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变之策

2020-11-28宋婕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应变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宋婕

[摘 要]课堂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教师应及时处理意外生成,对教学过程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成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及时追问能够激活学生思维,组织辩论可以催生教学亮点,活动设计能够提升体验指数,延伸实践可以培养学科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1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33-0067-02

教学是一门学问,如何提升教学艺术是教师重点考虑的问题,因为教学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支持,抓住意外生成及时展开应对,考验的是教师的教学执行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有及时应变的意识,针对具体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这样才能捕捉教学契机,催生更多的教学亮点。如及时追问、组织辩论、活动设计、延伸实践等属于教学中的应变之策,教师需要综合分析教情展开应对,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及时追问,激活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启动后,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文本内容,解读生活案例,并利用多种媒体等手段展开助学设计,能够形成新的教学起点。特别是设计问题时,教师需要對学生的即时反应做出正确评估,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追问,引导学生在深度思考中形成理性认知。其中,追问是生成性的教学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唯有准确、及时地追问,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说说我的好朋友》时,在学生阅读教材案例后,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在这个案例中,两个人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学生思考后给出自己的理解:来往多了,大家都表现出友善的一面,自然成为好朋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每个人肯定有不少的好朋友,哪些原因让你们成为好朋友呢?”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心理更为贴近,自然引发强烈的反馈,很多学生都能够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有的学生认为,要成为好朋友,需要有包容之心,不能要求对方十全十美;也有的学生说,朋友之间要多沟通交流,这样可以及时消除误会,让友谊长久保鲜;还有的学生说……学生有朋友交往的经历,自然有更真切的体会。这里,教师通过及时追问,成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组织辩论,催生教学亮点

课堂教学中面对问题时,教师发动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是最常见的教法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教师要及时跟进,对课堂形势做出准确分析,设计争辩性话题,组织学生展开互动性讨论,深化学生的感知体验。辩论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要做好组织和调度,如果有必要,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辨析中达成共识。

例如,教学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说话要算数》时,对于“爱保证”的现象,教师提出辩论性的话题:“有些人爱保证,但保证之后难以兑现诺言。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这是不守信用的做法,应唾弃。也有人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当事者做出保证的态度就行了,至于结果不尽如人意,也许受客观条件制约,所以不能以此对‘爱保证现象做出否定判断。你赞同哪一种观点呢?说说自己的理由。”学生接受这个话题后快速展开辩论,两个观点都有支持者,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学生有不同观点是极为正常的事情,如何合理利用,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这里,教师针对学生观点的支持情况,将其分为两个阵营,各自选派选手参与辩论。一个辩论活动,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教师通过适时的组织和调控,让学生顺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之中,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活动设计,提升体验指数

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适宜的活动内容,深化学生的活动体验。如课堂演绎、情景再现、生活观察、社会调查、信息搜集等都属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范畴,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针对性设计,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认知体验。

例如,教学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的相关内容时,在学生阅读生活案例后,教师要求同桌合作创编小品并在课堂上演绎:两个人分别饰演孩子和父母,孩子想要买名牌鞋子,而父母拿不出那么多钱,就不同意购买。这个演绎活动需要自行设计人物台词、动作、表情,要求较高。学生接受演绎任务后展开积极应对,讨论角色设置和情节安排,并对相关细节进行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给学生传授一些演绎技法。课堂演绎活动顺利开展,教师安排部分学生进行现场评价,将课堂演绎活动推向高潮。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演绎进行专业点评,指出演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修改建议。这样教学,学生参与演绎活动的热情高涨,获得了丰富的学习体验。这里,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演绎活动,要求学生自行创编和展示,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新的活力。学生的表现可圈可点,教师对其评价也非常中肯,使演绎活动渐入佳境。角色演绎是典型的学习形式之一,因为有角色设计、情境创设等,能够形成更多的看点,同时教师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学生顺利进行演绎,其助学效果是非常突出的。

四、延伸实践,培养学科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具有生活化属性,教师在设计延伸实践时需要有关联意识,深入研读教材,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和经验有准确判断,这样才能进行科学的教学与组织。如搜集生活案例展开具体分析、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深入反思、参与公益活动展开社会历练、深入生活进行学习观察等,都能够对学科学习形成更多的支持。因此,教师要有课内外对接意识,为学生设计更多适合的实践性任务,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实践性学习任务:选择一种常见的农作物或蔬菜,先查阅资料了解其种植过程,再利用家庭现有条件进行种植,并将观察到的信息综合梳理与分析,相互交流种植经验,说说通过种植获得哪些感悟,对农民辛苦劳作有哪些新的认识。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学习体验活动,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利用身边现有的条件展开种植操作。为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教师要求学生定期做交流汇报,利用多种形式介绍其种植经历,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图片信息;可以是课堂交流,也可以是线上互动。同时,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展开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更多学生接受心灵的洗礼。这里,由于学生对农耕劳作比较陌生,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亲身体验的机会,促使学生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有延伸实践的意识,通过具体的设计和组织,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极为丰富,有故事、有思想、有色彩,教师需要做好充分的观察和调查,及时捕捉意外生成,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形成新的教学契机。意外生成是难得教学资源,具有即时性等特点,教师要善于捕捉,这样才能发挥其助学作用。同时,由于小学生的直观思维比较强,所以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大幅度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应变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振弦式应变传感器温度修正试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