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一番炸”

2020-11-28王丽美

大学生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口感车间番茄

王丽美

跳出固有思维圈,是我在这项课题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从办公室到田埂上

我高考时填报的第一志愿是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但造化弄人,我进入了中文导游系。旅游淡季的时候,我无所事事便想再找点儿事做,于是在离家两公里的滦平新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面试了办公室文员工作。没想到的是,这个本以为只是暂时做做的临时工作,我一干就是5年,而且从办公室下到了车间,又从车间走向了田间地头,越来越接地气。

我所就职的公司位于滦平县大屯镇兴洲村,是集育苗、种植、新品推广、标准化生产、冷链物流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蔬菜品种有十余个,生产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生产标准,蔬菜品质、口感、安全性都非常好。其中,最初吸引我的就是生态园中口感极好的番茄,名叫“一番炸”。

虽然最初是被“一番炸”的口味吸引,但工作中必然不能只当个吃货。做了半年文员,我对公司的业务熟悉之后,发现现在的农业发展已经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了,技术与市场、产品与包装、品质与运营……里面的学问可大了,我一边工作,一边在空余时间搜索与农业相关的资料学习充电,学到的越多,越感到农业的未来大有可为。而另一方面,我也发现自己专业的短板不少,实践和积累却太少。面对工作,总有一种有劲儿不知如何用的无力感。于是,我做出了一个大家都不太理解的决定,向领导申请,从办公室调到一线——去蔬菜棚室里工作。

见我是个一脸书生气的小姑娘,领导认可了我的想法,但终究怕我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善意地安排我先到分拣车间做车间主任,锻炼一下,试试水。分拣车间的工作是把棚室里成熟的果实摘回分拣车间按等级分选,把精品果实挑出来走超市,二等果实卖到当地市场,让每一颗果实发挥出它最大的价值。由于工作认真、把关严格,在分拣车间一年的时间里,我便为公司创收了10万余元。

有了一年的工作积累之后,我再一次向领导提出了到棚室去工作的想法,这一次更加坚定而自信。终于,我如愿以償地成为了种植组组长。

番茄菜鸟逆袭

初秋,走在温暖的番茄棚室里,从距地面最近的穗子上随手摘下一颗红透的小番茄,轻轻擦拭,丢进嘴里,这就是我工作中的小确幸。在棚室里工作久了,我发现了很多关于番茄的小秘密,比如番茄的一穗果(最靠近根部的第一串果穗上结出的果实)最香甜。比如我们的番茄之所以能保持原生态的好口感,是因为种植过程中不打任何激素,肥料使用的也是坝上的有机肥,授粉全靠公司聘请的特殊“员工”——熊蜂(蜜蜂科熊蜂属一种半社会性昆虫,信息交流系统不发达,更能专心授粉,被誉为授粉专家)具体操作。

在番茄棚室里工作,有专门的技术老师来教授如何管理好番茄,我用了三个月时间,基本掌握了番茄常见病虫害的防治,什么时间施肥,什么时间浇水也都了解了。可有一次,我在大棚里遇见了一种不认识的虫害,非常厉害。有一个棚发现仅一周,秧子枯萎蔓延了半个棚。我看了非常心疼,就把公司的技术老师全部召集起来。大家一起研究诊断病因,但结果却是无疾而终,我们毫无头绪,这是一种新型病虫害,单靠我们是治不了的。

突然间我觉得,我得走出去了,不能只把自己的见识局限在“一亩三分地”里,我需要学习更前沿的种植知识,所以我来到了滦平县农业农村局,寻求他们的帮助。在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问题迅速得到解决。其后,我又参加了多个培训,经过不断学习,制定了《绿色蔬菜种植实施方案》,规范了“一番炸”番茄的种植方式,每个棚室因此增产了1000斤左右。

小番茄,大本事

我习惯了与园区员工共同耕作的生活,时间一长,大家也就聊起天来,言谈间我了解到,这一地区农民的收入普遍不高,国家登记在册的贫困户更不在少数。公司的“一番炸”番茄事业做出点儿名堂之后,获得了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扩大了生产规模,也吸纳了更多贫困户来此就业。可以说,这里成了许多人养家糊口的生活来源,小小的番茄牵动起了一个地方脱贫攻坚的进程。

为了使这些农户能胜任园区的工作,培训自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个任务再次落到我身上。从种植的技术原理,到后期的“一番炸”不同管理方法及步骤,再到详细的注意事项,我把自己这些年的经验和收获制作成90来页的PPT,在各大网页上搜索图片和视频,只为能够让工人们更直接更迅速地学习 “一番炸”的技术方法。终于盼到培训开讲,然而工人的文化水平有限,一些专业术语和理论概念他们无法理解,培训会只好中途暂停。我和几名技术员商量,手把手地教大家。上百名工人,每一名工人都需要指导实践,工作量可想而知,好在通俗易懂的培训方式起效很快,大家渐渐都进入了角色。

现如今,我们的“一番炸”已经注册了商标,也发展成了系列,分出了三个不同的品种:一番炸(大型果)、一番炸-小红番(中型果)、一番炸-小珍珠(樱桃番茄),由于糖度高、口感好、酸甜对比明显,广受市场好评。这里的村民和贫困户也跟着这“小番茄”受了益:参与流转土地的农户每户每年均可获得土地流转资金3000余元,在园区务工的112名工人,每人每年还可获得工资收入3万元以上。这其中有64名是国家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2020年,京冀对口帮扶项目建成后,这里每年可生产蔬菜约480余吨,能再解决5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间接带动运输业及其他服务业200余户,使周边4个贫困村的300名贫困人口得到实惠,改善生活。

所以,这份“一番炸”的事业带给我的满足感已经甜到了心里。

责任编辑:马春梅

猜你喜欢

口感车间番茄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青菜口感嫩的办法
招工啦
庄园熟酸奶 品味奢华口感
把农业搬进车间
酸奶加热口感更好吗
β-环糊精对安赛蜜口感修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