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环境下城市物流配送发展策略探讨
——以海南商贸企业为例
2020-11-28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0206
林 麟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 海口570206)
LIN Lin (Haina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Haikou 570206, China)
0 引 言
随着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在网购中的表现也逐渐发生改变,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和购物的体验,线上零售业的价格优势逐渐减弱。在此背景下,电子商务企业更应注重商品的流通环节和线下线上的服务体验,将现代商业过程体现出数字化的特点。这些数据信息在经过采集处理后,也能为物流环节的高效运行提供关键的参考依据。
1 新零售环境的主要特征
传统的零售环节主要以商品为中心,围绕商品组织模式进行相应的工作。在新的零售环境下,消费者对于商品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场景为中心的商品销售可以满足人们深层次的消费倾向,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商业特征。
1.1 无计划性消费模式。无计划性消费模式是指有别于传统零售模式下的购买行为,消费更加随意。传统零售体系下,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通常发生在商品较为集中的区域,消费者会前往这些区域来进行商品的购买。但是,在新的零售业态下,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甚至只需要通过移动媒体就可以完成消费行为。商业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新零售环境的特性,尤其是物流从业者如何利用有效的信息分析结果来进行准备工作,形成了新零售业态下主要的市场变化趋势。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新零售业态,商家的关注焦点更多放在消费者群体一端,而非传统的渠道终端。换言之,消费者的行为更加具有个体化的倾向,物流组织形式也会朝着小批量和多批次的城市配送而发展转型。
1.2 大数据特征显著。近年来传统物流行业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了自身的产业升级,新的零售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获取了更多非常有意义的大数据信息。大数据使新零售的主要特点在于消费者群体数量的增加和消费者消费行为的转变,商家可以根据大量消费者的信息资源,来进行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预测,响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情况。
1.3 智能化物流系统。考虑到消费市场出现的随机性商业行为数量增加,新零售模式下的物流需求不断增大,也促使现代物流配送工作应该以智能化物流系统来作为辅助。新零售模式下的需求结构变化较快,物流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应该具有快速响应的特点。例如在接收到订单之后需要快速出货,借助智能化系统来开展城市内的配送工作,这也需要更加智能化的设施设备,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满足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2 新零售环境下城市物流配送的不同模式与特征
不同的城市在物流配送模式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配送方案之间的区别,本文将从配送成本和配送效率两个方面对不同模式展开讨论。这两个条件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而现代配送模式在配送成本和配送效率上呈现出的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自营配送。自营配送的配送成本较高,但配送速度非常快。原因在于自营物流本身是企业掌握供应链控制权的方式,特别是在电商环境之下,企业可以更好地提升配送的灵活性,完成物流活动的不同要求。在充分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了保证商品快速到达的目的,自营配送方式不惜花费更高的运营成本和基础设施成本来完成配送过程。即便是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在配送方面的投资比例也较高,进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成本。
2.2 第三方配送。第三方配送和自营配送的主要差异在于配送成本较低,但配送速度较慢。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承担专业的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的专业化水平较高,企业能够按照订单要求,进行专业的物流配送业务,形成一定的业务规模和经济发展模式。但存在的中间环节较多,物流作业时间比自营配送要长,进而延缓了商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速度。
2.3 共同配送。共同配送,综合自营配送和第三方配送的优势,不仅降低了配送成本,还显著提高了配送效率。多个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联盟的方式实现共同化的资源利用,无论是物流设施管理还是运输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整合与协调,为高效化配送工作打下好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配送业务比较集中,在规模化发展的背景之下,不同企业可以将成本进行分摊,有效地保障了企业的既得利益。随着未来集中化程度的不断增加,各个企业都应该考虑如何降低配送成本并加快配送效率,在城市的不同区域内提高配送工作的质量。以海南商贸企业而言,还可能涉及到某些进口产品的配送工作,对于配送速度的要求更高。
