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镇地区常见杨树病害发生与防治

2020-11-28

绿色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北镇幼树病原

张 颖

(北镇市自然资源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300)

1 引言

近年来,北镇市杨树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年均发生面积在2万亩左右,年均发生率达到28.5%,其中对北镇市杨树影响较大的病害种类主要有:杨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杨叶锈病、杨树黑斑病、杨树灰斑病等。

2 杨树烂皮病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北镇市常见的杨树枝干病害。

2.1 症状

病害以烂皮为典型病状,常伴随着枯枝、焦梢、干枯等症状。多发生在主干、大枝及树干分叉处。病菌初期呈淡褐色微肿起的不规则水渍状病斑。当寄主生长衰弱和空气湿度大时,病组织迅速坏死,腐烂变软,用手压能有酒糟味的褐色液体流出,病斑干枯失水下陷,边缘明显,后边部位开裂。以后在病斑上生出小黑点,为分生孢子器。遇到雨后或潮湿天气,生出桔红色卷须,为分生孢子角。受害部位韧皮部与内皮层糟烂如麻,容易剥离。病斑包围树干一圈后,导致树木干枯死亡,但有时根部仍能生出大量的枝条。

2.2 病原

由污黑腐皮壳菌(ValsasordidaNite.)引起。

2.3 发病规律

杨树烂皮病属于寄主主导型病害,污黑腐皮壳菌属于弱寄生菌,只能侵染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树木。生在低洼积水、土层瘠薄、易受虫害和机械损伤的树木以及迎风西南向,早春日灼严重的部位发病重。

据北镇市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及各监测点连续多年观察,北镇地区由于近几年干旱少雨,北镇市杨树病害发生面积比较大。感病的主要杨树品种为107、108、3930等速生树种,染病林木大部分为2~7年生幼林,每年4月中旬发病,5、6月份为发病盛期,7月份后渐缓,至9月份基本停止。当气温在7 ℃ 以上时,植株开始发病;气温超过28 ℃和11月以后病斑停止发展。秋季气温下降有利病害发展,但由于树液流动缓慢,病菌生长慢,病势发展不如春季快。从分布区域看,北镇市平原地区重于山区,幼树重于大树,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发病较少。幼树特别6~8年生的幼树发病较重。防护林、片林的边行,郁闭度0.7以下的发病重。

2.4 原因分析

(1)近几年来大区域持续干旱,从整体上降低了树势。该病发生和流行,受多种条件影响,但与树势强弱关系最大,弱的树势从客观上降低了树体对病菌的抵抗力,加剧了病害的发生。

(2)春季气温偏低,干旱少雨,地下水位低的地块水分供应不上,使树木失水,树皮含水量减少,极易诱发该类病害的发生。

(3)杨树面积较大、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的优势未能很好发挥作用,有利于病原生物的侵染。

(4)苗圃地长期单一种植杨树苗,没有轮作换茬,对病害的自控能力较差,造成病原物的大量积累,即环境条件一旦适宜病原物大量繁衍,进而极易暴发成灾。

(5)部分林农经营管理粗放,知识缺乏,防病减灾意识差。

2.5 防治措施

(1)秋末树木休眠后,初冬时在树干1.5 m以下涂白涂剂,预防冻害。

(2)早春树液流动前,树干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

(3)发病初期,发病部进行刮皮至木质部,刮皮部要大于病斑,后刷50%多菌灵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0倍大碱水。

(4)加强苗木出圃检疫,发现病苗集中销毁。

(5)选择抗病树种来进行造林,加强经营管理,促进生长,增强树势,增强抗性。

3 杨树溃疡病

该病对大苗和幼树为害严重。

3.1 症状

多发生于主干及粗枝,个别在小枝。病菌多由皮孔侵入,在皮孔边缘生出灰色近圆形水渍状小水泡斑,稍微隆起,直径约1 cm左右,水泡里充满无色无味液体,在当年幼树主干上出现不明显小斑,呈红褐色,手压有柔软感,后期水泡破裂流出液体遇到空气氧化成褐水,随后病斑下陷。春季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病斑包围树干时,上部梢头即枯死。

3.2 病原

该病由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ribis(Tode)Grossenb.et Duggar]所致。

3.3 发病规律

杨树溃疡病也是寄主主导型病害。林地低洼、排水不良、密度过大等造成树势衰弱的病情严重。降水多和低温冻害等气候环境因素影响也导致发病严重。此外,杨树溃疡病的发生跟树木品种也有极大的关系,速生杨、青杨类易感病,幼树尤其是3~6年生的幼树发病较重,片林的边行发病重。

