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埃米莉·勃朗特诗歌的意象组合
2020-11-28覃志峰
内容摘要:埃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也是一个奇特的诗人。根据海特菲尔德(C. W. Hatfield)1941年出版的《埃米莉·简·勃朗特诗歌全集》[1]统计,埃米莉的诗歌一共有193首。她的诗歌的意象组合模式多种多样。经研究发现主要有“意象对比型”、“先象后意型”、“意中有象型”、“象中有意型”、“意象聚合型”、“两极交叉型”等类型。
关键词:埃米莉·勃朗特 诗歌 意象组合
诗最高境界是意境,诗有意境才有灵魂,才能感染人,使人沉浸在其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最大的艺术享受。然而,意境来自意象,意象是诗歌的细胞,是形成意境的材料,也就是说,诗没有意象就没有意境。不过,有了意象也不一定有意境,因为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意象的组合。[2]41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里有诗句云: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其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本是孤立的意象,在没有组合起来之前是没有意境的。经过温庭筠组合之后,它们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意境:清晨寂寥,寒冬里村头茅店形影孤单,残月还挂在屋角上,里面时而传出鸡叫,从板桥上的霜冻看,已经有人走过。这种意境使人产生一种清晨寂寥空旷、清寒孤独的感觉。这就说明了意境生于意象而超乎意象,是意象組合的升华。[3]56为了更好地理解埃米莉如何通过意象的组合来构建诗歌的意境和寄托思想感情,以下试图从意象组合的角度来解构埃米莉诗歌中最常见的几种组合形式。
一.意象对比
诗人通过意象的对比来加强意象所包含的寓意,以达到一种对立的冲突美。如第101首[4]92中的前3节,其中前6行是在描绘5月份一派春光的情景;后6行描写的则是“我”孤独悲伤的心情:
五月鲜花在盛开,
鲜花瓣儿竞舒展,
朵朵鲜花藏蜜蜂,
鸟儿成群飞林间。
太阳快乐在闪耀,
溪流叮咚在欢唱,
唯我独自在苦想,
于我一切皆黑暗。
冷啊,冷呀,我的心,
它再也不能复苏兴旺,
感觉不到丝毫的快乐,
感觉不到天空的灿烂。
诗中,阳光明媚、溪流叮咚响、鲜花盛开、蜜蜂飞舞、鸟儿成群等意象和独自在苦想、一切皆黑暗、心冷、不能复苏、感觉不到丝毫的快乐、感觉不到天空的灿烂等意象形成强烈的反衬,使“我”的孤独悲苦处境愈加突出。
二.先象后意
在一首诗歌里诗人先描写人象或物象,然后点明寓意。如第2首[4]1,前一节陈述物象,后两节再点明前一节物象所包含的寓意。
天空会晴朗还是多云?
清晨它是那样的灿烂,
可是,太阳下山之前,
它也许就会雷霆震撼。
夫人,请看阿波罗的旅程:
那将预示着大公主的人生之旅──
如果他的光芒能穿透夏日的云雾,
静静地温暖着整个大地,
她的日子会像一场美梦,宁静而甜蜜。
如果天色变暗,如果一片阴云
熄灭了他的光辉,唤来了风雨,
虽然花朵开放,蓓蕾也会萌芽,
可是蓓蕾和花朵一样皆是枉然,
她的日子会充满悲伤、忧虑、痛苦和泪水。
人生就像天气一样,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阴雨绵绵,有时晴空万里,有时乌云密布,变化莫测。诗中前一节描述了天气多变现象,后两节蕴含着人物命运的不测。
三.意中有象
意中有象组合型主要是对人物事件展开叙述,在叙述过程中含纳一些具体意象。这些意象以直陈、比喻、隐喻、借代或象征等形式出现,法意在把人物事件等一般性形象升华为一种鲜明的意象。
朱利叶斯王离开了南方地区,
他所有的旌旗都勇敢地飘扬,
战士们高高兴兴地跟他出去,
可他们定会唉声叹气地回来。
凯旋赞歌高亢嘹亮,响彻云霄,
军鼓擂得隆咚作响,震撼大地,
然而,你可以隐约听到远处
传来一阵阵微弱鸣响的丧钟。
经过多少个战场磨亮的刀剑
正在被看不见的铁锈腐蚀着,
傍晚竟然先于中午而来,
少见的太阳也正在西沉。
王子们在他面前俯首帖耳,
而周边的地区都胆战心惊,
他的身边是个佩剑的死神,
按着出鞘的剑冷笑地站着。
死神果敢地对准着要害,
死神的心肠如铁石一般,
可怜他英名正如日冲天,
却丢弃了权力一命呜呼。(第98首[4]88)
这首诗描述朱利叶斯王在领土扩张战争中被人暗杀的事件。“他所有的旌旗都勇敢地飘扬”、“高高兴兴”、“凯旋赞歌高亢嘹亮”、“响彻云霄”、“军鼓擂得隆咚作响”、“震撼大地”等意象是陈述出征的情景;“一阵阵微弱鸣响的丧钟”、“看不见的铁锈”、“傍晚竟然先于中午而来”、“少见的太阳也正在西沉”、“他的身边是个佩剑的死神”等意象却预示着他来临的厄运。这里的“丧钟”、“铁锈”、“傍晚竟然先于中午而来”、“少见的太阳也正在西沉”等隐喻将要来临的厄运,“死神”则借代将要暗杀朱利叶斯的人。诗人通过这样意象安排,用形象描绘代替逻辑叙述而形成一个个具体的意象。
四.象中有意
