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流程和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异同
2020-11-28上海大学上海200072
朱 洪(上海大学,上海 200072)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建筑设计流程和产品设计流程,比较它们的异同,但建筑设计和产品设计本身是范围非常大的词汇。建筑设计包含以家装为主的室内设计、以容积率为主要考虑因素的住宅设计、以文化为主要设计思路的大型公建设计和以吸引客户为主要目的的商业建筑等。它们由于用户不同,用途不同,在设计流程方面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在本文中,我们抛弃掉外界的诸如政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选取小型商业建筑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兼顾艺术性的同时,也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而产品设计方面也包含很多不同的产品设计,比如车辆设计、家具设计、家居工具设计、网页设计等,它们的差异比建筑设计之间的差异更大,我们选取最贴近时代的互联网b 端产品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与小型商业建筑设计同样是对甲方负责,同样间接面向用户。与此同时,互联网b 端产品设计也符合国家号召的产业互联网的大趋势,符合 “互联网+” 的潮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流程概述
1. 建筑设计流程
商业小型建筑设计,包括前期准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回访总结等主要流程步骤。前期的准备工作包含建筑师与业主对接需求,现场踏勘绘制基地图纸,周边环境状况分析,政策解读等;方案设计阶段包括需求分析、环境分析、概念设计、功能设计、方案比较、确定方案、完成方案、报建项目、投资估算等,这一阶段主要是建筑师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构思方案并最终敲定方案的过程;初步设计包括方案调整、方案交接、建筑扩初设计、各专业扩初设计、协调修改、初设出图、校对审核等;施工图设计包括扩初调整、建筑施工图作业、各专业施工图设计、协调修改、施工图出图、校对审核,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都是图纸设计,是建筑师确定好方案,将方案逐步细化、标准化,形成施工团队能够看懂并精确施工的图纸的过程;施工阶段包括对接施工团队、材料准备、工人分配、阶段性验收、修改设计、最终验收;回访总结包括回访调查、分析优缺点、整理归纳。
2. 产品设计流程
互联网b 端产品设计流程主要包含规划、设计、研发、发布与监控四个阶段。
规划阶段包含获取业务方目标和策略,分析需求,规划发展方向;设计阶段包括架构设计、功能设计、原型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产品文档生成;研发阶段包括文档对接、设计技术实现方案、推动产品研发;发布与监控包括制定发布前的部署与培训、推动产品上线、监控产品效果、收集分析反馈、提出新的需求。互联网产品设计流程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设计流程,但大体上也是大同小异,主要核心流程是需求挖掘、功能和外观设计、研发推进和反馈分析。
三、相同点
1. 需求分析
对于建筑和产品来讲,他们都需要对使用他们的用户进行需求分析,去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比如产品可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痛点,而建筑会是满足用户某一方面的空间需求。特别是b 端产品和商业建筑,同样是甲方负责,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同时都要考虑甲方本身的需求以及他们服务的用户对象的需求。在做需求分析的时候,同样需要对业务的需求进行一个梳理,对于需求是否满足做出相应的判断并与业务方进行沟通。当然建筑的需求更偏向业主的需求,而产品的需求则偏向使用它的用户。比如你做建筑设计时更多地满足业主的要求,对于它今后如何使用,如何面向用户,在建筑设计的流程里会考虑得比较少。
2. 功能设计、流线设计、外观设计
在设计的流程方面,产品和建筑有着同样的思路,例如产品的功能往往是以流程图的方式来体现,而建筑则是以类似功能泡泡图的形式,这个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先从框架开始设计,以避免以后的方向错误。此外,建筑的流线设计与产品的交互设计有着同样的作用,前者强调使用建筑的人流线的流畅性,而交互则强调用户各模块之间的使用流畅性,其目的都是将已确定的功能能够无阻地联系在一起。外观设计几乎在所有的设计类的流程中都有体现,都是为了讨好用户的眼球并使得其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不同的年龄层或者不同的性别对于外观的审美往往不同,这就是建筑和产品都需要考虑的,比如女性向的建筑或产品往往需要更多彩,年龄偏大的用户则更需要厚重的颜色来点缀。
3. 文档的对接与跟踪
建筑和产品都是需要负责人向开发人员讲解你的思路和细节,而讲解一般是以文档的形式,这更直观也更容易去追溯。在这一方面,无疑是建筑更有系统性的文档展示:包括建筑施工图和各种施工图;而产品则没有统一的形式,有些是以word 的形式,有些则是通过线框图配文字的形式。但本质上都是一种沟通方式,在这一点上,明显建筑更具优势,一张图纸但凡生产出来,几乎所有相关人员都能清晰地解读,而产品文档由于每个公司或每个产品经理的习惯不同,其样式和语言都不太一样,很多时候需要了解产品的人辅以讲解才能完全读懂产品文档。
四、不同点
1. 产品具有可迭代性
