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木兰》看文化自信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

2020-11-28赵俊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影响力不断提升。如何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值得每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木兰》影视艺术作品微观视角,进行理念探讨与案例分析,全面总结其现状,进而拓至对中国文化的整体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期最优化地探究、实现其现代意义和时代价值,为推动文化对外传播体系建构提供系列性参考建议。

关键词:文化自信 影视艺术 《木兰》 中国文化 对外传播

影视艺术作品《木兰》关切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和独特表现形式。以《木兰》的“点”视角,带其影视艺术的“线”视角,进而拓至研究中国文化的“面”视角,为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更好传播提供了系列化参考。基于《木兰》析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及体系建构,可以让中国文化爱好者从对影视艺术中所涉及的文化进行了解,继而过渡到对中国文化兴趣点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认同中国文化、热爱中国文化,最终实现自身与中国优秀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协同。

一.影视艺术对外传播的促力者

(一)國家文化外交的促进

文化的传播交流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和军事等诸多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文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外交手段。诸如影视艺术此类的文化外交活动是基于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的有力指导,凭借文化手段进行展开的。

(二)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发展需要

现今,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愈来愈强,与之伴随的文化软实力竞争也处在一个逐步上升的阶段。其中,影视艺术作为文化方面的软实力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出台了系列性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走更远”的政策措施,衔接拓展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三)对外文化贸易的催化

对外文化贸易作为文化对外传播渠道,对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1月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通过现有渠道,加大对电影产品和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长效机制。影视艺术产品的贸易交流带动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二.《木兰》中所涉文化的对外传播现状

(一)传播态势

在世界一体化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木兰》作为一部汇集较多中国文化元素的优秀动画影片,艺术背后固显文化相承,其所蕴内涵与对外汉语教学要求相契合。因此,《木兰》中所涉的中国历史故事“木兰从军”得以通过对外汉语语言教学的方式向外传播。故事中塑造的保家卫国、恪守孝道、服务大局的巾帼英雄木兰的形象及其隐射的中华传统美德和精神品质也因此进入世界视野。

(二)存在问题

1.从受众群体及其心理层面分析,以《木兰》影片反观中国文化本身出发,某些文化关注点与当今国际需求稍欠契合,部分文化内容趋于晦涩,受众身份及其语言内部机制接受程度参差不齐,适用性亟待增强。文化题材单一,多元切合性不强,“一刀切”的艺术资源产出大大消磨了文化本身的社会价值及特定文化需要。如何基于中国文化本体价值稳步推进对外传播资源本土化是遵循文化传播规律的必要所在,也是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文化对外有效传播的思考方向。

2.从模块建构体系与传播渠道层面分析,《木兰》等影视艺术文化模块体系性不强,所涉中国文化的艺术资源传播体系还处于雏形阶段,缺乏完整的“产出—输入”运作链。无论是政府政策支持、传播媒介多元协同,还是专业人才培养,运作链的完整性、时效性、专门性都有待提高与推进。且传播渠道较单一,普泛性、多元性、多维性亟需探索。如何基于文化需求的不同主体协同建构文化传播模块体系是提高文化建构能级的驱动力,也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走更远”的价值意义所在。

三.从《木兰》析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一)聚焦影视艺术

中国文化赋能于影视艺术是对我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传承的预见性策略。我国影视产业需始终秉承“宏观把握 中观施策 微观聚焦”方针政策,明晰自身,多元融合,多维建构,稳步推进影视艺术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中的进程。

(二)教育传播助力

美国语言学教授萨丕尔(Sapir,Edward)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①。因此,要习得和运用一种目的语,必须学习该语言所负载呈现的文化。

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需根据教学对象的差异性、阶段性适时安排相关文化课程,间接呈现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统摄教学趣味性、知识性,如饮食元素、服饰元素、建筑元素、功夫元素等系列性、特定性文化色彩元素。积极营造一种和谐且浓厚的文化环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中国文化,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

(三)文化传播模块体系建构

以实现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走更远”的软实力发展目标,亟需建构立体化、多维化、专门化、协同化、区域化的文化传播模块“三阶”联动体系。

以“立体化”、“协同化”、“国际化”、“本土化”作为多维文化导向,且基于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 于1948年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文中首次提出的“5W”模式②,从传播者、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着力点进行施策摆位,最后根据反馈机制和认同指标进行一个长效反馈。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中国系列文化的传播者,面向直接受众和间接受众,通过人际媒介、大众传播媒介、模拟交流平台建设、艺术文化论坛、国际展会等协同渠道传播中国核心文化、多元文化、普适文化和区域文化。中国文化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将根据受众者的认知、情感、行为进行效果分析,文化认同程度如何,是否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了多样文化打造,并由此形成一个长效反馈机制,以更好地在文化视域下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五)坚持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

目前,我国话语体系建设稳步进行,树立文化全局意识、讲好每一个中国历史故事、传承好每一处中国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需挑起的重担。

目前,真正意义上的“木兰”正在我国上映,细微之处尽显中国精神,集体主义、家国情怀携在每个人的心中。一件件、一桩桩的美好故事串联起来就是中国特定精神文化、价值文化的载体呈现。与其说话语体系的建设是为更好传承中国文化铺垫,不如说二者互为助力,互为基垫。因此,在瞬息万变的全球环境下,我们唯一能做且更好做到的就是把握宏观方向,坚持文化自信,微观聚焦讲好中国故事。

四.结语

文化自信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契机与平台。因此,聚焦影视艺术、助力教育传播、坚持文化自信及建构文化传播模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时代价值与现实价值,为我国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行性参考。

注 释

①爱德华·萨皮尔.陆卓元,译: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②哈罗德·拉斯韦尔.何道宽,译: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3.

参考文献

[1]陈恒汉.文化与软实力漫谈——从大中华到地球村[M].北京:线装书局,2013,7.

[2]高晓虹,赵希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传播的职责与使命[J].北京:中国编辑,2020(Z1),4-9.

[3]胡咏梅.对外汉语初级课堂之《花木兰》电影教学[J].安徽:海外英语,2019(21),7-8.

[4]刘晶晶,邵華.中美电影中花木兰形象的审美维度比较[J].安徽: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9),75-76+91.

[5]吕荣,朱宇丹,李成凯.中国电影改编的跨文化传播启示——以中外电影《花木兰》对比分析为例[J].陕西:今传媒,2017,25(11),120-122.

[6]谭娟.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影视文化传播问题和出路[J].四川:西部广播电视,2020(03),126-127.

[7]张丽丽.影视跨文化传播对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提升探究[J].内蒙古:数字传媒研究,2020,37(01),9-12+15.

[8]高爽.比起撤档的《花木兰》真人版“花木兰”正在中国热映[N].辽宁:辽宁日报,2020-03-20(008).

[9]刘晓龙.“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研究——基于拉斯韦尔“5W”模式[C].

[10]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9:4380-4382.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0-01/25/content_5913.htm,2010.1.25.

(作者介绍:赵俊杰,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影视艺术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