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乡村三级一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甘孜藏区应用的研究
——以甘孜州白玉县为例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村寨牧民乡镇

张 兵

(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评估中心,四川 康定 626000)

1 区域概况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康藏高原东南[1]。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自然生态最完整、气候垂直带谱与动植物资源垂直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也是世界高山带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甘孜州生态环境本底良好,拥有丰富的森林、草地、湿地资源,是四川省最主要的天然林分布区。有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人工湿地4大类型,保护区面积居全省第1。白玉县属于甘孜州18个市、县之一,森林覆盖面在全省居前列。

2 县城协调发展

白玉县离康定约600 km,离成都约1000 km,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属于高原高寒地带,具有甘孜州内大多数县城的共通性,研究白玉县三级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适用性。白玉县自然条件局限,经济发展较难。但是白玉县太阳能、水能、矿产,中药材等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

2.1 电能开发与生态的协调

白玉县水能蕴藏量124万kW,流域坡度大,水电开发价值大。在陆续开发的大中小型水电中,以转变以往的开发模式和理念,实现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相协调。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水生生物多样性、鱼类产卵、过冬和栖息场地、局部区域气候变化等因素。现实利益是水电开发短期带来的税收及经济增长,长远规划应注意是开发后生态修复缺技术,缺资金问题。中小水电开发政府适量控股,股份资金用作生态修复和补偿,使其生态资金和生态保护可长久持续。白玉县海拔高、太阳能充足,很多无人区域引进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光伏板下植被生长较好,经济效益可观。

2.2 矿产开发与生态的协调

白玉县已查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矿床159处,其中超大型2处,大型20处。矿产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尾矿库前中后期治理,矿渣堆积场植被恢复,采矿爆破对山体影响等因素。矿产资源应结合规划有序开采,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引进先进生态环保工艺,配齐生态专项修复资金和培育本地植被进行生态恢复。

2.3 交通建设与生态的协调

交通发展对地方经济、医疗卫生、教育、思想意识影响较大。特别在高原牧区,牧民群众随水草和季节而居,思想意识改变艰难,交通建设可加速思想意识转变。交通建设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造成野生动物通道和植被基因交流困难等。白玉县县城处于高山峡谷地带,建设交通多以隧道穿越,隧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破坏相对较少,同时也应注重交通建设人员带来的森林火灾。交通缩短空间距离,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对加快牧区封建传统思想意识的转变极其重要,在交通建设中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2.4 县城发展与生态的协调

县城总体布局,功能划分,规范有序。白玉县在对机械维修、汽修和金属制品加工生产企业集中安排,减轻噪声、废料和废油带来的污染。城区边缘规划农副产品加工生产,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中药材粗加工等企业,规范有序。教育划片区,休闲娱乐集城中心,这在污水管网连接,污水处理带来收集便利,同类垃圾在垃圾填埋场也能便利处理。县城简要布局,功能区划,空间优化,生态美化,县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基本达到了协调。

3 乡镇绿色倡导

乡镇是生态文明最基层践行地,在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都处于第一线。乡镇干部通汉藏双语,这在抓好生态文明思想宣传教育上可行。乡镇对区域生态环境现状清楚,突发生态事件能第一时间反应,生态保护和监管能及时。乡镇对区域内气候、地质、物种等现状了解,在乡村美化上可选择成活率高的树种、草种和花种,成活率高,切合实际。

3.1 宣传教育

3.1.1 生态与文化

藏区宗教文化浓厚,这其中也包含与生态保护相似的思想。乡镇在宣传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建设时,可在牧民信仰和生态文明思想相通处挖掘同类思想并展现宣传出来,能使牧民从内心深处得到认同和拥护,践行生态文明。

3.1.2 生态与法治

藏区有国家珍稀动植物种类多,在生态保护上要宣传法治效应。对毁坏生态景观,狩猎珍稀野生动物,破坏植物多样性的要加大处罚力度,这对区域牧民起到警示效应。乡镇在法律法规宣传以破坏生态案例、事件危害性和严重性等进行通俗讲解,推进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

3.1.3 生态与生产

生态与生产在藏区尤为重要,这也是亟需破解的难题。养殖规模扩大,超承载能力养殖,带来草场破坏,牲畜粪便作为燃料让草场肥力下降,中药材采挖对植被和山体的破坏都需乡镇对牧民进行生态保护讲解和绿色行为倡导,在生产生活中做到少破坏或不破坏生态环境。

