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在线开放学习资源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提升*
2020-11-28赖永波陆敏智严惠
赖永波,陆敏智,严惠
打造在线开放学习资源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提升*
赖永波,陆敏智,严惠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面对新时期智能制造业创新不足、技术人才短缺、产品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提出以在线开放学习资源为依托来助力产业工人综合职业素质提升,从学习资源的建设途径、呈现形式和传播途径角度探索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提升的实践路径,以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为手段,通过政府、行业、企业与地方高校协同打造在线开放学习资源,推动产业工人政治思想、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提升其综合职业素质服务产业转型与技能升级。
学习资源;协同打造;产业工人;职业素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是实现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关键所在[1],随后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他们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2]。
今天,成就产业工人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学校课堂教学是关键,但是在岗位工作中如何继续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学校教育,是政府和全社会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智能制造业和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培养新时代的劳动者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产业工人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不够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标准开发进程相对缓慢等情况下,比较国内外研究发现,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不失为提升职工上岗能力的一条途径[3-4]。此外,互联网信息时代,运用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与对策对新型产业工人培养进行研究[5]以及自媒体环境下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探索也得到了关注[6]。
对产业工人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是从不同的主体承担者角度进行思考和提出一定的实践举措,这些理论与实践成果一般侧重于政府、企业或高校某一单一层面的思考和行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其理论只是行动方案构想,难以付诸实践运行,少数具有实践性的理论方案实际实施成效甚微。鉴于此,在国务院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指导下,本文提出由政府、行业、企业工会和院校协同打造在线开放学习资源,探讨其具体实践途径,进行地方产业工人岗位工作中的政治思想、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1 资源建设途径
面对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职业素质需求,其岗位工作中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已非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单一方面所能解决,已有学者从政府、用人单位、培训机构及产业工人个体四个维度探讨了影响新生代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的因素[7],但具体解决方案并没有提出,因此探索“政、行、企、校”协同打造学习资源是实践过程中的选择。
1.1 政府功能
在打造学习资源时,作为具有最高权效性的政府要充分结合地方产业特色与现状,研究制订完备的法规保证产业工人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并统一规范管理产业工人职业培训工作,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建立产业人才培训基地。
政府为产业工人职业培训在财政支持上进行补贴,制订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障,并利用政府的宣传优势,采用线上宣传和线下宣传相结合的形式,在新时代产业工人中做好宣传职业培训与发动工作。
1.2 行业功能
打造学习资源时,地方产业工人所在的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功能,智能制造类行业协会与行业学会应通过积极开展活动,基于新时代各自行业自身现状,研究面对改革与发展中的产业工人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途径。
行业协会与学会开展各自行业技术领域的调查研究,分析所在行业发展技术共性问题和产业工人的行业素质规范,联合地方高等院校制定行业职业标准,建设行业工作技术标准资源库和产业工人的职业规范标准资源库,行业规范和标准资源库的建设是产业工人再学习与培训得以实施的先决保障。
1.3 企业功能
企业作为产业工人的归属单位,加强员工政治思想、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是重要职能之一。
应充分发挥员工素质教育培训的重要作用和主体性,企业制订员工职业素质教育与培训年度计划,将其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中并受政府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监督。
依据行业标准,企业人事部门应密切联系工程技术部门与生产部门,制订本企业的上岗标准和工作技术规范,将制订的标准和规范结合新时代产业工人政治思想、人文素质和企业文化打造成企业员工的学习资源。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协同政府、行业和高校对工人进行教育与培训资源建设。
1.4 院校功能
高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产业工人的摇篮,在其政治思想、人文素质、文化传承与专业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更是新时代产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目前,基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探讨开展农民工培训[8-9]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彰显了地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功能。深观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表明:其实施过程中缺乏政策保障,受教受训对象范围有限,教育与培训资源稀少且组织与管理薄弱,因而要求在打造学习资源的职能上以地方高等院校为引领,依托自身教育教学优势,立足“政、行、企、校”协同原则进行资源建设。
院校应率先响应政府设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建立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利用其软件、硬件资源,建设校内校外培训基地以及开放共享型的学习基地。
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的办学方针来改革专业建设,将行业协会与企业建设的岗位工作职业标准学习资源进一步开发,融入进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中。
