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学生获得感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0-11-28王鑫静许崇恩

西部论丛 2020年11期
关键词:获得感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王鑫静 许崇恩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到思政课堂,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学生获得感的现状,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获得感

引 言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由依赖走向独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探索与形成时期,也是人生各种际遇转变期,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大学生思政课学习获得感的实际情况及思政课的吸引力,对于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选取山东省部分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从客观的数据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及学生获得感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提供借鉴。

一、调研方法

选取山东省部分高校的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方式,运用SPSS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共421名大学生有效完成问卷,其中男生186名,女生235名;文史专业227名,理工专业194名。被试年龄在20-25岁之间。

使用《思政课获得感体验量表》作为调研工具,该量表由刘志忠,黄竞超于2019年编制,包含21个题目,含物质获得感、学习获得感、心理获得感、思想获得感、行为获得感五个维度,要求被试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五个数字中选择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一个数字。编制者的测评结果显示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值为0.934。

二、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现状分析

(一)获得感的内涵

思政课获得感是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后,自己成长成才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积极主观感受与评价。基于众多学者对获得感不同维度的研究,本文结合大学生思政课的需求,依据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对思政课获得感进行界定,将思政课获得感分为物质、学习、心理、思想、行为五层面获得感,并制定相应的指标进行问卷编制。具体而言,物质层面获得感主要包含学分获得感及证书获得感;学习层面获得感是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获得的知识认知,即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心理层面获得感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思政课和学习实践活动,在心理层面上感受到集体的爱和归属,即心理层面获得感;思想层面获得感主要表现为对尊重需求的一个满足;行为层面获得感是指学生在物质、学习、心理以及思想获得的基础上产生行为上的转变而由此生成的积极正向的感觉。

(二)大学生获得感总体情况

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表明,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结果整体令人满意,各维度得分均高于4分。各维度的均值从高到低依次是学习层面获得感(4.43)、行为层面获得感(4.39)、物质层面获得感(4.32)、思想层面获得感(4.26)、心理层面获得感(4.15)。学习层面获得感均值最高,说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比较满意,认为可以在思政课中收获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層面获得感均值最低,说明学生对于爱与需求的获得感程度较低。

(三)不同性别、学科在获得感上的差异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层面获得感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男性的心理层面(M=4.38)获得感显著高于女性(M=4.10),(p <0.05);大学生的思政课整体获得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男性的思政课整体获得感(M=4.35)显著高于女性(M=4.29),(p <0.05)。此外,理科生在心理层面、思想层面上的获得感显著高于文科生(p <0.05)。可见,不同性别、学科的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需求和获得感体验是不同的。

(四)对思政教育的满意度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整体良好,但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数据如下,72.8%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具有吸引力;76.5%的大学生认为院系开展的思政教育活动较为丰富多样;在满意度方面,学生对思政教育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分别占到32.0%和50.3%。此外,数据显示27.2%的大学生认为思政课吸引力一般;20.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一般,收获不大,更有3.8%认为是流于形式,没有效果;13.5%对思政教育活动不太满意;0.9%的大学生反馈基本没开展过思想政治教育类活动。

三、提高学生获得感的对策

(一)基于学生需求,实行分类教学

调研发现,大学生在心理层面的获得感最低,且男生的思政课整体获得感显著高于女生,理科生在心理层面、思想层面上的获得感显著高于文科生。究其原因,不同性别、学科的同学在思想、知识储备、能力等各方面不同,对于思政课的需求也不同。随社会的转型发展,男女平等的过程中,女性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面对性别上的困惑,如就业选择的性别歧视等传统封建思想。因此关注不同性别、学科的学生在思政课上的不同需求,尤其是心理需求,在学习和生活具体问题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建议。

(二)优化思政课的教育内容

第一,提高思政课内容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思政课的吸引力主要源于其内容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能够说服人。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指导学生实践,发挥强大的理论感召力,用真理的力量触动学生的心灵。第二,提高思政课内容的现实性和生动性,将思想政课内容与青年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就地取材、活学活用,将博大精深的理论用生动的语言、身边的例子、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深入诠释,让学生听进去、听得懂、发自内心的认同。

(三)丰富思政课的教育方法

首先,丰富思政课的授课方式,并保持足够的使用频率,提高思政课堂的吸引力。思政课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空洞泛化的教育方式,摒弃单一的知识灌输,探索采用同一课堂多种授课方式并用,让课堂活起来。将理论讲授与实践体验相结合、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统一、文字呈现与视频图片相搭配、教师讲授与学生翻转相配合,运用微课、慕课、微信等方式,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育人活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爱国教育为主题各类文体活动(辩论赛、演讲赛、诗朗诵、趣味运动等)、主题党团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借助于体验教学、实践锻炼,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内化,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四)形成育人合力,提升思政课教育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尤其重要”。在高校,党员学生除了日常的思政课学习还会定期开展党内学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相对于共青团员、群众以及民主党派的同学了解更多,因此应发挥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建立以学生党员牵头,共青团员、民主党派等其他同学的互助学习小组。此外,基于互尊互信的前提下,发挥民主党派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利用民主党派教师丰富的从教的经验,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教育启发学生,和大学生交朋友,了解其思想动态,生活学习困难,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

猜你喜欢

获得感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什么是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