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意+生态+智慧”:古镇保护与发展“新空间”研究
——2019中国名镇(周庄)论坛综述

2020-11-28高永青,吴年华

中国名城 2020年1期
关键词:周庄古镇城镇

2019年11 月30 日至12月1日,2019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在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举行。论坛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和周庄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副主任曹昌智、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中枢、同济大学教授严国泰、中国美术学院城乡统筹研究院院长曹增节等专家、学者出席了论坛。

论坛以“古镇新空间”为主题,结合当下特色古镇建设和“夜经济”发展,探讨古镇人居、产业、文化、生活等新空间与旅游体验的创新融合,旨在搭建以古镇保护和利用模式为核心的创意论坛,搭建发展古镇保护模式的智库和重要交流平台,助推古镇可持续发展。

自2008年举办以来,中国名镇(周庄)论坛已经成为中国名镇保护与发展的重要交流平台,《中国名城》杂志一直作为支持媒体参加。本刊将论坛相关观点整理刊发,以飨读者。

1 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探索“新空间”

曹昌智认为,以“古镇新空间”作为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是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处在经济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下的新的探索,此间我们需要更好地学习、深入地理解习近平主席关于历史文化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要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2020年5月世界遗产大会将在福州召开,我们更要尊重历史,保护文化,传承历史文化,服务于当代。在探讨古镇新空间主题时,不能忘记古镇这个根本;在传承历史文脉和底蕴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新空间的探讨。

同时,不能把旅游作为唯一的发展目标。周庄在保护发展中除了拓展原来保护和发展的项目,对历史文化内涵也进行了深耕细作,更好地弘扬了水乡古镇的底蕴,这在全国都走在前列,尤其是连续12年举办此论坛,在国内也是绝无仅有,为保护历史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严国泰认为,原创性的文化生态环境才能可持续。文化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界条件的总和,生态环境除了生物、非生物、地理和人为因素外,还包括文化因素。它具体反映在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方面,而聚落形式和建筑风格正是其中最富于表征的内容之一。文化生态环境一定要有原创性,而不是模拟性和仿古性。文化生态环境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单个的个体,而且不受周围和环境所在地的影响,它是一个整体。文化生态环境是包含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外界条件总和的生态环境,除了人文的因素之外,还包括了文化的因素,包括了历史传统,风俗和习惯,民间工艺等方面。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和谐,是古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生态环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其为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共同创作的区域,其中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者,可以申报并被批复为世界遗产。因此文化生态环境同样也存在着保存、维护、永续性利用、复原以及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2 开拓“新空间”面临挑战

伍江说,历史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首先是在观念上。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不能把它看成是出土文物,而要看成是活着的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生存空间,要让历史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活在未来。有人认为,这些古镇古城是不是历史太悠久了,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历史的经验证明,根本没有办法预测人类创造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寿命长短。所有的物质都有寿命,都会有死亡的一天,但是它们的寿命之长远远地超出了想象!要让它们延年益寿,它们可以存在几百甚至几千年,要想办法把它们当成是人类生活的空间来看待,而不是一个出土文物,应是活的文物。

第二是经济上的挑战,要让它的价值发挥出来,就一定要有经济的支撑。周庄镇旅游开发带来强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支撑了保护,没有成功的旅游开发不可能有今天的保护,这个事情不能本末倒置,今天对于中国大部分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来说,能不能通过旅游获得强大的社会资金的投入推动保护,仍然是一个话题,但是对周庄来说已不是问题,而是要可持续!要让今天的这种经济、保护、文化以及与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态能够长期的持续下去,因此要加强研究、探索。

第三是环境的挑战,现在谈环境的很少谈历史文化的保护,其实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总书记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需要进行转换的,历史文化就是一个转换。在谈到周庄保护的时候是需要绿水青山的,这是一个挑战。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同时,又使周边的自然环境也得到极好的提升,才可以算是真正地实现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3 科学、可持续安排“新空间”——以荷兰羊角村为例