在北镇地区杨树溃疡病通常4月中旬发病,4~5月份为发病盛期,6月份随着温度升高病情见缓,8月中旬开始表现上升,第二次发病高峰为9月末10月初。

3.4 防治措施

(1)选择抗病树种,适地适树,选择适合北镇气候土壤生长的本地树种,如辽宁杨,树皮比较粗糙的黑杨派树种等。

(2)早春树液未流动前和树木停止生长后,树干喷0.5度的石硫合剂预防。

(3)发病时可用多菌灵100倍液、托布津1000倍液涂抹患部。涂前用小刀在患部刻划纵横交错的伤痕,一般涂药1~2次,可收到良好效果。

(4)加强经营管理,正确修枝整枝,及时清理枯枝落叶,加强病虫害防治,增强树木生长旺势,提高树木自身抵抗力和愈伤能力。

4 杨叶锈病

该病主要危害幼苗及幼树的叶片。大树上也有发生,可以造成树木提前落叶,影响材积的积累,直接影响杨树的高生长和径生长。如果幼苗发病严重容易引起生长缓慢、衰弱或死亡。但对大树并不造成严重危害。

4.1 症状

刚开始在叶背上出现淡绿色的斑点,先在叶脉间,以后逐渐扩散成黄色病斑,略高于叶面,呈小庖状,几天后,小疱破裂,散出黄粉、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不断向外扩展,病斑变大。发病严重时,成百上千的夏孢子堆连成一大片,病叶变黄脱落。入秋后在叶子的正面表皮下形成棕褐色的斑块状冬孢子堆。

4.2 病原

该病由马格栅锈菌(MelampsoramagnusianaWagner)所致。

4.3 发病规律

病菌以冬孢子在病叶上越冬。夏天如果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则发病重,树木生长密度大不通风的发病重。初见于6~7月,开始是零星叶片有危害,不引人注意,8月上中旬叶片上就能看见成片的黄色锈状粉末(夏孢子堆),9月份高大树木发病。

4.4 防治措施

(1)加强经营管理,避免苗木徒长。清除田间病落叶并烧毁,以减少病原菌再侵染。

(2)8月份每周喷一次石硫合剂或者波尔多液等保护剂,如果遇到降雨,需要重新喷施,连续2~3次,可减轻病情。

(3)选育抗病树种,栽植时保持合理的株行距,避免密植不透风。

5 杨黑斑病

该病是杨树的主要叶部病害之一,引起早期落叶轻者影响生长,重者死亡。

5.1 症状

病害在叶片上自下向上逐渐危害。开始在叶背长出针刺状小点斑,之后叶正面出现黑色点斑,逐渐扩大后,病斑中央出现灰白色凸起小点,外缘黑色,以后病斑扩大成不规则形大斑,中间生有白色突起(分生孢子盘)。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全部变成黑色干枯状,脱落。如果是苗圃的小苗发病,则整株小苗都是黑色的,扭曲变形甚至枯死。

5.2 病原

该病由杨盘二孢菌[Marssoninapopuli(Lib.)Magn.]所致。

5.3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落叶越冬,翌年6月中旬分生孢子靠雨水、灌溉和风等传播到邻近的幼苗或成树的叶片上,从气孔侵入,逐渐形成病斑。通常6月末发病,降水多而频繁或高温高湿的发病重,因此7~8月份的盛夏如多雨天气达到盛期,9月底10月初末期。

5.4 防治措施

(1)合理栽种,切忌密度过大,雨季注意排水。及时清理枯枝病叶。

(2)喷施波尔多液等保护剂,间隔期7~10 d,一般喷4~6次,要注意一定要喷洒均匀,全面透彻,尤其是雨季要注意在药液中加入粘着剂,防治被雨水冲掉或者是雨后再补喷。

6 杨树灰斑病

小苗到大树都能发病,以幼苗幼树发病严重,可造成树木提早落叶,嫩梢枯顶或者造成多顶苗,变成废苗。

6.1 症状

发生于叶片及嫩梢,在叶片上先生水渍状病斑,后期病斑上生出墨绿色霉层。幼苗顶梢和幼嫩枝梢死亡变黑,失去支撑而下垂,俗称“黑脖子”。

6.2 病原

该病由东北球腔菌(MycospharellamandshuricaMiura.)所引起。

6.3 发病规律

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发病。病菌随气流或者雨水传播在新生的叶片上,由气孔或表皮侵入寄主组织。潜育期2~10 d,发病2 h即可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再次侵染,北镇地区每年7月始见发病,8月转入盛期,显示小斑点,后来小斑点连成片状斑块,直至形成大斑,秋季随落地病叶越冬。

6.4 防治措施

(1)保持合理株行距,避免栽植密度过大,如叶片过多过密需要及时摘除多余叶片,保持林内通风透气。

(2)加强苗木经营管理,保持林内干净整洁,及时清理枯枝落叶,集中烧毁病落叶。

(3)药剂防治:每年5~6月,每隔半月喷施一次波尔多液保护剂,喷2~3次后,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北镇幼树病原
落叶松成熟林林分空间结构对林下红松幼树高生长的影响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农产品地理标志——北镇葡萄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北镇古城空间格局与辽文化重构研究
矮化中间砧苹果幼树整形修剪技术
基于SWOT分析法的北镇旅游发展研究
现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