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保障房市场及中资企业市场应对探析
2020-11-28陈志峰
陈志峰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81)
1 引言
沙特阿拉伯住房部保障房项目群是沙特“2030愿景”框架下的重大项目之一,为满足国民住房需求,维持社会稳定,沙特政府大力推动其保障房项目群建设,以期到2030年实现家庭住房拥有比达到70%,可以预见沙特未来的建筑市场空间机遇巨大。同时,沙特地处“一带一路”沿线,其“2030愿景”计划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因此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能否抓住市场机遇,尽快适应市场要求站稳脚跟,值得深入探讨。
2 沙特国别及市场特点
2.1 政局稳定,社会治安良好
沙特属于君主制王国,政局稳定,禁止政党活动,无宪法,《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沙特也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沙特人待人热情真诚,乐于助人,社会治安良好。
2.2 宗教特色浓重,工作效率低,劳工许可
沙特宗教特色浓厚,伊斯兰教是沙特阿拉伯的国教,在沙特阿拉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每周工作5 d,教徒1 d祷告5次,每次祈祷30 min,祷告时当地人都必须要去清真寺做礼拜。女人必须穿黑袍。因沙特气候炎热地广人稀,社会福利好,长久以来养成了沙特当地人的惰性,因此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依靠第三国劳务来解决,从整体来看其工作效率低下。
2.3 市场开放,竞争激烈,业主变更随意性强,管理不规范
随着“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的出台,基建规模开始大规模增长,加之国家整体政局稳定,资金充裕,属于全球为数不多的现汇市场,因此参与企业众多,高度市场化,竞争激烈。沙特多是欧美标准以及当地标准混用,因为是现汇项目,业主强势变更随意性很强,项目管理不够规范。
3 沙特保障房及当地资源配置情况
3.1 保障房项目情况
保障房项目是沙特“2030愿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沙特住房部委托国家住房公司(NHC)负责具体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建设130万套保障住房,任务具体分解到2020年前需完成保障住房30万套。因数量众多,因此分批次陆续开发,根据各个地方政府的需求和规划,分批次进行招标,保障房项目总体来说布置分散,单体套数少。
以某中资企业签署的某一期保障房项目为例,保障房项目由多个地块组成,分布于沙特5个省份12个不同的地区,为“交钥匙工程”,主要为一层的别墅,户型为一居室、二居室、三居室及四居室,建筑面积90~160 m2不等,地块数量由100~500套不等,合同工期根据套数来确定,最短工期180 d,最长工期270 d。
3.2 项目特点及重难点
本项目为常规的低层住房项目,需要大量的施工建造及装修装饰材料,工艺成熟技术简单,属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项目。其重难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施工组织难度大:项目点多面广十分分散,各个地块所处位置对外交通条件、气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当地资源情况迥异,而要这些零散的地块,在极其有限的工期内按照合同规定的严苛要求交付使用,项目的整个施工组织水平决定项目的成败。
审批程序耗时耗力:本项目为精装修项目,装修材料必须全部提交给业主材料工程师查验,各方面性能满足业主要求并通过后才能投入使用。
工期紧迫:本工程工期紧,合同规定工作时间为7:00~16:00,无业主批准,不能在其他时段、夜晚、公共节假日开展工作。炎炎夏日午后,温度超过45 ℃以上,有效施工时间短,施工强度大。
外部工作环境差、质量要求高:沙特气候酷热干燥,在高温条件下,难以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高温条件下混凝土的成品保护、防开裂要求高,如何避免集成施工空鼓现象和混凝土的养护质量是项目成败的关键。
3.3 当地资源配置情况
基础建材:项目周边水泥、砂石、混凝土、钢筋主要材料基本可以供应,交通便利,但各类主材加工厂总体来说生产规模都比较小,年产量有限,如碰到需求高峰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涨价的可能性很大。
当地分包商资源及劳动力情况:当地工程公司为数不多,且对利润率要求高,同时由于沙特本地劳动力的低工效,造成其整体的承包价格极高。
装修材料:因沙特为石油王国,依托石油资源,附属的石化类材料如管材、线缆等量大且价廉,当地采购便利。机电材料门窗、橱柜等加工类材料,电气材料如灯具、线缆、开关、配电箱等,暖通设备如空调、排风扇等。当地生产成本较高,部分依赖进口,价格相对较高。
设备情况:机械设备沙特并无完整的重工业体系,所有大型机械设备大都依赖进口。随着沙特基建市场的不断发展,设备租赁市场资源比较丰富,但价格相对较高。
4 市场营销分析及应对
中资企业的优势突出,同时其劣势也十分明显,简要分析如下。
