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记者活动的创新策略
2020-11-28赵黎
赵 黎
新媒体环境是指在具备文字、图形、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的基础上,不同媒介形态融合发展。不管是来自官方渠道的媒体还是自媒体,包括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在内的宣传形态都被裹挟进新的传播环境中。新媒体环境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传播形态来满足受众细分的要求。传播的途径在变,话语权不再只掌握在媒体人手中,传播的方式在变,两微一端的蓬勃兴起让新闻随时随地可以获取。新兴媒体挤压下,传统纸媒的面临转型发展,纸媒旗下原本红火的学生记者团活动也面临创新发展的问题。
1990年之后,在地市级报社,小记者组织开始密集建立。2003年,《青岛晚报》小记者团成立,这是青岛的第一家学生记者组织,借助纸媒的影响力,小记者团迅速以品牌实力和家校口碑缔造了岛城课外成长第一品牌和最大学生榜样团队。《青岛晚报》小记者团在青岛市委宣传部、市妇联、市文明办、市关工委和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开创了以“新闻采访+表达培训”为主打特色的青少年课外成长新模式:“晚报小记者跑两会”成为岛城新闻品牌,推动校车开通,彰显榜样力量;全英文对话国际帆船赛事,绽放高能国际范儿;登上国家重点科考船,独家开启“海上科考公开课”,践行蓝色海洋教育让小记者能学有所获,感受不一样的校外课堂。
1 存在问题:学生记者团活动和新闻工作衔接不紧密
随着互联网媒体对于传统媒体渠道垄断地位以及内容生产主体地位的冲击和影响,学生记者和家长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校园甚至是班级、社团、读书会的自媒体公众号、学校官网都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单靠“培养孩子写新闻,发表作品”来获得学生记者的青睐,吸引力越来越弱。分析目前传统媒体承办的校园记者团体,几下几点共性的问题亟需解决。
1.1 活动设计和需求存在差异
国内的小记者项目不像国外的大报业集团,有资本投入做到专业规模化,往往是以活动的形式嫁接广告资源,面向中小学生试图打造一个素质教育的平台。小记者项目不只是培养纸媒的未来读者,而是掺杂着教育传播、广告、发行等等目的,以活动带动项目运营。
需求和满足理论中,学生需要能够接触社会各行各业,丰富视野,为自己的学业生涯甚至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经验积累。而对家长来说,提高写作水平是参加小记者团各种因素中的重中之重。在2019年的小记者纳新中,作者对报名参与的千余名小记者和家长做了简单对话调查,多数家长见到作者,第一句话便是“我们孩子不会写作文,希望能通过参加活动锻炼锻炼文笔。”作者将家长的需求进行统计,希望辅导写出优秀作文,并有机会将作品见报的占73%,希望锻炼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事物能力的占19%,其余零散的需求有培育领导力、整合社会资源、积累综合素质发展材料等。
1.2 活动形式往往大过内容
因为纸媒的公信力和公益性原则,小记者团活动收费只是象征性的,活动组织有报社相对固定的一两个人员负责,活动基地多是通过融合媒介资源协调来的免费场地,去原本高端有门槛的实验室或者去原本收门票的课程基地、运动场馆感受,成为吸引学生记者和家长的一大亮点。但在光鲜的活动形式中,许多学生和家长把第一次感受、开拓视野甚至是拍照发朋友圈当成主要内容,对新闻稿件采写并不积极。在近一年带队中,作者统计《青岛晚报》小记者团的交稿情况,每次活动都会按时写稿子的小记者只占不到5%。有的学生记者和家长将活动仅仅作为参与社会活动的平台,体验生活,而忽略了培养新闻素养,锻炼观察能力、学习新闻技能的初衷。
1.3 作品与新闻要求相差较远
纸媒小记者,最初的活动形式类似于参加同题作文比赛,收集作品,刊登于专门开辟的小记者版面。从学生记者的写作体例上看,文章更像作文而不是新闻;从语言风格上,大量副词形容词和个人感受的记叙,并不符合新闻客观公正的立场;从报纸刊登的周期看,每周一次的频率也并不具备新闻的时效性原则。
2 解决方法:强化媒介素养观念培养意识