3 新零售环境下当前城市物流配送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要想了解当前城市物流配送工作的主要问题,需要从城市配送的发展要求入手,从用户和企业的不同角度了解细节内容。对于用户而言,在传统零售模式下,人们在实体店选购商品之后直接将商品带走,整个过程中的信息流和物流花费的时间相比差距较小[1]。但如果进行网络购物,人们在家中直接通过电脑或手机选购商品,此时交易环节的信息流以电子化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从选择商品到最终付款结束的时间周期较短,但整个过程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花费的时间却显著增加。人们购物模式的改变,会直接对物流配送时间提出新的时效性要求。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产生前可以根据电商企业提的商品信息,在多家不同的电商企业买到不同的商品,但这些商品的配送方式和产地差异巨大。对于消费者而言,他们即使了解自己在多个企业购买产品的前提下,也希望能够将多个订单进行统一配送,甚至于能够实现一次性配送。但对于企业而言,人们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产品的过程让异地物流比率增加,城市配送距离加长,自然会影响到城市物流配送效率。因此,如何集中城市物流配送资源,进行集中配送是城市物流配送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业务分散性明显。以我国的快递市场为例,我国的快递行业整体集中度呈现出下降趋势,企业的配送作业规模影响到城市配送工作的有效性,也会让相应的设施设备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相比而言,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在使用配送中心完成统一配送的比例较高,甚至已经超过80%,但我国城市统一配送比例较低,配送运行效率不高,进而影响到经济效益并产生资源浪费情况。
3.2 配送效率与配送成本的冲突。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无论是采用自营配送还是第三方配送模式,都要考虑到配送时间和配送成本之间的协调。对于一些实力雄厚的商贸企业来说,可以直接通过自营模式来提升工作效率,而小型企业则需要借助第三方配送来降低成本。然而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服务期望不断变化,对于配送时效性的要求较高,企业如果不能在物流配送方式和流程上寻求突破,就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赢得消费者的消费青睐[2]。
3.3 资源整合问题。目前服务于企业的第三方物流主要包括快递公司和货运公司,快递公司的职责是完成运输距离较短的小规模商品配送,而货运公司则主要负责铁路和水路的大宗商品配送。虽然我国的电商发展速度已经趋于平缓,但传统企业现在也纷纷加入网络销售的行业,出现了新时期的新零售环境。人们对于不同产品需求和质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商品的物理属性上,无论是网购商品类型的转变,还是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转变,都对综合性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实现有效资源整合改变现代配送相互独立的局面,是整合优势资源发挥行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4 新零售环境下的城市物流配送发展思路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无论是自营物流企业还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都需要采取各项措施完成商品的配送工作。从宏观角度看,多家配送企业并存必然导致资源分布方面的问题,且配送频率增加也会影响到交通系统的顺畅;从微观层面看,人们不断增加的物流需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确的规律,短时间高频率的作业数量增加,协调配送可能会成为一种提升运作效率的优化方式[3]。
4.1 共同配送的新模式。共同配送模式是追求高效率的工作方法,且城市人口居住的特征使得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集群化特点。例如,大量不同类型产品需求主要集中于高等院校、写字楼等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这也是城市物流配送业务的主要集中区。对不同行业城市配送网络的整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配送的运营成本,借助大数据分析来定位不同区域的消费需求,形成多个集群内的网络规划。共同配送模式主要表现为多主体单用户、单主体多用户和多主体多用户三种形式。共同配送作为一种理想的双赢发展策略,对于现代商贸企业来说是重要的机遇,企业也应提升合作意识,履行共赢理念。为了满足这一方面的工作需求,海南从2018 年开始就加强了物流园区和物流通道网络的建设,商贸公司围绕美安物流园区和三亚综合物流园区实施了对外贸易物流配送,包括苏宁物流、京东集团在内的重点物流项目都进行了签约,全面实现了企业贸易化发展的需求。
多主体单用户即多个配送主体为同一用户所服务,这里的配送主体不仅包含不同的物流企业,也包含不同的产品销售方。他们之间形成协调合作的关系,共同完成物流配送过程。企业将产品运送至自营配送或第三方配送中心后,配送中心在进行商品的包装分配后,完成出库并将商品送至用户手中,共同满足用户的配送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在送货环节中,即便是不同的货物,也会采取相同的企业进行单独配送。在实际物流配送工作中,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协调配合就是多主体单用户的体现。