象中有意组合就是以“象”表“意”。诗歌描写的只是物象,表面上看不到思想感情,然而,从诗歌基调和人物处境,可以从中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
那是什么烟雾?总是不断地
从那座阴沉的山上滚滚而下?(第68首[4]58)
诗中“烟雾”、“阴沉的山上”、“滚滚而下”等表面上是物景的描写,实际上反映的是人物生活中的彷徨、苦闷、恐惧,也反映了诗人抑郁的心情和对前途的忧虑。
五.意象聚合
诗歌是想象的艺术,想象是不受时空限制的。诗人可以通过直陈的办法把发生在不同时空的事件聚合在一起,形成色彩斑斓的世界,寄寓着诗人的思想感情。
从露珠满地的清晨
到夏日白天的消逝,
宁静的蓝天没有染过一缕青雾,
太阳也不曾被那一片乌云遮住。
一切那么纯净那么明亮,
傍晚的日晖渐渐地消失;
而夕阳却显得更加纯洁,
它还在照耀着埃尔诺湖。
一片茫茫的荒野上,
静卧着宁谧无声的湖泊;
石楠丛生的湖滨上,
歇息着温柔肃穆的月光。
鹿群聚集到它们的宿处,
野羊也寻路回到了住地。(第19首[4]20-21)
这是战前埃尔诺湖的风光。诗人采用意象聚合手法,通过陈述一天中不同时间发生的事物,把所有的物象聚合在一起,以展示埃尔诺湖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反对战争。
六.两极交叉
意象两极交叉安排,冲破白天与黑夜、现实与梦、生与死的界限,徜徉穿梭于白天与黑夜、现实与梦、生与死之间,体验其中隐秘的感受。埃米莉有关黑夜、梦幻、死亡等虚幻神秘恐怖的诗歌近百首,其中写到坟墓的就有20多首。
一道可怕的光突然撕开一个裂口,
它劈开那不断震颤的城池的围墙,
而那一记响彻黑夜的长长的雷鸣
宣告我们的胜利──丁泰洛的垮台。
尖叫的寒风慢慢沉寂而变得温柔,
那令人窒息的夹雪的乌云消散了;
冷──冷啊!──暗淡的月光微笑着,
那些黑色的废墟在那里冒着浓烟。
一切都已过去──所有激战中疯狂、
炮弹的爆炸声、那大炮的怒吼声、
呐喊声、呻吟声、狂热的欢呼声、
死亡和危险都不再让人感到害怕。
那被劫掠了的教堂里堆满了死人,
疲惫不堪的战马嘶鸣着寻找食物,
受伤的士兵已经垂下了他的脑袋,
无屋顶的房间的地上溅满了鲜血。
疯狂的攻城后,我无法安睡,
我的心剧烈地燃烧和跳动着;
外面的喧嚣声似乎会平息
这场困扰着我内心的风暴。
然而我无法忍受这样的梦,
沉默只会使痛苦更加难忍,
我感到那汹涌的绝望洪流
又再一次回到了我的心里。
我的床铺就在那毁坏了的大厅里,
大厅的窗户就正对着教堂的墓地,
冰冷冰冷的白色覆盖墓地的一切──
那里的石碑、坟墓和枯萎的草地。
破碎的玻璃窗吹进了一股清风,
伴随着阵阵断断续续的呻吟声,
那声音凄楚得无法形容,
令我蜷缩畏惧,觉得形影孤单。
窗外就是一棵黑影绰绰的紫杉树,
树干是那样阴暗,也许是在哀叹;
幽灵般的树枝上斑驳点缀着白雪,
挤压得屋顶的围栏咔嗒咔嗒作响。
我聽着──不;那是生命还在
某个垂死战士的心里徘徊着;
啊,上帝,怎么发出那样的尖叫?
那样的痛苦,那样的吓人?
一场朦胧的梦,可怕的梦,
一场所有往日生活经历的梦,
一阵回忆,折磨着人的光线
不断地从我的脑海里掠过。
心里遂产生一种极其恐怖的感觉──
我赶紧走下那条黑暗的橡木楼梯,
来到了那扇门枢已破裂了的大门,
只看见到处飞闪着一道道的月光。
我不假思索地拉开了门栓横木,
一幅冰冷的景象把我吸引住了:
在那广阔的天空中,每颗星星
都注目凝视,就像失去了记忆。
那座大教堂就屹立在那里,
虽已废弃可还是那样威严,
它平静泰然地俯视着那片
埋葬了痛苦和悲哀的墓地。(第29首[4]26-28)
诗歌的前四节写的是丁泰洛城战役残酷的场面;第五、六节写“我”被残酷的战争吓蒙了,竟不知所发生的一切是真还是梦。第七节到第十一节写“我”看到了战后的荒废和呻吟垂死的伤兵。第十二节到最后一节写了“我”被惊吓得跑出门外和看到月光下一片凄楚苍凉的景象。战争的场面、战后的惨状、月下的凄凉,这三个画面是真是梦,无法说清。“我”认为是梦,可是又是那样的真真切切。其实,这三个画面是真是梦都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已体验到战争的可怕和残酷。
七.结束语
埃米莉诗歌意象组合模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前述几种意象组合交错出现,有的使用蒙太奇意象、近似意象组合、个性意象重复组合、自然+社会+心灵等多维意象组合、世俗+宗教意象组合等,有的更是难以用公式化的结构来准确地描述,有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C. W. Hatfield. The Complete Poems of Emily Jane Bront?觕[C].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1.
[2]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41.
[3]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6.
[4]C·W·海特菲尔德.埃米莉·简·勃朗特诗歌全集[C].覃志峰译.北京:作家出版社,2005.
(作者介绍:覃志峰,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