优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企业走出去的政策非常好,金融及保险政策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坚实保障,中信保的口号“伴您风雨同舟,助您走遍全球”就是一个保障实例。中资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央企普遍属于资源集中性,资产规模大整合能力强,通常实力都较为雄厚,另外国内工业体系健全,各行各业资源众多,尤其是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之一高度发达,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门类众多,各种层次产品一应俱全,加之高度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及发达的物流业,且中国人口众多劳工成本相对较小,中企整体优势较为突出,但近年人工成本逐年增高,其优势已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劣势:华夏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化相较其他文化缺乏对外扩张性,同时也几乎是仅存的从古至今没有被外来文化完全统治过的文化,因此,同全球的文化交融度不如西方文化同世界文化交融和影响密切,加之中企走出去相对较晚,长期在国内形成的项目管理习惯,导致中资企业普遍按照国内惯性思维来履约项目,合同意识相对淡薄,对分包商、供应商、第三方劳务等管控相对粗放;此外,因为中资企业缺乏复合型核心骨干人才,导致技术管理人员过于庞杂,缺乏核心团队,一方面不利于控制成本,另一方面容易给业主造成一种水平不行的印象,导致后期工作沟通中的被质疑和刁难,以及报批报审工作的反复和被动等;同时,因为对国际标准或规范认知不够,对国际惯例了解不够深入,对当地法律、税务等不够熟悉,导致项目发生合同、法律或税务纠纷时被动应对,造成项目的亏损。
基于此,针对中资企业如何尽快适应沙特保障房市场要求,抓住市场机遇,扬长避短来适应市场迅速站稳脚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4.1 充分利用政策及资源优势
房地产行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高度发达,近年来国内工业体系愈发健全,从建筑材料、装修装饰材料、机械设备、监测试验、物流运输,涉及建筑领域的各行各业资源众多,门类齐全,中高低档产品一应俱全,因此非常利于中资企业货比三家,获取物美价廉的供应链,提高自身的商务报价能力;此外,中资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资源集中,资产规模大,整合能力强,融资渠道多样,在里程碑支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较大的金融支持力度。综合下来可以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4.2 全面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中企员工技术功底扎实,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喜欢钻研,经过国内房建及大土建领域多年的锻炼,其施工水平无论是建造还是安装领域,都具备了相当高的能力,作为一个土建施工承包商或者设备供应安装承包商问题不大,但是如果作为EPC总包方,往往面临较多困难。沙特保障房项目相对于国内项目,复杂性要大很多,主要表现为合同条款苛刻、工期紧、业主随意性强,需要在极短的时间批量建成大量的住房;采用的质量标准及技术标准高;合同为阿文及英文双语,如有偏差以阿文为准;咨询工程师多为欧美公司对中国设计方要求近乎于严苛,设计及材料报批报审程序繁杂,工效低下等。因此,需要综合能力极强的国际工程公司才能胜任,然而中企员工普遍面临英文水平有限,对业主要求及合同理解不到位、合同变更及索赔能力弱、风险识别及应对能力不足、国际惯例不熟悉、欧美及沙特标准理解不充分等问题,缺乏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现状。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了适应市场,从企业层面应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战略目标来抓;从人才自身能力建设层面,则需着力提高人员在阿语和英语、招投标、合同谈判及变更索赔、风险控制、当地规范标准的学习应用、国际项目履约、适应和沟通和QHSE等关键环节的能力,有针对性“补短板”、“练内功”,才能弥补激烈竞争及高质量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
4.3 以履约促市场,打造属地化市场履约及经营团队
履约经营相辅相成,选择最合理的项目组织模式,决定了项目履约的成败,履约的好坏也决定了市场是否可持续。因此组织模式的设置和搭建至关重要,它同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息息相关,针对沙特保障房项目,需要结合项目各个地块所在地的资源配置情况,在对不同地块所在地的资源情况进行仔细调研的前提下,分析项目的重难点及关键点,结合承包商自身管理模式和技术管理等优势,扬长避短,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匹配组建最适合项目实际情况的项目组织模式。在履约好项目的同时,通过项目的锻炼、分包队伍的选择、合作伙伴的甄别等,选择配置一套适应沙特本地的履约经营团队,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沙特房建市场虽大,企业走出去固然重要,但是绝不能盲目冒进,故广大从事国际工程的企业及人员,除了苦练自身内功之外,还应多学习借鉴中东国家类似项目的成败经验,稳步推进,依托项目的锻炼不断提高、不断进步,员工尽快成长为懂专业、会语言、熟悉规则、商务能力出色的复合型国际人才,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可以对标国际主流的国际性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