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2020-11-28吴春华张艳秋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31期
关键词: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

吴春华 张艳秋

摘要:当前山东省发展数字经济具备一定优势,但数字技术和人才支撑明显不足,数字经济竞争优势不明显,这些成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山东省需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创新体系、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建设产业集聚平台、加快核心技术研发、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引进,进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山东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时至今日,数字经济已跨入全面融合、快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推动作用正日益显现,数字经济将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的焦点。当前山东省正在启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既有利于培育数字经济,实现数字化建设,又有利于全省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为此,本文分析了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期为山东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一、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

(一)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8年山东数字经济规模为2.9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37%,增长率为16%。从数字经济规模总量来看,2018年我国有11个省市的数字经济规模超过了万亿元大关。其中,广东以超4万亿元的规模领跑全国,江苏规模超过3万亿元,位列第二,山东、浙江则以超过2万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从数字经济产值占GDP比重来看,北京、上海两市数字经济产值占比已超50%,广浙苏津四省市的数字经济占比超过40%,而山东的数字经济产值占比将近40%。从数字经济增速来看,贵州、福建两省的数字经济增速超越20%,领先全国;紧随其后的是江西、浙江、江苏三省,增速已超过19%,而山东数字经济增速虽不及前述省市,但也已超过15%。

(二)经济基础优势明显

山东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方面产业基础优势明显,近几年,随着海尔、浪潮、歌尔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兴起,数字产业规模日渐庞大。网络信息方面,山东大力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建成省市公共数据开放网,目前已开放数据3.12亿条,数据开放总量在全国领先。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随着“宽带山东”战略的深入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提高,2017 年全省已实现光纤全覆盖,所有城区、行政村的城乡家庭互联网接入基本达到100Mbps,4G基站总数达到18.5万个,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超过2500万户。在数字技术方面,主要有两个应用层面。一是数字产业化,2017年山东信息技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其中软件产业收入达4933亿元,占比高达35.2%。全省骨干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有6家企业入围全国电子百强企业,5家企业入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二是产业数字化,2017 年山东两化融合发展指数为97.4,累计获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3个,居全国首位。工业云平台服务企业超过1万家。电子商务交易额3.5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位。

(三)数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

数字经济结构由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组成。数字产业化又称信息产业,属于数字经济中的基础部分;产业数字化则是数字经济的融合部分,二者的加和即为数字经济的总体规模。数据显示,2017年山东省数字经济规模约为2.5万亿元,其中数字产业化部分约0.4万亿元,占全省数字经济总量的16%,位于广、苏、浙、京四省市之后;而产业数字化部分约 2.1万亿元,占全省数字经济总量的 84%,位列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广东。从产业结构来看,山东省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比呈上升态势,数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四)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稳步增长

从就业规模来看,2018年山东数字经济就业岗位最多,达到2159万个,位列全国第一,广东为2088万个;从就业增速来看,山东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增长超过10%,位列贵州(18.1%)、福建(13.8%)和江蘇(13.0%)之后;从就业占比来看,山东省数字经济就业方位占比超过30%,位列上海(47.2%)和北京(44.1%)之后。山东省数字经济领域就业岗位呈稳步增长之势。

(五)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

近些年,山东省政府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多个相关政策。2019年先后出台了《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数字山东2019 行动方案》并制定了《山东省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政策。在《数字山东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全省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35%提高到45%,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形成数字经济实力领先、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模式创新的数字山东发展格局。

二、山东省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山东省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少差距。

(一)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足

山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与经济发展不匹配。2017年,全省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为72.8%、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71%,但这两项数字基础设施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当推进 5G、窄带物联网等方面的建设与应用。

(二)数字经济竞争优势不明显

山东省拥有浪潮、中创、海尔、歌尔等行业龙头企业,但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制造业模式中,数字经济竞争优势不突出,尤其是产业链高端环节价值再造能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8年)》显示,北上广三省市的数字经济规模总量位居全国前三,分别占其GDP比重的49.7%、48.9%、40.8%,而山东省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仅为35%,位居全国第八,与先进省市差距明显。

