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深入反思道德与法治教学

2020-11-28黄国兵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深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黄国兵

[摘 要]道德与法治教学后,教师需要有主动反思的意识,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动力,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教师可从不同视角展开反思,如对教学策略进行针对性反思等,能够成功激活课堂教学引擎,促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状态,建立学科认知基础。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深入;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69-02

道德与法治教学亟待引入反思机制,即教师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对学生具体的学习表现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形成新的教学改进意见,进而有效地调整教学程序,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可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应用、教学活动推进、教学认知内化等角度展开深入思考,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一、活用教材,丰富教学内涵

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围绕教材展开具体的思考和操作,做到活用教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意识。道德与法治教材经过多轮改革,其科学性、辐射性、开放性等特征更为鲜明,能够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活用教材,丰富教学内涵,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有反思意识,不能简单地解读教材,将传授教材内容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需要合理利用教材进行教学调动,使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牢固的认知基础。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时,教师课始要求学生演绎教材引言中汪菁、杨依、王浩三个人物的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演绎对权利被侵害情况有直接体验,并提出以下思考问题:“通过阅读教材和演绎活动,你认为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吗?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问题提出后,学生进入讨论环节,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经过一番讨论,学生大多能够给出比较正确的回答。特别是对自身受到类似的侵害时,学生有更强烈的反应,明白要坚决运用法律武器与坏人做斗争。这里,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演绎化处理,用更为形象化的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一个简短的演绎活动,虽然没有太多的精彩呈现,却能够给学生以心理触动,让学生顺利启动思维,进行课堂互动交流,并在不断思考与对话中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

二、文化熏陶,积淀教学经验

以往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一言堂”“满堂灌”现象较为突出,导致学生的学习积累难以发生质的变化。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陷入说教的模式之中,教师要借助学科教学进行文化渗透,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建立正确的认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从思想灵魂的角度展开文化熏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在积淀文化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故事:“闻鸡起舞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吗?晋代的祖逖,小时候很调皮,不爱读书和习武。长大后,他看到国家衰落、百姓受苦,就决心好好学习。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琨,两个人一起谈论国家大事,一起读书习武,半夜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后来,这两个人成为能文能武的人,带兵打仗保家卫国。从这个故事中,你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有哪些新的认识?”问题提出后,学生开始讨论,很快达成共识。这里,教师利用一个传说故事,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虽然学生对闻鸡起舞这个故事不是很熟悉,但对这个成语早已耳闻,所以文化熏陶的目的在故事讲述过程中顺利实现,促使学生将故事与文本内容进行对接,自然达成共识。

三、活动助学,缔造教学精彩

在道德与法治教學中,教师为学生设计更多灵动的学习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形成学科能力。学科教学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精心筛选,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如课堂演绎、角色展示、案例解读、课堂辩论、生活观察、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游戏竞赛、主题征文等活动形式,都属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活动范畴,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设计,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人大代表为人民》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个操作性强的活动任务:“每个公民都有自己的政治权利,到了法定年龄,你们也会获得选举权利、被选举权利。今天不妨先来一次选举演习,请投出你手中宝贵的一票,参与到政治权利的选择之中。如果你现在是一个成年村民,要参与村主任的选举,这里有三位候选人——一位是你的亲戚、一位是有能力的人、一位是你的家人,你打算将选票投给谁呢?”教师要求学生自制一张选票,并写上候选人的名字,进行现场投票操作。虽然这一活动带有虚拟性,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学习气氛浓厚。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点评,对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结。这里,教师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设计实践性强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带来难得的学习体验。学生对这样的投票选举活动比较陌生,经过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自然建立丰富的学习认知,并在实践中产生心灵触动,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生活对接,促进教学内化

对接生活认知,这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追求。同时,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展开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感知和体验。因此,教师要有创新设计和探索意识,利用更多的手段展开具教学,以有效提升教学与生活对接的效果。如讲述生活经历、开展生活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等,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学科学习的目的。

例如,教学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权利受到制约和监督》时,教师要求学生课前做社会调查:“在我们熟悉的生活中,有没有听说过贪官呢?如果有,不妨进行深度思考,这些官怎么就成了贪官呢?”任务布置后,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对相关信息展开深入调查,很快就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积极发言,对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介绍,对贪官的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对贪官的危害展开深度解读。虽然学生给出的见解还比较幼稚,但能够接轨生活展开相应的学习和思考,其学习感知与体验更为丰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肯定一些积极的主张和观点,将学习活动向纵深推进。这里,教师为学生设计生活调查任务,其目标是极为明确的,就是要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生活认知,在思考分析中形成学科感悟。虽然小学生对社会生活缺乏基本的认知,特别像贪官之类的事情,不能给出深刻的解析,但从小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教育意义是深远的。

总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改进和纠正。因此,作为教学设计者的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以形成新的教学内驱力。如对教材处理、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反思,能够赢得教学主动权,从而优化教学,使学生更易于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正确的学科认知,获得全面的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深入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在朗朗书声中学习语文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