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浅析
2020-11-28刘薇
刘 薇
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他们可能不善言辞,也可能一面对摄像机就紧张,无法开口,给采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积极的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消除他的紧张情绪,打开他的话匣子,构建一个轻松、融洽的采访氛围。这就需要新闻记者要能够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运用恰当的采访技巧,从而高效的完成采访任务。
1 做好准备工作,有备无患
1.1 收集资料,形成采访思路
首先,新闻记者在与采访对象正面接触之前,要通过网络、书籍、之前其他媒体的报道、采访对象的同事、朋友等途径了解采访对象的相关信息,比如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思想特征、家庭情况等。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结合所要采访的主题内容,确定出初步的采访提纲,以便在采访中建立与采访对象的良好关系,使采访不断深入,制作出具有一定深度的新闻报道。其次,新闻记者还可以从搜集的资料中了解到采访对象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品性习惯以及一些有趣的细节,以便在采访开始时迅速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1.2 选择环境,消除戒备心理
陌生的采访环境,会引发采访对象的自我保护意识,产生一定的戒备心理,无法在采访中畅所欲言,影响采访的效果和新闻信息的获取。所以,新闻记者在采访之前要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宜的采访环境,尽量是新闻事件的发生地或者采访对象比较熟悉的环境,以便消除他们的紧张、戒备心理,便于他们对新闻事件的回忆、描述等,引发他们的深思。从而收获良好的采访效果,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信息。
1.3 以诚相待,结交朋友
正如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采访对象都是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社会之中,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保证新闻采访的真实性,体现出采访对象的真实个性,对于新闻报道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对采访对象以诚相待,除建立良好的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良好关系之外,还要能够与采访对象成为朋友。只有成为了朋友,采访对象才有可能直抒胸臆,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提供更多、更真的新闻线索,为后续的采访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注重提问技巧,反映真实世界
善于提问,是新闻记者必备的技能之一,也是衡量一个新闻记者专业能力的重要标准。要想自己的采访能够出彩,就要使自己的提问更加恰当,更加有深度、有力度,真实的反映出采访对象所掌握的新闻线索和内心世界。
2.1 提前设计,细致深入
好的新闻采访必须要在采访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针对新闻报道的主题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据采访目标,全面的准备采访过程所要提问的问题,以确保能够在采访过程中做到万无一失。细致、深入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我们无法准确的预判采访对象的回答内容,只有对每个提出的问题都做足准备,才能够确保新闻采访顺利、有序的进行,并保证新闻采访质量。
2.2 循序渐进,环顾左右
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新闻记者很容易遇到这种情况:在采访开始前初期的交流中,采访对象往往能够侃侃而谈,积极的表述自己所知道的新闻线索并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一旦采访真正开始,面对镜头,采访对象便一下子陷入紧张之中,不知如何表达才好。这时新闻记者要在提问时要掌握一定的度,不要直接切入新闻的主题,戳进采访对象的情感腹地,加重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因此,新闻记者可以从采访对象身边的环境着手,寻找一些较为轻松的话题,引导采访对象循序渐进的宣泄自己的情感,逐步的揭示新闻的关键之处,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
2.3 人文关怀,挖掘人性光辉
要使新闻报道能够深入人心,作为创作主体的新闻记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意识,关注到新闻事件背后所展现的人性。人性是新闻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沟通的桥梁,只有这座桥梁畅通无阻,新闻记者才能够深入采访对象的内心,走进采访对象的精神世界。新闻受众所能够感受到的人文关怀,主要是摄像机所记录的采访过程,如果采访对象能够在采访的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然、真实的状态,自然便会给观众带来真实、可信的感受。人文关怀还应当从人性出发,从普通受众的角度来观察和看待采访对象,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大、上”的形象。一个专业的新闻记者,应该保持平视的采访态度,不因采访对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而有所不同,使整个采访过程充满人文关怀,增强采访的信服力、感染力。
2.4 恰用方言,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