严国泰从原初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环境概念的解释,包括保护原创性的一些要求以及和历史文化景观结合的角度,列举了荷兰羊角村的案例,详细地介绍了羊角村在历史保护、旅游开发和社区生活的结合方面所做的工作。

羊角村位于荷兰西北方韦里本维登国家公园内,羊角村的河道都是挖煤的过程中留下的矿产遗址,在1882年的时候,就设定了国家公园制度,主要保护的对象就是湿地芦苇和野生鸟类鱼类,所以在比较偏僻的位置,就可以看到各种野生鸟类,给人的感觉就是原生态的环境非常独特。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通常的理解应该是全方位的保护,不仅是保护空间的风貌,更应该保护原住民的生活习惯习俗,但是羊角村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三个自然村的组成,羊角村的南区、中心区和北区三个自然村区,南区是紧挨着国家公园的,旅游者很少,保护的力度是相对比较大的,羊角村的中心村就已经完全成了发展国际旅游的主要区域。北区是以民宿为主的,主要接待多日住宿的旅游者。由于北区民宿为主,村内仅有一家餐厅,所以住民宿者,自然和当地的居民融入一体。

羊角村的房子有100多年的历史,这是矿工们自己建的一个简易的房屋,芦苇的草顶,非常的简洁,羊角村的第一代的民宿就是板木结构的草顶房,第二代变成了砖瓦房。建筑的文脉是相通的,这是修旧如故,以存其真的典范。旅游者大多数都住在第三代的民宿里面,厨房里面应有尽有的现代化,包括洗碗机,烘干机,还有天气冷的取暖器,宽带,现代生活完全不缺的一个区域,这三代房子,是与时俱进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严国泰说,古镇资源与产业布局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有建筑的风貌、庭院、历史街区、历史事件、名人文化、手工艺品等等的人文资源,这是很独特的,但是资源不可以马上拿来用,要变成金山银山先要进行转型,需要去进行开发。资源开发形成的产品,可以是观光旅游产品、休闲游憩产品、酒店餐饮产品以及旅游纪念品,并将产品升级成为产业链,有1.0的观光旅游、2.0的体验旅游、3.0的设施旅游,再过渡到休闲旅游。旅游业要成为一个产业链,要从最基础的1.0观光旅游开始,到体验旅游,增加设施,形成循环发展。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一定是在产业链的基础上滚动发展的,只有当产业从产品脱颖而出,形成产业链的时候,可持续发展才能形成,可持续是通过产业链的循环升级形成的。

4 “新空间”要处理好历史城镇空间布局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严国泰教授认为,既能宜居、又能宜业,还能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布局,将成为历史城镇发展的首选。要着重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注重历史城镇发展空间整体环境的和谐。历史城镇的整体环境是由城镇空间依托的山、水、植被、建筑物及其道路等诸元素共同构建而成。其中既有自然要素,如山、水(包括河流、湖泊)、植物,也有人工要素,如道路、广场、建筑物。因此人工构建如何和谐于自然要素,从而形成景观环境的整体和谐是历史城镇发展中的重要理念。因此各要素的比例划分、建设尺度的平衡,尤其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和谐共存,是人与自然共同创作的文化景观几十年后、上百年后能否成为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遗产的关键。城镇发展和谐于自然,关键是个“顺”字,即如何巧借于自然要素,因此规划设计中在考虑人工设置及其构筑物、建筑物元素时,应根据自然环境的特征来设置人工物质的体量、色彩和形式,以及应用地域文化的特征来构建人工物质的外观形态使地域文化与山水文化融合成一体。

注重历史空间与现代发展相和谐。历史城镇整体和谐,意味着城镇文脉的连续性,意味着从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城镇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的同质性和通过这种同质性所表达的历史与现代的发展秩序。城镇整体环境和谐、协调是城镇发展中最常遇到的要求。和谐发展并不是排斥时代印记,恰恰相反,是顺应时代特征的具象表现。在城市建设中,人们需要文脉的延续,也需要时尚,因此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和谐发展,就成为人们关心的课题。欧洲许多保留完好的古城中,时常可以看到最新潮的建筑,人们公认它们创造了新的和谐。

