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11-28于雷
于 雷
1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1 基本理论
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前提条件下,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具有直接推动的理论即三螺旋理论。对于已经具备一定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攻读艺术硕士的学生们来讲,仅仅以大学的资源和教学方式并不能满足学生们的进修需求,需要大学、产业、政府三者共同作用,才能真正促进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对于学校来讲,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产学合作、政府支持促进的方式,培养时代所需的文化创意人才。
1.2 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
1.2.1 树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理念
按照文化创意产业链条运行规律,包括创意产生——生产制作——销售管理和推广三个环节。根据文化创意人才分工内容不同,文化创意人才分为创意人才、技术人才、创意管理人才。此处的创意人才主要负责为创意的产生,包括编导、策划等,负责生产制作的技术人才指提供技术支持的专业人才,例如摄像、导播等,负责销售管理和推广的创意管理人才包括制片人、制作人等。这三类人才要根据其不同的特征分阶段分课程培养。第一,从全面培养到重点培养。这三类人次在培养初期,应首先普遍完成通识教育和艺术基础教育,其次根据人才特点按照必修课、选修课、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分阶段完成课程,还有在实践类型课程安排也需要按照不同人才特点进行培养。第二,注重交叉学科培养。创意管理人才除了需要具备文化创意产业例如广播电视的基本技能外,还需要了解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专业知识,是文化创意人才中的复合型人才,也是文化创业产业中最缺乏的人才,所以学校在培养过程中可着重注意此方面人才的培养,列入影视管理或影视制片等培养方向。
1.2.2 完善校企合作的培养途径
学校和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企业应该开展多种渠道合作模式,为人才提供多种培养途径。
1)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例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爱奇艺、优酷等联合建立实践基地,提供项目实践机会,联合培养艺术硕士研究生,并为学生未来职业提供方向。2)增加考察交流机会。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电台、电视台、制作公司等都可邀请学生进行考察,增加同学们与国内先进的代表性人物交流机会。3)联合设立奖励基金,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作,增加创作数量和质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4)联合建立孵化器制度。通过奖励基金或投资等鼓励同学们自主创新,从学校到企业建成创作、展映、交易等一条龙艺术作品商品化运作。建立学校独有的文化IP,扩大市场收益,并用收益部分继续反哺学生进行创作,将生产与收益调整进入良性循环。
1.2.3 政府对产学合作的推动与保障
在大学与产业互相融合作用的条件下,必须需要第三方政府的支持推动与保障。例如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立试点带领并引导学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给予企业优惠政策增加企业参与积极性等,有了政府对产学合作的推动与保障,学校、产业、政府三方将共同促进产业发展,激发产业人才创新能力,提供产业产值和影响力。
2 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2.1年龄、工作经验参差不齐
作为专业硕士教育,生源结构复杂一直是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学校每年招生的学生年纪范围较大、年龄跨度从60年底到90年初,跨越4个年代。MFA 艺术硕士和普通硕士研究生不太一样,很多学生在进校前就有足够多的实践经验、在该行业的积累,甚至是行业佼佼者,在过往的MFA 教育中,有很多入校前就在行业中声名显赫经验累累,例如毕业生柴静等,还有一些是刚刚毕业不久缺乏经验的学生,面对这群年纪、经历、阅历、文化结构皆有差别的学生如何科学的培养是从事艺术硕士教育导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2.2 导师制度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导师是很重要的因素。基于艺术硕士学生的特征,传统大学的导师仅仅依靠在学校的经验不能给予有工作经验的艺术硕士同学们更多的辅导,这样,导师显得尤为重要。例如百年学府北京大学在教师资源这方面就有着天生的资源优势,在职教师包括艺术学院荣誉院长叶郎和现任院长王一川,共有26位在职教师。前几届,广播电视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白岩松和敬一丹曾是艺术硕士的兼职教授。但是对于日益创新的市场环境,和学生们的需求来讲明显不够。
2.3 课程设置
我国对于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以前一直围绕在本科硕博的学习过程,殊不知国外的艺术硕士已经形成相当丰富的教学系统和经验。国内的广播电影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都对国内广播电影电视人才提出了相当高的挑战。这样就要求从业人员保持在国际前沿的理论水平,才能在实践上有可以与国际相媲美的作品。
3 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培养模式的优化建议
3.1 导师制度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推广双导师制度,可以按照广播、电视、新媒体、文化产业等方向对学生进行分组,并邀请国际艺术院校老师和行业领域专家、企业专家代表人物做实践导师。
3.2 教学方式
增加多种教学形式。1)重视运用团队学习。入学时即对学生进行分组,锻炼团队合作能力,运用团队智慧撰写报告。2)鼓励教师布置课前预习资料,使得实际经验丰富的艺术硕士学生用理论高度联系实际。3)增加案例分析数量,特别是先进、实时案例分享。4)鼓励教师对学生采取现场讨论、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3 课程设置
突出国际性和实践性。增加国际前沿理论课程、案例分享等,邀请国际院校的广播电视类导师或行业代表人物授课,也可组织海外游学项目。加大课程中的实践性,和各电视台各制作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定期组织同学们参观交流。增加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作品数量,培养和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和国内外评选等活动。
3.4 互动平台
丰富学生互动网络,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未来社会是资源型社会,而文化的交流分享将大大促进社会精神层面的进步。对于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艺术硕士学生群体,寻求资源平台是其最基本的诉求。1)增加校内互动网络。学校在班级、年级等增加横向和竖向交流,发挥校友会功能,建立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使学生在此受益。2)开启跨校联盟。以广播电视专业为基础,与开设相应课程的学校形成联盟,举办年度交流会议,扩大艺术硕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5 增强学校自身影响力。
1)组建知名专家导师团队。挑选品德优秀、知名度高、行业经验丰富的专家或企业代表成立艺术硕士导师团队,形成学校独有的品牌号召力。2)招生知名学生。例如原来北京大学曾招收过柴静等广播电视领域知名人物,影响较大,可继续沿用此方式,在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3)举办或发起联合举办展览或评选活动,邀请国内其他艺术硕士院校参加,提升行业瞩目度。4)跟踪毕业学生发展情况,沿用微博微信营销,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4 结束语
所有的方式方法,都是为了达成育人优学的目的。广播电视领域人才培养徐晓在以上几方面如果能够形成体系,必将提升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达成很大促进作用。历经10年发展,北京大学艺术硕士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笔者通过对专业硕士中的代表工商管理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提炼了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和互动网络丰富化的特点,对广播电视领域学校培养模式提出了优化建议。另外本文结合三螺旋理论,对于广播电视领域人才培养提升到创意人才培养方式,着力于学校、产业、政府3方面作用,建立符合目前广播电视领域人才发展趋势的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培养院校也将在艺术硕士学校综合教育体系下的分支体系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