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渝商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激励机制

2020-11-28孔雪燕

绿色科技 2020年16期
关键词:经济带一带重庆

孔雪燕,何 霞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重庆 402160)

1 引言

渝商文化不仅是重庆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是重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代表,比如不畏艰险、勇于反抗的巴人文化,实业救国、挽救民族危机爱国文化,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新时代拼搏精神。随着华夏文明千年发展,其形式不断更迭,内容不断丰富,内涵也不断提升,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

2 新时期渝商文化的内涵

与中国各大商帮相比,渝商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据渝商网统计,渝商群体至少有1000万人,不仅人数众多,且构成也较多元,从战国时期的巴清,到抗战时期弃教从商的爱国企业家卢作孚,再到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尹明善、吴亚军、刘永好、陈泽民等,都是渝商的杰出代表。作为独特的群体,为重庆建设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包括土生土长的重庆经商人,也包含了在外经商的重庆籍商人,还有来渝投资创业的外地人,这也体现出重庆城市和经济的开放性、包容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渝商文化也得到了充分发展。“重信重义、自强不息”是渝商文化最为深刻的时代内涵,闪耀着薪火相传的光辉[1]。

重信:强调诚实经营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生存之道。诚信是一个企业和团体的形象、品牌和信誉。渝商以诚信取胜,才能赢得顾客和市场的信赖。弄虚作假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渝商耿直豪爽、一诺千金,吃苦耐劳的形象获得了全球商界的赞赏。

重义:体现出传统和当代渝商“在商不唯商,求利不唯利”的商业格调与品质。重义原则要求渝商正确对待物质利益,肯定了商人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同时也限制了商业活动盲目追求利益。重义要求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财富必须服从伦理道德准则。从抗战,到支持国家三线建设,渝商多次在国家需要之际,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自强不息:渝商自强自立,拼搏向上,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奋发的精神和进取的动力,也是成功的阶梯。拥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渝商才能坚持奋发图强,克服困难让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渝商的发展壮大是与其自强不息,踏实肯干、锐意进取的精神分不开的。

每一时期的社会经商创业浪潮,都有一种特殊的文化灵魂作为支撑,这种内在的文化是商业活动活跃的力量[2]。渝商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对于重庆来说依然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珍视,更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2 “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机遇与挑战

2013年,我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的倡议。该倡议提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的发展计划,主张以合作贸易为主导,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大力弘扬“和平合作、包容开放、互学互鉴、互利互赢”的丝绸之路的精神,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2.1 “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庆机遇

重庆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是通过渝新欧连接。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和内陆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具有“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战略连接点的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下,将会成为开放前沿地区。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抓住难得机遇,2014年12月,重庆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将重庆建成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该意见指出重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三大目标:大幅提升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能力;全面建成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加快建成和实现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3]。

重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具有重要的任务,即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增强战略支点辐射功能;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城市群建设;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2.2 重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挑战

在享有发展机遇的同时,重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面临着巨大挑战。根据《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显示,重庆力求构建建设长江中上游的交通枢纽,着力在铁路、水路为主干,公路为基础,实现“铁、公、水、空”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但是重庆地区物流产业相对分散,还没有形成抱团发展的趋势,甚至局部出现了恶性竞争的情况。特别是缺乏具有竞争的物流企业,没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物流公司,比如现在重庆有8000多家物流企业,但是进入全国百强的只有2家,所以这些都还需要去大力发展。此外,重庆需要继续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更加便捷的交通网、信息网和水电网,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资源和资金等。

重庆与周边地区制度、文化、经济差别较大,需要花大力气整合资源。重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长江经济带沿江、沿线以及周边地区的合作和交流。主要表现为各国和地区的金融、文化、货币、劳务、海关等制度,需要减少贸易壁垒简化通关规划、完善过境手续,克服官僚作风等。

重庆与周边地区缺乏长期和稳定的协商和沟通机制,也没有进一步达成战略共识,还需要搭建沟通桥梁,共同推进“一带一路”互惠互利建设。因此,重庆也在试图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统筹机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融入大局中去谋发展,在服务大局中做提升。

3 渝商文化对于重庆“一带一路”发展的激励作用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渝商需要抓住机遇,练好内功;发挥优势,主动融入,发扬“重信重义、自强不息”的精神,促进重庆科学发展,为社会和谐做出贡献。

3.1 开放包容,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渝商文化具有包容性,这不仅其群体多元,更体现了引领西部开放风气的先河的包容气质。重庆很早就是对外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也是改革开放后内陆最早的开放城市之一。早在1891年,重庆就成立了海关,建码头、修仓库,纳入到全球化的轨道中,可以说,渝商文化市开放包容的文化,为重庆“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4]。在“一带一路”的大时代同时也要欢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地区企业到重庆投资,加快内陆高地开放高地建设,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的高度、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贸易服务的方式和领域。渝商开放包容文化,也可以让重庆更加快速融合到“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浪潮中,不断促进产业升级,也不断吸收外来商业文化,先进的管理经验,广纳空间资源,促进先进技术吸收和产业优化升级。可以说,渝商新时代的包容精神也是对丝路精神的重要体现[5]。

3.2 重诚信,加强长江经济带地区合作

渝商文化中重诚信的精神是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国与国之间进行商务合作基础,只有诚信经营,才能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取得共赢。在“一带一路”规划中,重庆与外界的联系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比如重庆市政府要求加强与沿江地区产业的互动,承接沿江产业转移的高地;与四川合力打造三大走廊,即汽车、IT、都市消费品产业走廊,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走廊,特色资源加工产业走廊。与贵州联合开展煤电产业合作、旅游休闲度假、现代农业等产业合作,实现与周边地区、沿江地区差异化的产业合作。总之,在重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渝商文化的诚信精神,将有利于重庆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更好地发挥重庆地区的潜力。渝商可以资本、技术、人才、文化等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提升整体竞争力。

3.3 自强不息,加快重庆全面方面的建设

渝商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商业精神应投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企业家不仅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种奉献精神的群体。广大渝商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之中,把国家利益和企业理论紧紧连接在一起,不会受到功利主义的约束,一起为社会贡献更多效益,体现了爱国情怀和回报社会的责任与担当。渝商需要秉持大胆搏击的精神,勇于走出重庆,走向“一带一路”国家,在带动重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注了活力和生机。渝商既可以拓展产品市场,用活、用足、用好国家和重庆市出台的扶持经济政策,调整产业布局,拓展新兴市场;也可以投入内陆开发高地建设,为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做出贡献。

4 结语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自信的源泉,也深刻影响着一个民族前进的方向。渝商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然会影响着未来渝商的发展方向。渝商需要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在渝商文化的引领下,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中,也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猜你喜欢

经济带一带重庆
重庆客APP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视觉重庆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