注重建筑风格的和谐。建筑风格的和谐除了从空间、形体、色彩、质感等建筑本身特点和谐外,还要从建筑的统一、均衡、稳定、比例、尺度、韵律、对比等方面去认识。建筑外部形象和内部空间及其使用功能的和谐统一,给人以平衡和完整的美感;建筑物上下轻重稳定,重心和谐则使人获得稳重感;建筑物的整体和各分部的大小比例,高矮长短、宽窄厚薄的形体和谐,则常给人视觉清晰、舒适温馨之感;建筑群体的有条理、有规律的排列组合,是凝固的音乐,给人们韵律之感;建筑物的对比,使建筑形象的重点更加突出,增加了建筑的生气而达到多元化和谐统一。

历史城镇空间布局的科学性。一是历史城镇保护空间的科学测定。不仅仅是年代测定,更重要的是文化测定与文脉研究,由于文化各异,在民居建筑上,就有北方的四合院与南方的天井院;有徽州民居,亦有客家土楼;有山居赋也有江南水乡。二是历史城镇游览观光空间的科学安排。游览观光及游憩场所的安排是历史村镇旅游开发的常规项目,由于涉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价值,它是个有限制的发展区域,科学合理地安排适宜的旅游空间,是旅游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三是历史城镇休闲度假空间的科学鉴定。既要求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不下降,又要保证度假者具有足够的休闲空间,形成安静居住,不嘈杂,居户与游客和谐共享之环境。

5 在全域理念下发展“新空间”

曹增节教授建议,周庄“新空间”的发展要坚持在全域理念下。在古镇保护和发展中对空间的理解是多方面的,有“五态”:生态,文态,形态,业态,活态。周庄的空间发展分三个阶段,在上世纪80年代到上世纪末的十几年中间,主要是小空间的保护,是对古建筑原生态重要保护。新世纪以来,周庄的发展在朝着多空间发展,现在夜周庄、水周庄、大周庄正在形成,下一步要全空间发展,还要从文化空间、可变空间、虚拟空间发展,就是对空间进行更广泛的理解。

第一是已在开发的夜空间。主要有三点:以时间换空间、向时间要空间、用时间造空间。现在周庄在大力开发夜间经济,这是非常好的。

第二是水空间。周庄的品牌是“中国第一水乡”,水上的体系怎么样进一步打造,特别是处在整个江南名镇群的大竞争环境中,在建筑、景观、风貌、生活方式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怎么来做?有这么好的水系,怎么能够做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不光是晚上,白天也可以做,它是全时空的一个旅游项目。水乡旅游应该是沉浸式的,而在岸上的都是旁观式的。要进一步细化,把船歌、船宴、船队都丰富起来,就像浙江的绍兴,在乌蓬船里喝喝老酒那是很有感觉的,要把水上的资源进一步利用起来。

第三要营造一些经典的空间。到了周庄,怎么去打卡,这个地方一看就是周庄,这种地方要进一步打造。我们能否让游客看到周庄整个古镇,要开发一些高点,能俯瞰整个周庄大环境,因为周庄的大环境最有竞争力。另外要营造一些识别性强的场景,比如说周庄能不能理出一些具有经典性的景点,游客到了周庄以后有十个地方必须要拍照的,而且这十个地方的感觉和其他的地方是不一样的。这就是美学导向,到了周庄来就要奔这几个地方去,经典的景点要引导游客如何拍摄。

第四要设计一些可变的小空间,符合临时性的、专题性的小空间。在做主题活动的时候,搞一些小的空间,设置一些临时的可变动的装置,把这些装置变成一些主体性的,能够烘托气氛也有商业的意义。

第五要设置一些文化的空间。现在古镇缺少一些街头的艺术家,要把街头的美术、音乐、摄影引导在古镇空间中分布。另外,建议建一个双桥艺术馆,现有的周庄博物馆和逸飞之家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周庄古镇城镇
周庄端午到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古镇之旅
梦里周庄
古镇——镇远古镇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