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弘扬科学精神的路径
2020-11-28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果断科学号令下,全国上下迅速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疫情爆发后不久,党中央迅速提出了“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其中,“科学防治”既是“坚定信心”重要基础,也是“同舟共济”的努力方向,还是“精准实测”的主要依据。足见,“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2]新中国成立70 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大力弘扬并践行科学精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此次疫情“科学防治”实施的“根基”和“优势”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弘扬科学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以求实和创新为核心诉求,是现实可能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结合。”[3]科学精神包括“对科学真知的不懈追求、对经世致用的责任担当、对科学文化的价值传承、对科学伦理的严遵恪守、对科学普及的倾力投入”[4]等多个方面内容。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逆向前行、攻坚克难、自主创新、勇于探索,都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亦是“抗疫”的重要力量,它贯穿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全流程,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机制并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中国科学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在伟大的中国精神当中并不断地延续传承下去。“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弘扬科学精神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刻内涵。如何弘扬科学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此前提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优良作风,继续加大科技普及宣传。
1 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大科研攻关、自主创新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的局面普遍存在,要解决这个问题,“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2018 年,特朗普政府执意发动贸易战,中美贸易战表面看是贸易的顺差与逆差矛盾造成的,但贸易背后是国家实力的较量,是美国固有势力对于我们崛起的打压,其“焦点就是科技,谁的科技先进,谁拥有未来。”因此,中美贸易战的实质就是科技战和未来人才战[6]。
从中美贸易战到此次疫情防控工作,我们对于世界科技竞争形势的残酷性必须要有清醒认识:一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取得了长足进步,甚至一些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在很多高科技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一些核心技术还需要依赖进口。这也是我国颁布《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建设科技强国目标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就提了一个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7]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动力和源泉,包含批判和质疑、自由和开放、竞争和协作精神。爱因斯坦强调,“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创造活动”,是“人类思想的自由发明”[8],只有坚持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科学活动才能得以有效开展。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强国的实现需要继续弘扬科学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波诡云谲的国际竞争格局,加上此次疫情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带来的巨大考验,以科学精神为引领、加大科研攻关、注重自主创新应被置于国家科技发展的关键性议题中。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其对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民族强。”当我们站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节点上,我们必须认识到要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要积极发扬科学精神,以现有科研基础为支撑,强化自主创新,重视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有效提升我国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整体能力,从而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更好服务我国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在加强科研攻关、自主创新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国外相关科技资源推动自主创新,坚持对外开放,强化国际科技合作,因时因地制宜,采取多样化的资源利用方式,取长补短,提升我国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另一方面要立足本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注重科技创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进一步增强国家综合实力。
2 继续加大科普宣传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
科学精神表现为价值观、理性精神和进取今生,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体现,指导着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9],对科学精神的最求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是密不可分的。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直接影响科学精神的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我国将在2020 年实现具备较高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在10%以上,其意味着我国将开始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而截至2018 年,我国公民具备较高科学素质的比例只有8.47%。新时代背景下,要弘扬科学精神,既需要坚持科技创新,同时亦应做好科普宣传教育,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从而为高水平创新大军的形成提供基础支撑。
如何加大科普宣传教育?
一是要做好原则坚守。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针对新时代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背景下,要做好科普宣传教育,应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不断提升党在科普宣教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底线意识,以正确的科学观、科技观开展科普宣传教育,进一步明确开展全民科普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设科技强国提供创新支撑,从而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参与科学普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普宣传教育氛围,从而助力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以减少或避免类似于此次疫情期间出现的谣言传播、抢购物资、故意隐瞒病例等不良社会现象。科普宣传教育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需求为宗旨,让科学为民所用,这既是开展科学研究、钻研科技创新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新时代弘扬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二是要做好思路创新。科普宣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养,进而提升社会整体科学素质,从而有效增强社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创新。科学素质决定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是我国科技创新实践和成果的重要基础,更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因此,应注重思路创新,从而推动科普宣传教育取得实效。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类科普资源,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在科普宣传教育中协调联动,将科普宣传教育渗透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的同时,用科学指导实践。另一方面,要创新科普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围绕各类科普主题,依托各种科技基础设施及平台,用好新型信息传播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形成多元主题、多类渠道、多种形态的全方位、立体化科普宣传教育体系,激发全民参与科学普及的热情与活力。
3 继续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筑牢弘扬科学精神的制度保障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然而,我们也看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科研工作表示担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匮乏”。当前,“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面对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应继续坚持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以“涉险滩、闯难关”的勇气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为指导,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科技创新的全流程、各环节下大功夫,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为目标,在全世界范围内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全面激活和释放科技创新活力,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如何进行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一是要做好科技创新人才评价,打破“五唯”评价模式,发挥好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营造良好的科研生态环境,让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升人才的获得感、成就感。要促进人才评价与人才培养相互衔接、挂钩,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晋升的良性循环,并努力促进高素质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为科技创新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应坚持分类评价,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反映不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针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基础前沿研究突出原创导向,以同行评议为主;社会公益性研究突出需求导向,以行业用户和社会评价为主;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以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市场绩效为主。积极引入国际评价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科技评价活动的公开性和开放性。彻底打破分钱分项目思维,让评价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指挥棒、成为强有力的创新政策工具和改革工具,我国创新治理能力和创新发展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更高台阶。二是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严厉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侵权犯罪,为科研人员营造提供安心、专心、潜心的研究氛围,要鼓励科研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一步完善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分配奖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开展创新创造的积极性。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世界各国保护智力成果所有者权益,促进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国际竞争的有力法律措施,对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和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部署,并提出了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要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要举措,也是实现世界科技强国目标的必然要求。正如创新发展不会止步,中国也将坚定不移地持续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强国保驾护航。
疫情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当前尽管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外防输入的形势还很严峻,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做好全面的复学复工复产,实现我国经济双循环转型的压力还很大,我们不能麻痹大意,更重要的是,疫情防控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深刻的警醒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认识科学精神、理解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将科学精神作为指导生产生活实践、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要矛盾解决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