产品由于是代码生成的,所以产品的可变动性很大,这决定了它一开始可以做得不那么完美,在不断地听取用户的建议的过程中,产品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再迭代一次,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即一个时间段科技审美体验的变化,产品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每个时期可能有不同的样式,比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诞生,很多产品是以纯语音交互的形式出现的,这里面比较知名的便是各大智能音箱。而建筑则是凝固的音乐,他们要求建筑师一开始的设计就尽可能地完美,这就促成了建筑大师的存在,他们不仅能第一次就做成完美的建筑,并且建筑也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变成艺术品。这是建筑的魅力所在,但也正是因为建筑的不可迭代性,一旦建成了就需要所有用它的人去忍受它的缺点。这时候装配式建筑的产生是否可以促成建筑的可变化性,使得建筑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是可变的也是我们可以考虑的方向。
2. 建筑分工更明确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以小型商业建筑为例,一般由销售或者老板直接与业主对接需求,由建筑师现场踏勘绘制基地图纸,方案设计会由不同的建筑师出图并作比较,投资估算有专业的估算师,渲染会有专门的渲染图公司,模型也有专门的模型公司,对于图纸,一套标准的图纸只要是学过建筑的人都能看懂,无需建筑师去跟施工人员亲自讲解,一般由包工总监直接负责,有不懂的问题时会有专业的建筑专家做出指导,而建筑的运营会由物业公司负责,建筑的商业化则会有专门的房地产公司去承包,这些都无需建筑师负责,建筑师唯一需要负责的是建筑空间的好用与安全。而产品往往是一群人的头脑风暴,在需求评审时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参与,不仅拉动用户参与,也会拉动开发人员参与。在功能设计、原型设计的时候也同样如此,会根据不同部门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文档交接时,产品的负责人也需要跟开发设计去讲解文档,并去跟进它们的完成,同时在完成上线给用户使用之后的反馈数据也需要负责人去把控。这可以理解为产品设计的落后性,更合理的产品流程分工是产品发展的必然性。所以近几年,在互联网企业,产品经理慢慢细化成不同的岗位,比如数据产品经理、用户产品经理、平台产品经理、用户增长产品经理、产品运营等。这种细分的岗位会使每个人的分工更加明确,更加高效,但也使得每个人更加地螺丝钉化,这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五、案例假设
在上述的论述中,我们阐述了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详细流程,比较了两者的异同,对于两者的优缺点也有了初步的认知。那么在这里我们去综合建筑和产品流程中的优点去设计一个全新的小型商业建筑。假设我们把基地定在某大学未建成的施工区域内,一个商业化书店的建筑设计,建筑师的工作是完成建筑和室内设计。 那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如果融入产品设计流程,则可能会有如下几点考虑:
1. 更互联网化的需求分析和用户调研方式
第一点在产品设计中我们首先要考虑产品的用户对象,那这座建筑的目标用户可能是:①A 大学的学生,主要面向美术学院和音乐学院的学生;是否会有周边的一些住户可能过来买书?②学生对于空间和氛围是否有一些特殊的喜好,由于A 大学是美院和电影学院,那么艺术类的学生喜欢的是无印良品式的还是更加雍雅的,在这里可以做一个互联网化的调研,比如拉微信群,发电子问卷等。第二点是环境分析:①周边图书馆存在哪些书,存在哪些书的缺陷,某些通用和时代性比较强的书籍会不会有优势?这里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了解艺术类学生的喜好。②我们在引导图书馆的用户过来的时候是否可以提供比较安静的读书的位置,或者和咖啡馆相结合的形式。③在入口的引导性方面,是否可以引导图书馆和宿舍的同学过来。第三点是市场调研:①建筑的概念应该是怎样的才能既融入环境也能融入市场?②既然年轻人比较热爱电子书,我们的书店能否进购一批电子阅读器,书架上的书也用纸质和电子结合的方式进行售卖。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方向:需要做一个融入A 大学建筑环境的,具有引导性的餐饮纸质书电子书相结合的书店。
2. 更有依据的功能设计
①MVP 设计:MVP 设计,即最小可行方案设计,是产品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对于我们刚刚提到的方向,建筑是否可以造出一个简易的最小可行性的简易空间,比如用搭棚的形式来试验这一建筑,搭建一个简易的书架,将核心的功能布置出来,再来验证效果,如果不行再做调整。②功能逻辑流程图:对于建筑来讲,我们也可以用流程图的形式来进行空能设计和流线设计,将主空间和次空间以及灰空间或者室内的某些要素用流程图来表示,使得空间之间更具有逻辑性。
3. 空间的可迭代性
即使目前的技术无法做到建筑空间的任意变更,我们在建筑设计时能否既可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在另一方面空间的分隔上可以更灵活,再根据摄像头或者其他的形式获取的人流数据来调整建筑空间的大小。比如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给予不同的空间感受。
结语
建筑设计的发展已久决定了它流程的完善性,建筑作为一个特殊的产品也拥有其特殊的艺术性,但正是因为其完善性和艺术性也造成了它与时代有一定的隔阂。产品设计更多地为用户去思考,更多地考虑市场,它的可迭代性使得产品可以一步步走向完美,但也使得产品设计更加杂乱无章,沟通成本极高。建筑和产品的设计流程到底是否可以融合?这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但是彼此之间的理念一定是可以碰撞交流的,希望本文能给设计从业人员带来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