈这种愉悦身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得到素养的全面发展。中小学舞蹈课程中融入民族民间舞蹈同样也是新课改要求的举措,教师要能够认识到,以民族民间舞蹈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对于个体能够产生深远影响,也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手段,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将民族民间舞元素以及文化精神和中小学舞蹈教育进行整合。学校也要加强对舞蹈教学的重视,真正发挥出舞蹈教育对于个体的美育影响所在,为学生构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了解民族文化、民族魅力和民族特色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推动民族民间舞在当代实现更好传承。

參考文献:

[1]韩春英,刘坤鹏.新疆民族民间舞蹈中小学教育传承现状研究[J].文存阅刊,2018(12):65-66.

[2]黄卉颖.浅谈广西瑶族民间舞蹈教育传承现状与研究——以恭城瑶族自治县中心小学舞蹈培训班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06):45-47.

[3]顾曼宁.民族文化如何渗透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戏剧之家,2018(31):178-178.

[4]李静.湘西民族民间舞蹈传承与弘扬研究的重要意义[J].智库时代,2018(43):143-144.

[5]赵慕桦.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J].黄河之声,2019(06):120-121.

[6]张沛.中国民族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创新[J].艺术品鉴,2018(11X):165-166.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
论民族民间舞表演中眼神的重要性
民族民间舞的选题与创作
谈风格特征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关注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方式探索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时代性
民族民间舞的传统继承与现代发展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