(三)数字创新驱动能力不强

从创新研发这一指标看,山东省的数字创新能力较差,已被远远甩在后面。2017 年,国内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9.8 件,与山东数字经济规模同在一个梯队的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省市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分别为:94.5 件、41.5 件、22.5 件、19.7 件、19.0件,而山东未进前十。目前山东省正在积极打造数字经济生态圈、数字产业创新链也不断构建完善中。但是数字经济企业在新技术研发、自主创新能力上水平较低造成数字领域的创新成果较少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这必将阻碍山东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

(四)省内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

据测算,全国城市数字化分层结构有五层。数字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和二线城市(14市)中山东省无一城市上榜。数字三线城市共19市,山东济南、青岛上榜;数字四线城市,有65市,其中济宁、聊城、临沂、潍坊、烟台、淄博6市在列,其余8个地市在数字五线城市。可见,山东省内各地市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以济南和青岛两市为增长极,发展较快,但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差距明显。

(五)省内数字经济人才匮乏

数字经济人才是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山东不仅缺乏数字领域的高端人才还缺少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这必将成为制约山东数字经济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

三、山东省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数字经济创新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山东提出建设全国首家“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山东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依托歌尔公司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虚拟现实 VR 和增强现实AR 产业,积极培育发展 VR 产业集群。二是积极促进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力度。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继续深化数字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在重点领域实施智能制造“1+N”工程;要加快服务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促进数字技术与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培育服务新业态;还要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在全省建设一批示范作用显著的智慧农业园区示范基地。

(二)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数字经济根植于数字基础设施之上。需要超前布局网络基础设施。对于全省骨干网和本地城域传输网络要扩容升级,进一步提升网络传输承载能力和网间互通能力。加快推进 5G 网络建设和商用进程。充分发挥济南、青岛、烟台等核心地区的引领作用,开展 5G 应用试验,支持通信企业开展 5G网络规模组网,推进 5G 业务商业化应用。充分利用移动网络升级改造发展机会,加强浪潮、中创等公司开发多元化产品服务,加快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进程,并引导数据中心向大规模、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三)建设数字产业集聚园区

积极培育优势突出、辐射带动性强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一批省级、市级数字经济园区,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积极推动阿里、华为、浪潮等9家大型企业和数字经济园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深入开展企业和园区、平台之间合作。同时,发展特色数字产业、培育数字龙头企业,扶持中小微创企业发展。

(四)加快核心技术研发

应强化原创性研发和创新,努力掌握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关键核心技术以及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新兴技术的培育上,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例如,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青岛 (崂山) 国家虚拟现实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都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在一些技术上较为先进,政府可以加大支持力度,使其有更多的资源开展技术攻关。在集成电路、基础电子、高端软件等关键基础领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政府应在资金、环境上多支持,特别是多引进和培养人才,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使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五)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一是加快本地数字化人才培养。优化山东省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设置,鼓励学校增设与数字领域相关专业,比如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加强应用型数字专业人才培养。还可以采用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構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企业需求对接开展联合培养、定向培养,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是采取相关措施及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引进一批数字经济领域学科带头人、技术领军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任保平,赵通.发展数字经济,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EB/OL].2019-03-01.http://theory.peple.com.cn/n1/2019/0301/c40531-30951303.html.

[2]闫晓杰,王勇,孔祥栋.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进程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J].中国信息化,2019(09):90-92.

[3]韩文泉,董浩.数字经济助推山东省实体经济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19(03):38+43.

[4]辛嘉仪.数字经济与山东高质量发展[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10):37-39.

[5]数字山东发展规划(2018~2022)[EB/OL].https://wenku.baidu.2019.

[6]数字城市总体发展规划[EB/OL].https://max.book118.2019.

[7]董浩,韩文泉.山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J].山东纺织经济,2019(03):5-7.

[8]明海波,陈鹏胜.温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22):183-184.

[9]郭启光,邢智仓.发展数字经济 建设数字内蒙古[J].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12):45-47.

*基金项目:山东省2019年度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省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路径与支撑策略研究(编号:ZD2019064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吴春华,济宁学院;张艳秋,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应对数字经济下的BEPS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