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民族地区民办高校非计算机典型课程教学中途径、方法、效益探讨*

2020-11-28蒙振海符强赵容秀

科技与创新 2020年2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计算机高职

蒙振海,符强,赵容秀

信息化教育资源在民族地区民办高校非计算机典型课程教学中途径、方法、效益探讨*

蒙振海,符强,赵容秀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广西 崇左 532200)

视频以及符号、实物、图片、声音为一体,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教学质量。以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与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校为研究与考察对象,采用归纳总结分析、实地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研究网络多媒体视频这一媒介载体在高职和中职院校学生信息化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考察发现这一媒介载体在实践运用中存在的局限,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意见,以便优化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的教育质量和实际效益,助力职业教育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非计算机专业;网络多媒体视频

1 研究背景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战略布局的全面铺开,职业教育的发展到了新的发展阶段。伴随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工作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视频以及符号、实物、图片、声音为一体,可以大幅度地提升教学质量。

为此,教师应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象化、实体化,优化知识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 非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育方面,提倡师生积极互动,师生 在互动中实现情感的迁移,从而确立学校接纳信息化技术的风尚。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与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两所合作开展“3+2”合作办学的高职和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出现的现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怎样加强信息技术在高职和中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中的现状研究,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动力,这需要依据高职和中职院校学生的具体学情和心理需要,不断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内容、革新非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体验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信息化技术,让学生们全方位体验到信息化教学课堂带给他们的情感交流和知识熏陶,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次研究旨在为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民办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调研数据,并证明研究样本存在的普遍性。

2 研究方法设计

2.1 调查方式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选择南宁市武鸣区职业技术学校(后文简称“武职校”)与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后文简称“城职大”)的230名师生参与问卷调查,助力于优化中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深化两所学校的教学交流。本次调查一共投放230份问卷调研,高职和中职院校平均投放115份问卷,其中每一所学校,向学生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向老师发放15份调查问卷。针对学生的问卷一共200份,针对教师的问卷调查30份。所有投放问卷全部成功回收,并对230份问卷进行审核,去除其中5份填写信息不完善的问卷,最后一共得到有效问卷225份,有效率达97.83%。

2.2 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对已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编号和分类,再以Excel软件和word系统为数据分析手段,对整理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3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3.1 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建设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对武职校与城职大的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校的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建设相当完备。两所学校均建立了全覆盖的校园Wi-Fi网络,而且所建校园网络均已与微信等多个端口实现连接。两所学校的电脑数量基本可以满足老师与学生的日常应用,其中城职大全校教师每人拥有1台计算机,每4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武职校每2名教师可拥有1台计算机,每4个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从网络控制室、微课教室、数字备课室、共享阅览室的建设数量以及基础设施配备情况看,也能够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日常应用需要。武职校与城职大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建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武职校与城职大信息技术硬件配置建设情况

主要因素因素分类城职大武职校 多媒体设备电脑交换机104 Wi-Fi路由器858 终端服务器127 电脑1 820254 教师与电脑比率1∶12∶1 学生与电脑比率4∶14∶1 网络化办公室100%100% 机房数目63 微课教室数目183 数字备课室数目43 共享阅览室数目62 模拟实训室数目816 录音教室数目25

如表1所示,两校的多媒体教学硬件设施建设都相当完善,基本能够满足教师与学生的日常应用。其中,城职大校园微课教室以及新媒体建设较为突出,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实施“微课教学”模式和“课后教学课上作业”教学模式,被教师称为“MOOC慕课”;学生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可以观看教师们录制在优酷视频或者微信平台上的教学视频,当学生回到课堂上时,学生针对课后教学视频对教师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并完成作业的一种“新颖”的教学形态。在MOOC慕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将课堂搬到了课后,将教学和学习过程中疑难杂症搬到了课堂,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展示个性,理解课本所学的理论知识。

而武职校的录音教室和模拟实训室建设效果呈现得尤为突出,几乎贯穿了武职校所有的课程,可见武职校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能更好地与非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育相互支持,必定能够使非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育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3.2 非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类课程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认同感研究

从实践出发,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施,在于教师与学生的认识程度和理解态度。

调查显示,武职校与城职大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基本认同,86.5%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能够优化教育质量;88.6%的教师觉得信息技术是一种新颖的课题实施渠道;83.5%的教师表示,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还应该不断尝试与其他方法方式相结合;75.9%的教师愿意自己发掘渠道去学习信息技术。

两校的学生对信息化教学应用到高职和中职院校一线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堂教学实践的认可程度中,两校的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基本认同,99.5%的学生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够提高学习效率;70.6%的学生觉得信息技术是一种新颖的课堂学习方式;99.5%的学生表示,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还应该不断尝试与其他方法方式相结合;25.0%的学生非常愿意自主学习并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30.0%的学生愿意自主学习并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然而有45.0%的学生不认同“愿意自主学习并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这点,由此可见,在这一项的认同选择中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根据进一步了解发现,学生们更多地认为掌握信息化技术教学是教师们的事情,而学生只要负责学习就可以,并没有产生主动参与教学或是自发协助教师完成教学设计的 想法。

3.3 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效果研究

从校方层面来看,学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运用信息化技术的非常满意率为17%,满意率为71%,不满意率为12%,非常不满意度为0。通过调查,发现如此高的满意度来自校方对于设备设施建设、公开课的检查等总体评价。从教师层面看,教师对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运用信息化技术的非常满意率和非常满意率达58%,不满意率为32%,非常不满意度为10%,教师主要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非计算机专业课堂实践的结果,未到达预期水平。信息化教学课堂缺乏互动,久而久之,非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工作变成了视频课,学生们对长时间的视频教学感到厌倦同时也降低了相关的学习兴趣。而部分教师过于依赖视频课程,忽视了教学工作本身,也忽视了自身的提高,让部分严谨备课的教师产生厌恶心理。

学生对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运用信息化技术的非常满意率为8%,满意率为33%,不满意率为42%,非常不满意度为17%。

学生们一方面认为从电脑视频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太杂,过于感性,无法获得更深度的解释;另一方面学生觉得教师们一节课全程播放视频缺乏教育应有的表现,并对任课教师产生是否存在敷衍行为的猜想,降低学习的热情。

4 结语

在这次对两校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反映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在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专业应用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更多是在教导计算机的应用基础类课程。而校方也没有深入调查了解信息技术在本校的开展情况,而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开课等片段化的方式了解,没能很好地从全局去了解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开展情况。学生在了解问题的情况下,也没有主动向教师反映情况,而是更多地将内心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只在特定的群体中表现自己的观点,可见最终要实现信息化教学在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中的最大化成效,仍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等诸多层面的共同支持与推进。

[1]阳敏辉.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改路径思考[J].南方农机,2019,50(9):208-209.

[2]郭彬.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教改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2):133.

[3]李艳春.信息化视角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改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2):186.

[4]包丽梅.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才智,2018(9):132.

[5]陶劲松.计算机教师在推进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4):430-431.

[6]付中义.广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0.

G712

A

10.15913/j.cnki.kjycx.2020.02.017

2095-6835(2020)02-0057-02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2020年信息化教学研究课题“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民办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编号:2018LXB0156)的研究成果之一

蒙振海(1983—),男,广西马山人,讲师,广西城市职业大学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安全、软件开发、教学管理。

〔编辑:严丽琴〕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高职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中引进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计算机报202007、08合刊
中国计算机报2019年48、49期合刊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