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妇画像》的写作特色与叙事技巧

2020-11-28赵端阳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0年11期

赵端阳

内容摘要:《贵妇画像》是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小说在写作方面不仅表达了国际主题和心理现實主义,还运用了隐喻手法,使整部小说的写作独具特色。小说在叙事方面也不再把无所不知视角作为唯一的叙事方式,而是整合了无所不知视角、伊莎贝尔的有限视角以及其他人的有限视角,通过多重视角向我们展现了伊莎贝尔真实的内心感受和心理变化,从而提升了《贵妇画像》的鉴赏价值和探究价值。

关键词:《贵妇画像》 写作特色 叙事技巧

亨利·詹姆斯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文学评论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值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的关键阶段,作家们不满于当时的文学现状,都在努力探求可以表现时代特色的创新文体。亨利·詹姆斯经过不断的尝试,创作了小说《贵妇画像》,既实现了写作特色与叙事技巧的突破,也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反映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下面我们就对《贵妇画像》的写作特色和叙事技巧展开简单探讨。

一.《贵妇画像》的写作特色

(一)《贵妇画像》的国际主题特色

《贵妇画像》的国际主题特色主要是研究在外国的美国人,他们不了解欧洲的礼节和习俗,所以会犯错误,他们虽然缺乏历练,但是他们的内心向往独立和自由。亨利·詹姆斯本人也曾有跨欧美两大洲的生活经历,小说里的主人公也穿梭往来与两大洲之间,这一点与作者的经历重合。他们都深知欧洲社会根深蒂固的价值标准,但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这些价值标准时常发生矛盾和冲突。小说中的伊莎贝尔天真烂漫、热爱生活,梅尔夫人与奥斯蒙德已经彻底欧化,渐渐变得世故、奸诈,与从美国初到欧洲的伊莎贝尔率直的个性形成强烈的反差。但是伊莎贝尔仍然借鉴了他们身上的某些品质,最终导致伊莎贝尔受到侵蚀走向毁灭。詹姆斯表达国际主题的特色写作方式,生动刻画了美国人的天真无邪和欧洲人的世故狡猾,激烈的矛盾冲突和鲜明的对比令人叹服,同时也体现了老于世故者成功背后的空虚内心[1]。

(二)《贵妇画像》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

《贵妇画像》的心理现实主义特色,主要是靠心理独白的写作方式来呈现,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同时也把外部行为描写转化为心理活动、心理环境和内在动机描写。由此可以看出,心理现实主义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且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贵妇画像》就是集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描写于一体,以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特色奠定了其坚实的文坛地位。在小说中,詹姆斯细致剖析了伊莎贝尔的心理变化,从文化对比切入,将小说的内涵表达的淋漓尽致。小说中伊莎贝尔通过遇到几个男人的经历实现了自我的认知,现实且客观的阐述了微观层面的文化差异性。比如,从固执刻板的古德沃特到真挚儒雅的沃伯顿勋爵,从虚伪自私的奥斯蒙德到沉着敏锐的拉尔夫,从率真激进的亨利埃塔到老于世故的梅尔夫人,都立体的描写了人物与人物间明显的文化差异和性格冲突。再比如,小说中深入刻画了伊莎贝尔从勇敢追求自由却被自由毁灭,以及不想被婚姻左右却禁锢于婚姻的牢笼中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都充分体现了詹姆斯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特色。

(三)《贵妇画像》的隐喻特色

《贵妇画像》的很多文学成就并不是基于小说情节和故事,而是源自于小说整体的理解,我们把这种写作特色归纳到隐喻的范畴。比如,小说以隐喻开端,迂回的反映出社会的世俗观念,也折射出当人们长期经历某种生活方式时,这种生活方式就会具有一定的仪式感和意义。小说的第一幕就是喝茶的场景,詹姆斯称它为仪式。后面,潘西又经常为人们沏茶。喝茶是小说中最长出现的活动,几乎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的场景风格,也暗示了伊莎贝尔个人方式在欧洲社会的格格不入。通读整部小说,詹姆斯使用最多的隐喻切入点就是房子。小说中的托切特夫妇住在英国的嘉顿科特庄园,伊莎贝尔第一次进入庄园,就沉醉于这座典雅古朴的花园式住宅,这是伊莎贝尔曾在欧洲生活的重要见证。詹姆斯把庄园的想象和悲剧有机结合,采用隐喻的写作手法恰如其分的映现在伊莎贝尔的脑海中。在结合过程中,以庄园中的花朵象征伊莎贝尔天正无邪的个性,以庄园的古朴象征欧美籍公民的文明程度,使得这些人天真、善良的品性在不断成熟、增长智慧的同时也受到这一文明的腐蚀,最终不复存在。后来,伊莎贝尔以奥斯蒙德夫人的身份重新出现在庄园中,实际上就是将其禁锢于牢房之中,充分表达了伊莎贝尔在这座房子中的真实处境。即使能够远离美国奥尔巴尼的隔离和无知,却仍然无法拥有花园的天真烂漫。小说完整的阐述了伊莎贝尔从美国房子、美国文化过度到欧洲房子、欧洲文化的过程,房子虽然象征着牢笼,但是又较为独立、自由的存在,从而打造了小说写作特色中的隐喻本质[2]。

