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现代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2020-11-28杨露王银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31期
关键词:产城融合

杨露 王银

摘要:现代园区的建设是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主要载体,产城融合发展则是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基本战略。文章基于对欠发达地区现代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机制的分析,以达州市达川空港新区为例,试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现代园区的科学发展路径,并对其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产城融合;现代园区;空港新区

一、引言

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论证了产业集群发展能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加速技术创新知识外溢、促进地区要素整合以提升区域生产和竞争能力。对欠发达地区而言,现代园区建设是发展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生产力和竞争力的主要载体。《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由此,欠发达地区现代园区走产城融合发展道路成为了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镇化相结合的一种新发展方式。本文以达州市达川空港新区建设为例,试探究新时代背景下欠发达地区现代园区产城融合的科学发展路径,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产城融合发展机制分析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协同发展作为一大新发展理念,已有研究表明产业与城市同步发展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内在规律。产城融合即是在满足居民生活与生产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发展过程的长期性、动态性特征决定产城融合发展主要采取以现代园区为载体,以市场和政府为主体,促进产—城融合、产—人融合以及人—城融合。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率和创新能力相对落后,但资源较为丰富,具有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因此,未来我国欠发达地区建设现代园区产城融合的协同化趋势将日益显著。

欠发达地区现代园区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点在于通过扶持本地企业、推进外来资金嵌入以及合理规划城镇区域来实现资源环境、生产生活以及制度文化等方面的融合。其中,本地企业是地区经济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扶持其发展能有效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增加财政收入和改善民生;外来资金嵌入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通过将其根植于本地经济网络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合理规划城镇区域即抓工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活配套、公共设施等城镇建设,对于吸引劳动力、区域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区域资源环境、生产生活以及制度文化等融合,一方面产业发展通过就业带来的人口效应和税收提升的经济效应促进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城市发展使得其承载产业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

三、达州市空港新区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1. 案例情况

2013年达州市撤县设区,达县转为达川区,市经开区的成立和9个乡镇划转通川区,划走原县经济总量的24.2%、工业增加值的25.4%,达川区的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削弱。在此基础上达川区拟建立空港新区这一现代园区,依据“配套重庆、空港引领、产城一体、绿色发展”理念,旨在重点发展现代机电、新材料包装、现代物流以及养生旅游等产业。

2. 现阶段发展产城融合的必要性

一方面达川空港新区当前经济发展为传统乡镇经济形态,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布局分散,其他产业以农业为主,现代服务业较少,处于低端供给状态。空港新区的建立将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区域乡镇经济向城市经济形态转变,但当前园区内配套服务以及设施远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因此建设现代工业园区,推进工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全面提升城镇的综合配套能力,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为推动达川区经济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另一方面达川空港新区规划用地条件较好,主要为浅丘地貌,无大山沟壑。区域自然环境决定了其建设投资成本相对较低,适宜建设用地较为集中。此外,达渝高速、G210纵横园区南北,马平路、马木路横贯园区东西,以及当前正规划建设“两纵六横”交通道路网络,构成了空港新区对外对内交通主要骨架的同时也对建设用地划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空港新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既能够满足区域布局与自然因素的客观需要,又得以实现园区内功能复合、职住平衡,有利于现代园区高质量发展。

3. 现阶段发展产城融合存在的问题

(1)模式创新认识不足,“企业孤岛”特征明显

达川空港新区在规划理念上基本沿袭已有发展模式,创新认识不足。前期整体规划较为充分,居住、工业、行政办公、文化设施、教育科研以及生态绿化用地等规划齐全,但由于受到现有基础条件的限制,后期开发不足,未达到整体规划深度,如何依靠园区现有条件以及达川城区来探索产城融合新的发展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此外,当前园区发展财力和动力受限,企业基本按照“前场后院”办厂模式进行规划,产业链配套缺失,园区基本上只承担单一的生产功能。

(2)园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产城”建设不同步

受“一县一园”布局方式影响,地区同质竞争严重,加之各园区集聚的企业数和职工数有限,投资渠道较为单一以及筹资建设困难等现状,往往采取“先生产后生活,先生产后城镇”的园区规划和建设模式,导致园区内公共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承载能力差,呈现出产城错配。当前空港新区内标准厂房建设完成,并引进多家企业,但由于交通道路、生活配套设施的缺乏,在实际调研中多家企业均反映尽管提供食宿,但由于交通不便、休闲娱乐场缺少、医疗教育配套不完善等,存在企业招工难、现有工人流失严重的问题。

(二)空港新区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1. 产城融合整体规划

推进欠发达地区现代园区产城融合发展首先要进行科学的整体规划,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结合区域整体规划,统筹把握现代园区的发展规模与功能布局。一是要确定边界,园区内应尽量避免重大的区域性分離,尽可能地确保内部功能有机联系。空港新区以达渝高速、顺祥大道两条交通主干道为园区边界,中间包含210国道,内部拟新建两纵六横道路,周围拟新建达州机场以及西渝高铁,边界确定较为合理;二是要明确规模,现代园区规模不能太大或太小。空港新区规划面积为36.14平方公里,后期发展中规模上限应考虑居民通勤时间,确保交通便利,规模下限应考虑公共服务设施的服务面积,以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的运转效率;三是要合理划分功能单位,结合区域条件以及产业布局规划来划分现代园区功能单位。空港新区旨在打造现代机电产业、绿色包装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建材产业、商住复合以及旅游休闲板块等,以促进园区产城融合发展,地区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2. 产城融合合理布局

