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与西画再讨论
2020-11-28吕素芬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207
吕素芬(四川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一、董其昌与利玛窦的交集
关于董其昌的作品是否受到利玛窦所携欧洲铜版画的影响,西方学者们多关注于董其昌是否与传教士利玛窦产生交集这一历史事件,以此作为论证董其昌作品新颖风格的关键证据。英国学者苏立文率先提出了董其昌与利玛窦可能产生交集的假设①,其后美国学者高居翰在《气势撼人》②一书中明确提出这个论点并于另一书《山外山》③中有具体推测:1602 年董其昌于南京同利玛窦相见,受其所携西方版画影响而创作出具有强烈明暗对照的《葑泾仿古图》。美国学者班宗华在高居翰的基础上就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线向前推进到1597 年二人于南昌产生的交集。学者王洪伟新发表的文章讨论了高居翰与班宗华研究的相似之处,提到班宗华的研究在高居翰基础上带有一些创意,基于新的史料与作品证据将董、利二人的 “一面之缘” 由万历壬寅(1602)的 “南京” 改为万历丁酉(1597)的 “南昌”。④
班宗华的推论为:1597 年8、9 月间董其昌到江西南昌主持省级科举考试,他与利玛窦属同一文化交游圈,二人或许有过会面。《婉娈草堂图》受画者为董其昌的好友陈继儒,他之前为利玛窦在文人圈中广为流传的《交友论》作序,所以董其昌应该知晓利玛窦及其文化抱负。班宗华以此作为董其昌《婉娈草堂图》受西方铜版画影响的关键原因。下面笔者通过董其昌与利玛窦这一时期各自的活动展开讨论。
二、董其昌与利玛窦于南昌的行迹
万历二十五年年秋,董其昌奉旨主考江西⑤,他因公务在南昌的时间不会超过四十天⑥,且八月初董其昌到达南昌便与社会隔离,至八月底才能重获自由。明朝有严格的乡试制度,“为保证考官的公平、公正,明廷实行锁院和戒誓制度,即从客观方面对考官进行隔离,使其能独立、公正的命题、阅卷;从主观方面通过对天焚香盟誓,使其形成‘奉诫惟谨’、‘精白供事’的心态。”⑦承袭自唐朝的锁院制度,锁院时间从考官入院开始,到 “撤棘” 结束。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应天府乡试,八月 “七日锁院,廿七日撤棘”,历时21 天。⑧
乡试作为选拔省级人才的重大考试,需严防泄密,“明廷规定乡、会试考题必须在锁院后、每场考试前一天,由主考官主持,与同考官一起在帘内区封闭状态下秘密拟定。”⑨考虑到主考官的资历与地位,在出题环节中,主考官一定处于主导地位。故董其昌身为江西省乡试主考官,位高且权重。乡试有三场考试,考场阅卷时间紧凑,工作量巨大。考官们需在这二十一天内,从几千份试卷中选取九十五份最好的,并逐一进行排序。
利玛窦自1595 年到达南昌后,便不断积极扩展自己的交游圈,他凭借西方科学技术、高尚品德、儒学研究、西方记忆术等在南昌立足。利玛窦通过江西省总督陆万垓得到留在南昌的机会,使得其他官员不再从中掣肘。利玛窦与总督的第一次会面,“他询问了一些关于我们奉行的道德和信仰的事,以及数学及钟表制作的情况。……希望我能为他制作一架日晷和一只星盘”⑩。利玛窦有令人吃惊的记忆力,后面的信件中提到总督邀请利玛窦为他的儿子们传授西方记忆术。
利玛窦于1596 年10 月12 日信件中提到 “我又做了几个日晷,上面用汉字刻上中国的节气,然后把他们拓印下来,作为礼品赠送,很受他们(官员)的青睐。”⑪1596 年10 月13 日信件中提到 “现在来向我们询问用水银炼制银子方法的人已相当少了……而更多的人是来学习数学和西方记忆术的。我为此做了一些地球仪和天球仪,但我做得最多的还是日晷”⑫,可见利玛窦带来的西方物件与数学、记忆术受到了上至高官下至普通学子的喜爱与认同。
建安王是南昌最重要的皇室成员,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我欣喜地看到他很喜欢谈论来世……我手头没有别的东西可以送他,于是就赠给他一幅圣斯德望的小像……是副教省负责人神父从日本给我寄来的”⑬。这封信书写于1595 年8 月29 日,能够看出建安王有信仰天主教倾向且利玛窦手中的画像并不充足。利玛窦几个月前随兵部侍郎佘立从广东韶州去往南京,在路过赣江十八滩时,他们乘坐的船全部被急流打翻,损失惨重,且一名叫巴若望的传教士牺牲。信中说:“我一浮出水面便抓住了一条船上的绳索。天主保佑我手里有这根绳子,让我跨上了此船的一根桅杆。见到我的文具箱和一块木板漂浮在水面,我便把它拖到了身边。”⑭可知利玛窦在沉船事件中获救,但携带东西有限。
1595 年10 月28 日信件中,建安王表明想要归信天主,并邀请利玛窦去王府居住。另一位乐安王也同利玛窦进行了道德教化的相关谈论,并有绘画作品的交流。利玛窦自广东一路到南昌,走得不顺利。这种带有宗教性质的西方绘画作品,利玛窦馈赠予有宗教信仰倾向的两位王爷,其中还有包括从日本寄来的一幅作品。在这一时期,利玛窦传教的重点放在西方科学技术、高尚品德、儒学研究、西方记忆术等上面(更多的是想通过层层关系将根在南昌扎牢,不至于轻易被赶走),还远远达不到通过西方艺术作品传教的程度。