由于媒介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联系紧密,媒介素养的内涵也随着传播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不停发生变化。媒介素养经历了从阅读、理解和书写能力(与印刷媒体相关),视听素养(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相关)、数字化素养、信息素养(与电脑以及电子存储设备相关)、新媒介素养(与互联网和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相关)的转变。在现代社会,由于大众传播媒介早已成为公众生活中的日常伴随式文化实践,公众与大众媒介的关系变得异常复杂,而且大众媒介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媒介素养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公民素养的组成部分。媒介素养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可以笼统地看成是公众使用、分析、评价、创造媒介内容的能力。
2.1 小记者活动引入课程式设计
以往小记者活动资源由编辑部整合各采访单位获得,主要是驻地高校、科研院所、公检法司的教育基地等,随机性很强,基本是每周一确定周末的活动形式。作者了解到,大部分校园记者站没有固定的课程,媒介素养的培养就很难系统化。将小记者全年活动课程化设计,按周期开设媒介素养课讲堂,邀请新闻从业人员和高校新闻专业老师授课,理论统领全局。
卜卫[1]认为,媒介教育就是培养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教育,包括如下4个方面的内容:1)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2)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3)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4)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白传之、闫欢[2]认为:所谓媒介教育,就是根据教育理论和新闻传播理论,运用多种媒介手段,提升媒介使用者的多种媒介素养和应用技艺水平,促进协调发展的教育。课程化的学生记者活动就遵从媒介素养的教育脉络,带领学生了解什么是新闻、怎么辨识有用信息、掌握采写编评的一般技巧、制作纸媒、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作品。并安排年底的评选展示环节,利用报社多媒体大厅,邀请学生进行展示讲演。
2.2 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研究课题
山东新高考政策的要求下,学生要在高中甚至初中阶段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将来选考科目做好准备。在职业体验的同时,高年级的学生需要从以往单纯的感受,成长到做课题,深入研究的阶段。为学生记者设计个性化的研究课题,以引导他们自主选取全年要参加的活动项目,可以让活动组织更有针对性,更高效。聘请大学相关专业的老师为学生记者的课题方向把关,在实践类活动里,学生可以据此选择符合研究方向的一类,着重去观察、了解。
2.3 在日常采访中加入学生记者
随着年龄增大,学生记者的关注点从关注校园和社区到整个城市发展,在2019年11月对初中阶段学生做的一份问卷调查里,“你最关心的新闻”一项,将近半数的学生填写的是中考招生政策变化的新闻、普职比例变化的新闻,还有人对新高考即将进行的模拟考试、模拟录取新闻表示出极高的关注。另外关注的话题包括:垃圾分类、青岛第二条海底隧道建设、青岛机场搬迁、流感疫苗紧缺等,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笔者曾尝试带领学生记者采访CBA 篮球比赛,在CBA 青岛国信双星男篮主场时,学生记者像专业记者一样看比赛,提问球星,撰写赛事新闻。收集到了几篇质量上乘的稿件,并得到学生记者和球队的一致欢迎。采访即时新闻,时效性给学生带来热烈紧张的气氛,也更容易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记者有参与感。有了成功的例子,小记者团成立了一只机动采访队伍,周末发生在城市的即时新闻包括学生能理解的民生相关会议、体育比赛、文化活动等,发布采访通知后,能够抵达并采访的小记者可以跟着大记者一起亲历。
2.4 引入新媒体工具科学管理活动
新媒体时代,不止学生记者的活动内容要做相应调整,管理方式上也要主动适应新的环境。利用活动报名小程序组织各个校园记者站活动可以方便控制人数,提前提醒学生按时到达,并能在采访之前收集问题,由专业记者为学生进行培训、调整提问的方式,甚至通过视频程序培训学生的表达和表情管理等。保证了采访的效率,也让学生记者的媒介素养有落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