中国地域广阔,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习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国家在不断的大力提倡和普及普通话,但是很多地区依然保留着方言交流的习惯,尤其是偏远地区和中老年人,无法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时新闻记者如果能够在采访的过程中恰当的运用方言,便能够迅速地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使采访对象能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传达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但是由于新闻报道是面向全国的观众,所以在对新闻进行后期制作时要标注字幕,确保新闻报道的效果。
3 善于倾听,掌握新闻采访中“听”的技巧
3.1 抓住重点,全面介绍
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新闻人物的讲述,是新闻报道的关键。因此,在采访对象讲述的过程中,新闻记者作为倾听者,一定要认真、耐心的倾听,这不仅是收集有效新闻线索的重要途径,也是对采访对象应有的尊重。所以,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时,不仅要听的仔细、听的全面,还要能够在紧张的新闻调查中准确把握采访对象所讲述的关键新闻线索,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重点阐述,深入发掘,提升新闻报道的深度。
3.2 发现亮点,注重矛盾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务之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这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新闻事件更不例外,不同事件、任务、观念等都存在着矛盾,抓住了矛盾,也就掌握了新闻采访的关键。所以新闻记者还要能够从倾听的过程中发现矛盾点,发掘报道新意,吸引受众眼球。比如在采访一为环保人士时,为了家乡的环保事业,他不惜将自己的个人收入投入到环保工作中,造成了家庭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其妻子和孩子都提出了强烈的不满。然后这位老人不懈的坚持逐渐地改变了家人的态度,通过老人就家人对待环保问题态度的转变的讲述,更加突出了环保的决心,使新闻报道更加触动人心。
4 倾听与追问的巧妙变奏
无论任何形式的新闻采访,新闻记者的提问都是采访的关键。而采访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机械、简单的问答,而是要根据新闻事件中的内在联系,在充分了解事件事实和真相的基础上,深入的挖掘,获取更有价值新闻线索。追问是一种即兴而为和深入挖掘的提问方式,它通过层层递进的追问,逐步挖掘新闻的细节,深入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而要充分发挥追问的采访的效果,实现倾听与追问的巧妙变奏,需要新闻呢记者既能够审时度势,还要能够适时追问,深入挖掘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5 关注新闻中的人
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其采访的过程便是获取新闻真相和新闻事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闻记者首先要给予新闻事件中的弱势群体、受灾受害群体应有的人的关怀和同情,同时还要牢记自己记者的职业身份,使自己的语言和肢体表达适当、得体。其次,关注新闻中的人,还有利于新闻记者更开的打开受访者的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但与此同时,还应当保持对新闻事件的高度关注,切勿喧宾夺主。如何恰当的关注新闻中的人,是对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在获取新闻事实之后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著名新闻记者柴静曾在其《看见》一书中的首页回忆其与恩师陈虻的第一次对话:陈虻问“你感兴趣的新闻是什么?”陈静回答说是新闻背后的人。可见新闻中的人在新闻中的重要地位,既是新闻的起点,也是新闻的终点。
6 换位思考,获取采访对象的信任
柴静说:“采访是一种抵达,是人与人之间生命的抵达。”而要达到这一采访效果,首先便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它是采访开始的基础,更是打开采访对象话匣子的前提条件。一方面,新闻记者可以从心理学中“一直吸引率”的角度出发,寻找与采访对象之间存在的相同之处,比如校友关系、同乡关系、相同的年龄、喜好等,都可以拉近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增强双方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新闻记者可以从“补偿吸引率”的角度出发,即与采访对象以心相交,换位思考,给予采访对象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在采访的过程中要能够将自己融进去,既要了解对方,同时也要对方能够了解自己,实现双方在思想和行动上的一致性。以2008年北极奥运会中记者对奥运冠军杜丽的采访为例,当杜丽痛失首金,终于在6天之后战胜自己在副项上收之桑榆,走出赛场记者进行采访时并没有直接递上话筒,而是与杜丽拥抱在了一起。这一刻,不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关系,而是两个朋友之间的相互鼓励。杜丽感受到了记者的真诚,等情绪稳定以后,将她失败时的情感以及6天以来的苦闷都抒发出来了。
总之,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是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采访技能。因此,作为广播电视的新闻记者,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采访能力,综合运用各种采访技巧,随机应变,从而获取最佳的采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