(1)产业选择

现代园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首先要明确园区发展重点,结合区域资源、劳动力优势,因地制宜选择相关产业。在此过程中,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和促进外来资金本地嵌入尤为重要,通过积极扶持本地企业和引进外来资金发展辐射力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实现产业间协同发展。同时要注意避免同质化建设导致的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以及产业同构等状况,摆脱以往建设忽视产业联动的做法。

案例一: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吸引外来资金嵌入对策

四川中陶建材有限公司由于扩大经营规模而迁入空港新区,总投资高达8亿元,占地面积1000亩,企业老板是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对此,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给予其相应的补助,推进项目落地和后期建设与开工。在此基础上,园区以该企业的入驻为基础,有望打造建材产业园区,引入更多关联企业参与。同时,园区内标准厂房建设采取“以商招商”的模式,即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相关企业建设厂房,厂房修建完成后,企业从其手中租赁厂房,政府在此环节中起中间促进作用。当前入驻外地企业包括安美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博鑫通风设备有限公司、国信达科技有限公司等,外地企业的加入有效协调了本地产业布局。

(2)功能定位

欠发达地区建设现代园区在功能定位上需从社会、经济、资源以及环境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从以往重生产、轻生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同步进行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以现代园区为载体,依托企业、工业发展,加快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的社会化,完善新型网络式社区结构,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推进现代服务业、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推进教育、医疗、交通等多方面发展,借助其外围道路优势与中心城市以及周边乡镇合作,摆脱孤岛状态,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案例二:城镇区域规划与生态循环经济发展

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森浩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21亿元以上,占地面积1260亩,建设乌梅深加工产业区、乌梅文旅教育传播基地及商业配套区、生活服务配套区等。该项目依托当地现有的乌梅大规模种植,采取深加工模式以延伸种植产业链,提升乌梅附加价值。一方面依托现有资源,符合当地区域条件,能够提高本地农民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通过改进传统农业,综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建设生态工业区,形成低消耗、高效益、少污染的合作方式。

(三)空港新區产业融合发展建议

1.充分利用资源环境,建设相应配套设施

结合达川空港新区调研实况,首先,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应结合地区产业发展和资源优势,动员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为园区提供上下游配套招商信息,大力扶持乌梅小镇等与现有资源密切相关的项目发展,整合已有资源以完善产业链;其次,政府应加强交通道路建设,为企业职工带来便利的同时降低物流成本,并充分利用当前规划建设的新机场与高铁线路发展产业,合理规划布局;最后,充分运用PPP、BOT、BT等形式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周边配套项目建设,提升企业投资信心,尽快把达川空港新区建成产城融合示范区。

2.强化产业集群,吸引本地外地投资

欠发达地区现代园区在选择相关产业承接上至关重要,应当充分考虑已有产业和区域发展,重点引入与本地产业关联性较强的项目,在招商引资时注重未来效益。为此,空港新区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结合自身资源城市背景,改变以往能源经济初级发展模式,转为以资源为媒介,吸引新能源、绿色科技等新兴产业入园,并通过现有企业发展产业,配套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包装物流等相关上下游企业,加快产业链形成;另一方面要从城市建设入手,合理规划商住复合、旅游休闲等板块,通过有序扩张、完善配套以及提升品质来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从而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空间,吸引企业集聚,进一步实现产业升级。

3.完善相应产业政策,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以上两点为结合达川空港新区实地调研所提出的相应对策建议。此外,还应强调制度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政府要优化地区投资融资、企业经营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明确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目前空港新区仍存在政府职能部门建设滞后而导致“本地群众、企业不知该找谁办事”的问题,因而政府部门对内应重视空港新区政府职能部门建设工作,对外应加强职能宣传工作,让群众与企业了解园区政策走向;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要为现代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建设能够促进地区内企业自发集聚,带来产业集群优势,也有助于启发企业家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区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蔡宁,杨闩柱.基于企业集群的工业园区发展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3(01):53-59.

[2]邹小勤,曹国华,许劲.西部欠发达地区“产城融合”效应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04):14-21.

[3]薛伟贤,郑玉雯,王迪.基于循环经济的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工业园区优化设计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06):82-96.

[4]李金龙,李江棋.以新发展理念破解“大城市病”[J].前线,2019(06):61-63.

(作者单位:杨露,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王银,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区域经济学教研部)

猜你喜欢

产城融合
基于产城融合的常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探讨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关于江苏中关村实现产城融合的调研与思考
兰州新区发展模式的创新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基于产城融合的经济开发区规划探析
以潍坊滨海区为例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产城融合背景下农业产业化与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