利玛窦在其1597 年9 月9 日的信件中详细记述了南昌乡试制度,并表达了面对没完没了来访的读书人,他感到非常麻烦又无措。于1597 年12 月25 日的信中写道 “本月19 日即阴历的八月初九,全国各省首府同时举行这项考试,三天后举行第二场考试,再隔三天举行第三场,阴历八月二十九日张榜公布九十五人的名单……考生们总来拜访我,使我不堪重负。”⑮利玛窦在南昌乡试期间不断接受学子们拜访,同董其昌一样很忙碌,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双方相见的几率非常小。二人一为考生 “老师”,一为监考官,对政治敏感的董其昌不会主动拜见利玛窦,甚至会避开二人的接触。学者王洪伟在其文中驳班宗华的关键论点为:董其昌典试南昌期间,金陵(南京)发生焦竑 “科场案”。焦竑出任顺天(南京)乡试副主考官,因科考期间坚持将删落的徐光启试卷拔置榜首,遭受政敌弹劾,之后被贬为负责外交礼仪方面的小官。董其昌心情愤懑且没有闲情逸致耽玩于西方艺术新颖手法与趣味当中。1597 年南京乡试不太平,距离不远的南昌为董其昌负责主考官事务,他必定更加谨言慎行。
三、假设董其昌与利玛窦产生交集
如果董其昌与利玛窦不需要避嫌且双方得空相见的话,会绕开官员们都很感兴趣的西方科学技术、文人中大火的《交友论》、西方记忆术等而直奔宗教性质的绘画作品吗?且不论这时的西方绘画作品有限,交流范围窄。董其昌身为主考官难道不好奇考生们热捧的西方记忆术吗?
班宗华在其文章中提到《婉娈草堂图》受画者为董其昌的好友陈继儒,他之前为利玛窦在文人圈中广为流传的《交友论》作序,所以董其昌应该知晓利玛窦及其文化抱负。董其昌身为文人代表对集儒学经典于一体的《交友论》或许更感兴趣。利玛窦于官员中赠送频繁的三棱镜、日晷等,比起西方绘画作品,董其昌也更容易见到。
面对利玛窦及其带来的异文化,明人最初有着强烈的排斥与受威胁感。利玛窦不断修正自己的传教策略,以期通过将西方文化转化为中国文化(用儒学解释基督教教义)来立足与传教。在进入南昌之前,他的计划是向两京出发,但刚到南京不久便被驱逐出境。在广东,利玛窦与官员徐大任有着良好的交往关系。一旦到达南京这敏感地区,便立刻遭到不留情面的驱逐。明人接受异乡人与异文化的底线与利玛窦所做的文化上的退让此消彼长,二者都需要时间的磨合。
如果董其昌很快便能接受利玛窦改良后的西方文化,面对西方写实的绘画艺术他也很难一下理解并运用,且这些绘画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天主教义理。只有在充分了解绘画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深刻体会作品含义,画家才会主动研究并学有所得。董其昌在画法上主张既要学古人,也要师法造化。他认为师古不是模仿前人之作,而是应学到古人参悟造化的“神” 从而超越古人,反映了文人画家一贯重 “神” 轻 “形” 的绘画理论。董其昌有深刻的绘画理论认识,在短时间内他并不能够了解并接受西洋绘画并直接运用到后面的画作中,文化基础不同的双方需要更长时间的接触与交融,才能逐渐认同,不是一蹴而就地跨越文化鸿沟而直接进行精神对话。
除了创新的超微纳米气泡技术,东芝DGH-117X6DZ机身简白大方,宜室宜家。11公斤洗涤、7公斤大容量烘干,隐藏式的操控界面,与年轻懒癌用户的需求完美契合,在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涌现,MUJI风方兴未艾的时下,东芝DGH-117X6D不失为一款明智之选。
结语
美国学者班宗华关于董其昌《婉娈草堂图》受西方版画影响的推论,忽视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将其西方思维贯穿全文。董其昌与利玛窦于1597 年8、9 月间同处一个文化交游圈,但二者各自行迹处于特殊的乡试背景下使得双方接触面微乎其微。董其昌作为传统文人画家的代表,又如何能够在极短暂的时间里借鉴吸收西方版画特征并直接作用于稍后的《婉娈草堂图》中?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从利玛窦花费十多年才由沿海的广东到达南昌便可见一斑。西方版画固然优秀,却不足以使中国传统文人在短时间内便牢牢记住,深刻体会,细心研究,并立刻运用于之后的创作中。任何新事物的吸收都有一个消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注释:
① 苏立文. 东西方美术的交流[M]. 陈瑞林,译.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52-53.
② 高居翰. 气势撼人[M]. 李佩桦,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04-106.
③ 高居翰. 山外山[M]. 王嘉骥,译.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103-120.
④ 王洪伟. 中国美术史研究中的 “临仿” 现象探析——以美国学者高居翰和班宗华对董其昌创作手法研究为例[J]. 民族艺术研究,2019(05):151-160.
⑤ 任道斌. 董其昌系年[M]. 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51.
⑦ 牛明铎. 明代科举防范与惩治作弊制度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6:217.
⑧ 程敏政. 篁墩文集[M]// 主要责任者不详. 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455.
⑨ 同⑦,第219 页。
⑩ 利玛窦. 利玛窦书信集[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132.
⑪ 同上,第183-184 页。
⑫ 同上,第190-191 页。
⑬ 同上,第136 页。
⑭ 同上,第117 页。
⑮ 同上,第20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