通常情况下,消费者在购物活动中的行为类型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客户在某一家企业下达订单,即一客户一商家模式;二是客户在多个企业下单,对应一客户多商家模式。如果用户在不同企业购买商品但选择了同一家物流配送企业,则企业可以按照商品配送的目的地和时间条件进行合并操作。单主体多用户形式对应的是某个配送主体面向多个用户的配送方式,配送主体都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如果是共同合作成立的配送主体,那么企业类型并没有明确限制,可以是同行业领域内的不同企业,也可以是相同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企业将商品运送至配送中心之后,由分拣包装的工作人员按照用户订单需求来选择相应的商品,统一送到用户手中。这一城市物流的具体形态表现为货物运输过程中用户和消费者作为“乙方”而存在[4]。
多主体多用户形式指的是不同的配送主体面向不同用户的配送方法,各个主体部分的配送系统和配送网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配送体系,在统一协调的规划之下,完成多个用户的商品配送。这种共同配送方式,不仅在配送环节上实现了统一管理,同时在物流管理理念和设施设备资源规划上实现了协同。主体内的各个成员要共同达成相关目标,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约束机制,来控制每个成员企业的行为,所以在现实环境中这种形式的应用难度相对较大,还未得到大规模普及。
4.2 大数据下的效率与成本统一化。在“互联网+”环境之下,新零售模式使社会结构发生转变,城市配送需要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城市配送系统,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集成配送网络。智能化的城市物流配送可以借助大数据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展开建设,完成企业之间的订单信息对接,无论是资源还是信息都能够实现高度的联通[5]。这样一来,城市内的人、产品、交通运输车辆实现了高效化整合,按照不同的订单要求展开配送工作。此类体系的建设让各个配送站点之间的工作能实现无缝衔接,订单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显著增加,进而降低了配送工作的成本。除此之外,新零售模式之下的城市物流配送强调资源共享和服务效率的提高,涉及到的利益分配问题也直接影响到服务质量。当前城市网络配送机制的确定受到城市规模和需求总量的双重影响。以海南商贸企业为例,整体的网络层次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两级配送网络下的一级配送中心和配送点协调模式,所配送的对象主要围绕城市小区和写字楼的消费者;二是订单需求较大的三级配送网络体系,以“一级配送中心——二级配送中心——配送点”的结构完成货物处理。具体的配送方式选择可以借助大数据下的资源共享来了解不同区域的需求情况,结合城市内物流网络的布局来解决配送问题。
从实际工作中不难看出,信息化是提升物流配送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建设城市配送信息平台对信息化水平与服务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作用。新零售环境对物流配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但是同时也为配送体系提供了可参考的运营模式。如何完善协调机制与有效的信息平台实现效率与成本的统一,必然成为今后商贸企业工作的重点。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海南这种口岸区域来说,还需要解决配送网络建设中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例如海南冷链物流行业就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保鲜、冷藏、运输等各个环节入手,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关键农产品物流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完善与冷链物流相匹配的设备购置,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覆盖区域内的冷链产业,在企业内部配送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4.3 跨行业联动机制。跨行业联动机制是指将不同行业的产品配送展开统一管理,将城市内部的配送中心定位为多个集群的中转站,这些配送中心应该具有现代化的订单分类和入库、出库作业能力。在不同行业的产品到达中转站之后,中转站基于区域内的交通便捷程度和人员分布趋势,安排一定数量的配送人员应对新零售环境下的订单需求,实现最短时间内送货上门。这一模式与现代城市中常见的“外卖”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外卖员在接收到订单后,在不同的餐饮店内获得待配送的商品,然后将其运送至消费者手中;城市物流配送基于区域内的站点工作安排,在不同集群中完成物流服务工作。跨行业联动机制的核心在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末端配送时间,最大化提升服务水平[6]。
跨行业联动机制所面临的最大影响因素在于交通限制,城市配送本身会带来不同类型的交通流量,占据城市交通流量的大部分。以海南商贸夜骑为例,海南省主城区的货运交通量可以达到每天40 万辆次以上,因此对于交通运输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其它国家的物流配送体系[7],例如日本在跨行业共同配送机制运作的基础上设立了货运车辆的专用运输道路,我国的政府部门也可以在道路准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让城市物流配送工作实现优化运营。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零售环境下的城市物流配送需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减少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这就需要相关企业集中力量于配送环节的业务流程优化和信息平台构建,重新梳理新零售环境下的物流工作要求,最终确定配送的具体形式。作为支持现代社会顺利进行的现代化工作之一,优化城市物流配送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对于单个企业而言,在实现企业效益的前提下,应该制定配送成本和效率的最佳方案,以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