根据岗位工作标准和职业教育标准,依托高校人力资源优势,将新时代政治思想、人文素质与精神文化融入进专业和技能学习资源中。这种协同打造学习资源的途径,克服了单一行动主体的功能缺陷,确立了高校作为建设主体引领者的地位,为资源建设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建立了保障。
2 资源呈现形式
传统的学习资源一般以纸质型的教科书、手册和物理性设备等形式呈现,已无法适应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学习需求,随着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信息传播对互联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为此在打造的学习资源呈现形式上应充分与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
2.1 硬件资源
面对智能制造业中先进的硬件载体,在打造学习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将不可批量化生产的机械设备、大型的先进装备等打造成先进的可拆、可组与可操作的微缩型模拟设备,摆脱传统教育与培训中一台与一套设备几代人围观的历史,帮助产业工人发展操作能力、磨练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将不可批量化生产的大型设备、不可拆损毁的复杂机电设备、精密的仪器仪表等,打造成先进的可观、可拆、可组与可仿的虚拟设备,帮助产业工人发展观察能力、模拟操作能力并磨练工匠精神。
2.2 软件资源
面对智能制造业中先进复杂的软件、抽象原理与工艺过程等学习资源,采用动画、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工艺过程与运行过程等开发成可观、可仿、可运行的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学习资源,帮助产业工人发展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助力创新创造能力。
2.3 数字化与信息化融合
针对打造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数字化文档建设,按照行业与岗位工种分类进行数字化编排,便于产业工人学习中快速检索。进一步打造信息化和数字化融合的学习资源,便于依托互联网传播。
数字化与信息化的学习资源是产业工人继续教育与培训所能接受的最佳资源形式,实践使用中不但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压缩教学时空和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降低学习成本并实现无限次的使用。
3 资源的传播途径
学习资源的价值是通过不同的呈现方式传播至产业工人并被学习接受的过程,其传播途径是产业工人能否有效地实现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关键环节,学习资源的呈现形式决定了其传播途径,基于新媒体利用移动终端的信息传递与交互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易接受的方式,因此依托互联网和信息终端的产业工人教育与培训学习资源传播平台是实现产业工人政治与人文素质、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与培训的关键条件。
3.1 传播平台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环境的逐步优化,开发各类学习型局域网、万维网和公众号来推动学习的开展日益成为信息传播和教育工作创新的方向。
3.1.1 企业公众号
企业通过建立新闻公众号,实时传播、跟进、获悉新时代政策和学习导向,确保政策和学习信息能够被员工及时接受。
3.1.2 企业局域网
企业通过建立局域网来拓宽企业信息资源传递途径,同时用视频、漫画、音频等形式进行宣传,确保学习资源可以在企业内部快速流通,落实学习目标。
3.1.3 线上线下学习平台
以地方高等院校为引领,立足“政、行、企、校”协同进行资源建设的原则,重点打造四方协同的线上线下学习平台来实现继续教育与培训资源的高效传播。如建设开放型的公共实训基地,为地方产业工人提供实践学习平台,在平台上集成开放型综合性虚拟工程训练项目是实现产业工人进行线上教育与培训的最有效方式。
3.2 交互方式
学习过程中有效的交互是学习成效得以保障的关键环节,随着中国新媒体移动终端和互联网产业的急速发展以及逐步普及,数字化文本资源、音像与视频资源等与新媒体技术迅速融合,开发各类APP软件依托互联网和IT技术来推动学习的开展已成为新时代学习的重要途径。
3.3 共享APP
通过政府主导建设的公有共享APP向前述传播平台中的地方企业公众号推送产业发展动态和政策举措,发布教育与培训信息,实现产业工人及时获悉国家与地方产业动态以及学习与培训信息。
3.4 线上资讯
在高等院校主导协同四方建设在线开放型学习传播平台上,由院校专业技术人员实时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传播途径建设中必须为教学设计者和产业工人学习过程提供有力的交互工具,诸如电子邮件、功能不同的BBS、有声讨论工具、论坛、意见投票和追踪评价工具等,在整个交互过程中,院校专业技术资深人员需要不断根据学习者交流、提交的内容评价学习进展情况,这种评价和监控对于维持高水平的交互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使得线上支撑和服务教育与培训得以有效实现。
基于上述传播平台和交互方式的学习资源呈现,可实现产业工人不离岗、不在学习现场即可随时随地学习,这将是产业工人继续教育与培训所能接受的最便捷和高效的方式。
4 结语
通过政府、行业、企业与地方高校协同打造在线开放学习资源来推动产业工人政治思想、人文素质与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与培训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是实践国务院改革方案中的运用互联网促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具体行动。以在线开放学习资源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索中,如何进一步建设其运行机制和评价机制是本文后续有待探讨的问题。
[1]李玉赋.新的使命和担当——《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解读[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7:6.
[2]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N].北京:新华社,2017-06-19.
[3]陈张贤.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助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J].工会信息,2019(1):47-48.
[4]邵程林,袁敏,王书静.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技能形成的升级路径研究——基于德、日、美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3):6-11.
[5]方子春.新型产业工人培养中远程开放教育模式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3):137-140.
[6]任旭,侯曼,杨晓梅.自媒体环境下企业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探索[J].经营与管理,2018(1):43-46.
[7]梁芷晴,梁卓欣,谭婉芳.佛山市新生代产业工人职业培训现状调查[J].现代商贸工业,2018(24):162-164.
[8]龚英.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7):66-67.
[9]刘晶晶.基于职业教育的产业工人培养模式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0):7-9.
F427
A
10.15913/j.cnki.kjycx.2020.02.022
2095-6835(2020)02-0069-03
无锡市科协软科学研究课题(编号:KX-19-C25)“政、行、企、校协同打造在线开放学习资源助力地方产业工人职业素质提升的路径探究”;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18 SJA0843)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