3.2 监管保护

3.2.1 动植物保护

藏区生态极其脆弱,乡镇区域面积大,监管保护难度大。施行乡镇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户,户主包草场,层层分包,减轻监管难度。最基层牧民每户看好自己草场区域内动植物生存情况和生态环境状况,及时反馈,以点组面,建立牧区动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网格。

3.2.2 敏感区域保护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河流河段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要设置警示牌,禁止挖山采石,违规修路,违规河道采砂、违规放牧等行为。对高原沼泽、湿地、湖泊(海子)等候鸟的搜饵、孵化、栖息场地进行重点保护,杜绝狩猎。

3.3 乡村美化

3.3.1 设施建设

乡镇区域总体布局上,重点建设生态设施。国道、省道和车流大的道路上设置公共厕所和垃圾收集点,立牌宣传生态环保行为,提高文明素养,减轻垃圾收集难度。推动乡镇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危废转运站等设施建设。结合区域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工艺流程,达到处理污染物的目标。

3.3.2 风貌提升

区域内乡镇和村聚居点进行风貌改造,提升区域人居环境,展现乡镇和聚居点民族特色,展示亮点。实施房前区域卫生分包制,建立比学赶超的环境卫生激励制度,环境卫生纳入集体经济分红指标中,纳入村和牧民评选先进中,纳入村公益岗位配置考虑因素中,促进环境卫生提升和改变区域环境风貌。

3.3.3 区域美化

乡镇、社区、村聚居点街道种树,房前种花种草、家中放花盆花篮。区域交通要道和重点观景平台种草种花,乡镇集中选择适合本地花草,集中发放给牧民,牧民在自己生态保护网格区域内种花种草,施行激励评比机制,美化整个区域环境,提升生态环境区域整体建设。

4 村寨可持续生态发展

实现精准扶贫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全不全面生态环境是关键,村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高度。转变藏区能源使用类型,减少污染排放。打造村寨生态产品,增加农牧民收入。转变思想意识,在生产生活中也要保护生态环境。这可为做好藏区村寨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4.1 村寨生态能源

生活上,转变传统的烧牛粪生产生活方式,牛粪燃烧排放的气体造成空气污染,间接造成家庭卫生差,家庭火灾易发生等限制因素。以“水电+光伏+太阳能”模式解决牧民生产生活能源使用,清洁有效。县域内水电站供电低廉,家庭用电用得起。高原阳光充足,用光伏电照亮路灯,太阳能热水器提供洗浴和热水,转变能源使用,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生产上,种植秸秆还肥于地,或压缩成无烟碳等清洁处理方式。

4.2 村寨生态增收

借助高原优质旅游资源,做好民宿接待。根据村寨实际,打造村寨特色食住,坨坨肉(牦牛肉)、洋芋、糌粑、酥油茶、酸奶等藏式餐饮;藏房、藏床、藏式帐篷等打造特色民居;风干牦牛肉、酥油、奶渣等特色牧产品;青稞面、高原菊、土豆、萝卜等高原农产品;虫草、川贝、红景天、人生果等中药材产品;服饰、绘画、缝纫、雕刻等手工艺品;赛马、射箭、摔跤、锅庄(歌舞)、习俗等旅游产品;依托宗教文化和宗教特色建筑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实现村寨生态增收。

4.3 村寨生态保护

规范生态种养殖,牧区养殖规模必须控制,预防牲畜数量过多破坏草场。使用清洁电能和太阳能,减少干牛粪作为燃料,增加草场肥力等。村寨做好区域治理,泥石流和洪灾易发地提前做好环境预防治理,边坡治理和植被修复。加强生态信息建设,定期定时向村寨牧民发送生态环境信息,以汉藏双语文字、图片和视频形式,表扬生态文明建设先进者。做好村寨生态家庭建设,加强思想意识、环境卫生、花草种植、网格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激励评选出生态家庭,助生态家庭发展,形成村寨生态保护氛围。

5 结论

县城的可协调发展,空间布局,功能区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乡镇绿色倡导,宣传教育,监管保护,区域美化,让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地。村寨可持续使用清洁能源,生态增收,村寨的生态保护,使生态文明建设惠及民生。县乡村三级一体践行生态文明,具有可操作、可持续和可实践性特点,对甘孜藏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村寨牧民乡镇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商人买马
锅巴粥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