二.《贵妇画像》的叙事技巧

(一)《贵妇画像》叙事视角的创新

除了独树一帜的写作特色之外,《贵妇画像》还具有卓著的叙事技巧,即叙事视角的创新。叙事视角通常有第一人称角度、第二人称角度以及第三人称角度三种形式,还可以划分为空间视角、时间视角、意识形态视角以及心理视角四种类型。不同的叙事视角可以展现作者叙事时所站的角度,如果站在自己的叙事角度上,描写的就是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果是站在上帝的叙事角度上,则是通过描写一群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活动来记叙事件发生的每个要素。无论何种视角,文章的终极目的都是抒发作者的中心思想,让读者在作者的记叙中了解作者的见闻和感悟,进而引发两者的情感共鸣。小说中主要有三个叙事视角:无所不知的叙事者视角、伊莎贝尔的有限视角以及其他人物的有效视角。小说叙事视角最大的创新之处就是增加了无所不知的叙事者视角,在无所不知的叙事者视角下,叙事者不再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但是叙事者却了解所有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给予读者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詹姆斯认为单一的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会破坏小说原有的结构,使得小说整体的中心思想得不到充分表达,读者也无法精确捕获作者的所思所想。所以詹姆斯在《贵妇画像》中采取了有限视角进行叙事,读者可以沿着伊莎贝尔的意识看到她对欧洲的理解和反应,伊莎贝尔追求自由、认识世界的故事实际上展现的是不同文化碰撞之下所产生的火花。

(二)《贵妇画像》叙事视角分析

小说中的伊莎貝尔出生于美国,父母去世之后她被姨妈带到欧洲生活,由此开始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在欧洲生活期间,伊莎贝尔备受姨夫和表哥的喜爱,她的姨夫是一个大银行家,姨夫去世后,她在表哥的坚持下继承了一半财产,这些财产就是她去意大利游历的资本。与此同时,她的财富也遭到诸多人的觊觎,其中就包括她在欧洲认识的新朋友梅尔夫人。在伊莎贝尔的眼中,梅尔夫人优雅、教养高,还多才多艺,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符合伊莎贝尔梦想中的贵族妇人形象。但在残酷的现实中,梅尔夫人却与情夫合伙布下陷阱,道貌岸然的奥斯蒙德成为伊莎贝尔的丈夫,噩梦也就此开始。在经历了痛苦和挣扎之后,伊莎贝尔终于识破了奥斯蒙德斯文面具下的真面目,带上自己的养女重新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生活。在小说的开篇詹姆斯就采取了无所不知的叙事者视角,直接向读者揭示了故事的要素。在小说的第三章节,詹姆斯介绍杜歇太太时采用的也是无所不知的叙事者视角,通过无所不知叙事者视角的刻画,杜歇太太古怪的性格和难以理解的行为举止都非常生动的跃入读者的脑海,既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也能促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3]。

(三)《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有限视角

詹姆斯身处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度的潮流前沿,在《贵妇画像》中运用了多样化的叙事技巧。他将叙事的重心放在年轻女性的心理活动中,对于女性意识的认知是十分超前的。在伊莎贝尔的有限视角之下,读者可以走进伊莎贝尔的内心世界,真切体会到她对自己婚姻的看法和感受。比如,在面对继女潘茜的婚姻问题时,伊莎贝尔遭到了丈夫的质疑,这就为伊莎贝尔短暂婚姻的结束埋下了伏笔。通过伊莎贝尔有限视角的叙述,读者可以了解到伊莎贝尔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她可以接受并不富裕的生活,但是生活中必须满溢浪漫的氛围。现实与理想大相径庭,伊莎贝尔结婚不久就发现丈夫并不浪漫,他不能免俗的在乎社会名誉、追求财富地位,这不是她所期待的灵魂伴侣,但是她也没有尝试改变。从伊莎贝尔的有限视角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的看到其丈夫的部分侧面形象,在伊莎贝尔眼中,她的丈夫对名利地位和社会名誉具有极高的渴求,如果不能拥有,就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四)《贵妇画像》中其他人的有限视角

《贵妇画像》中其他人的有限视角也能体现小说的叙事技巧。詹姆斯通过其他人的有限视角,带领读者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伊莎贝尔,从而更立体全面的塑造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其中拉尔夫就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其他人视角。拉尔夫最初并没有爱上伊莎贝尔,在他的视角下,伊莎贝尔只是一个高个子、一眼看上去比较漂亮的女孩,这是拉尔夫对亚莎贝尔的最初印象,也能让读者较为客观的通过其他人视角看待伊莎贝尔。后来,拉尔夫的狗对伊莎贝尔非常亲昵,才激发了拉尔夫深入了解伊莎贝尔的兴趣,进而看到了伊莎贝尔身上除了美貌之外还富有学识和独立精神等闪光点,促使他逐渐真正爱上了伊莎贝尔。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改革的关键时期,詹姆斯并没有辜负时代给予他的期望,成功创作出《贵妇画像》这一兼具写作特色和叙事技巧的文学力作。小说整合了国际主题、心理现实主义和隐喻手法来凸显写作特色,又运用了无所不知的叙事者视角、伊莎贝尔的有限视角以及其他人的有限视角等叙事技巧生动的刻画了人物形象,增加小说鉴赏价值和可读性的同时,也奠定了《贵妇画像》在英美两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江国.《贵妇画像》中的象征艺术手法及意象解读[J].鄂州大学学报,2018,25(02):42-44.

[2]贾宁.《贵妇画像》的写作特色与叙事技巧[J].语文建设,2017(29):25-26.

[3]王跃洪,邢朝露.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7(03):138-145+151.

(作者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