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管理分析与研究
2020-11-28施正协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人民政府
施正协 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人民政府
现阶段,缺乏维护的小型水库在我国各地极为常见,这类小型水库对除险加固存在较高需求,为更好满足这种需求,正是本文围绕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施工管理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管理常见问题
现阶段受资金有限等因素影响,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很容易存在勘察设计不达标、建设标准低的问题,参建各单位也可能因投资量少、施工队伍经验缺乏、没有按技术要求导致出现加固过程中无法取得预期效果。此外,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管理问题还可能出现于材料不达标、工期滞后、施工不按技术要求施工等方面,这类问题多与工程造价、前期的准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紧密联系,工期和质量因此受到的影响必须得到重视。
2.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管理策略选择
2.1 前期规划策略
2.1.1 统一组织
统一组织指的是小型水库管理部门需结合除险加固工程实际,针对性建设除险加固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的资金筹集、迁移、拆迁、征占地等工作,工程的项目法人也需要由此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2.1.2 夯实基础
夯实基础需围绕小型水库安全鉴定、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规范展开。小型水库安全鉴定工作需由专门成立的安全鉴定工作小组负责,选决有资质的水利工程专业队伍,通过收集建设资料、现场检查水库建筑物及运行管理现状,即可完成综合评价工作。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规范需科学编制除险加固设计文件,贯彻“综合治理与除险加固相结合,工程管理与项目实施相匹配”的原则,以此保证设计的合理性,确保施工质量,相关水利部门也需要派出专家对设计进行审查,针对性提出审查意见。
2.1.3 落实责任
责任的落实需围绕职责的明确、规章制度的制定、资金管理力度的加大展开。对于项目法人来说,其必须对除险加固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投资总负责,初步设计文件的编制和申报、相关手续的办理、招标投标工作、资金落实、组织工程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等工作也需要项目法人全程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需由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工程质量管理的职能部门需由此明确落实到位,以此结合工程实际严格制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竣工验收制度、质量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这类制度需在除险加固工程推进中得到严格落实;资金管理力度的加大需重点关注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和管理,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并严格落实专户储存、单独建帐、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管理的有序推进可由此获得坚实的基础支持。
2.2 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2.2.1 质量责任制建设和落实
为保证施工管理的顺利开展,需建立项目法人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政府部门和第三方检测单位监督的质量控制体系,参建单位均需要在其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在质量控制体系中,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具体的质量管理工作则由建设单位的相关部门负责、监理严格把关,由此结合工程实际,即可合理选择专业技术人员作为驻工地代表,全面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关键部位单元工程与隐蔽单元工程,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完成检查后,各单位还需要基于联合小组进行共同检查,以此完成质量等级核定,同时完成验收签证手续办理。还应基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施工资料整理,实行总监负责制,并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关键部位单元工程、重要隐蔽单元工程、土方夯实回填、混凝土浇筑等环节的旁站监理也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以此保证各类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此外,“施工操作规程”、“质量检测制度”、“工序验收标准”、各工序“三检制”的严格落实同样需要得到重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的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可由此得到较好保障。
2.2.2 严格开展检测工作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检测工作需围绕平行检测、第三方检测展开。在平行检测的落实中,需基于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原材料、中间产品、工程实体的质量检测,施工单位制作混凝土和砂浆试块的过程需由监理单位全程参与,送检也需要由现场监理人员陪同,监理单位需由此积极参与到跟踪检测和平行检测工作中;第三方检测需由具备资质的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负责,项目法人委托的单位需要得到主管部门认定并通过审查批准,具体检测工作还需要遵循相关规范要求,检测单位需对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并适时提供检测报告,在报告由项目法人确认后,最终将作为审查批准。
2.2.3 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同样属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招投标前期就要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履约保证金和进度款的拨付,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工期,具体管理需围绕工程设计审查、工程计量管理、工程价款支付展开。工程设计审查主要用于设计变更的规范,施工图纸审查需由建设单位组织专家负责,设计单位需基于审查意见反馈进行设计修改。施工图技术交底需由监理单位负责,相关技术问题也需要由此解决,以此保证施工质量。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设计单位需派出驻工代表,并在设计变更出现后参与到“设计变更通知”的签发等工作中,设计变更的落实需在项目法人同意后进行。如出现较大、重大设计变更,需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要求,并在必要时上报上级部门,在上级部门同意后落实;工程计量管理需围绕按实计量支付展开,合同外增加工程的签证认可需由建设单位现场代表、设计单位代表、现场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共同参与,并得到项目负责人的认可。合同外工程计量支付需在决算审计后进行。此外,工程量的上报、复核也需要得到重点关注,以此保证其能够更好作为工程付款的依据;工程价款支付需基于合同制管理展开,各单位的法律责任和工作职责也需要基于相关合同或协议确定,以此合理使用、有效控制资金,即可真正实现专款专用,工程款的分期、分批按进度支付属于其中关键。
2.3 其他策略
施工队伍的合理选择与工程档案资料的高水平管理同样直接影响工程施工推进,两方面工作必须得到重视。
2.3.1 施工队伍选择策略
在实行公开招标制的过程中,需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编制招标文件及评标办法,上报上级部门,评标工作应在纪检监察人员全程监督下进行,并在网上公示中标结果;施工队伍的科学选择同样极为关键,因此需选择施工能力较强、信誉较好的施工企业,并保证其拥有水利工程总承包三级以上资质,如除险加固的小型水库属于小(一)型水库及重点小(二)型水库,企业需具备总承包二级以上资质。结合公开招标,还应对施工企业的信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队伍资质开展全面评比。
2.3.2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策略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需围绕职责明确、全过程管理、资料编制规范展开。通过建立各参建单位组成、项目法人负责的档案管理网络,即可明确档案资料管理机构,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需由各单位专职人员负责;工程档案资料全过程管理需重点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工程建设过程中资料的积累、形成、整理需得到重点关注,具体工作需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在工程前期工作阶段,建设单位应负责管理类资料的收集,包括设计基础文件等,施工过程所形成的资料则主要由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各自收集、整理,最终交付建设单位,统一归档需在专职人员验收合格后进行;资料编制规范需围绕竣工图展开,以此以设计施工图为基础,结合设计变更实际情况,对竣工图进行重新绘制,需保证竣工图整洁、清晰、折叠规范,且竣工后的实际情况能够得到真实反映,并通过监理单位审核。
3.结论
本文涉及的前期规划策略、施工质量管理策略等内容,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施工管理路径。为保证除险加固工程的更为顺利开展,施工各环节的细节管理同样需要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