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路径研究
2020-11-27朱书云
朱书云
摘要: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也将因此发生变化。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意识淡薄、制度不完善等長期存在的问题,探索新经济的资产规范管理路径和措施,改善现有管理模式,让固定资产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对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经济;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策略
引言
固定资产是发展事业单位的基本物质保障,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经济时代,国民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并驾齐驱,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却因国有资产的不断扩大而面临着新挑战。虽然,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因科技的进步,方法有所改善,效率也相应提高了。但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惯性的影响,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方面依然存在着管理和核算意识淡薄、管理制度机制不健全、信息传达不及时沟通不畅、财会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改善,将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固定资产利用率的降低。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不到位或者效率低下,不仅会浪费大量的资源,而且也将对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探索新经济环境下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改进措施和方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事业单位提升管理水平,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内涵变化
固定资产管理分为账面管理和实物管理,与单位的账务管理关系密切。固定资产管理包括了固定资产的采购、登记、使用、分配和处置等内容。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定义做了略微调整:
其一,将内部的固定资产由事业单位持有变更为政府会计主体在开展业务或相关活动时,固定资产可以为其所用,并且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这一提法阐明了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控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原因,也提高了其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如现行的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增加到了1000元以上,而专用设备的价值标准则确定为1500元以上。满足相关条件的设备即可纳入固定资产中加以核算。此外,政府会计主体参与后,大量和固定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有可能因政府主体而流入,但其与固定资产本身的确认,不会因此而产生直接的冲突;
其二,新会计准则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方法简单化,重新确定了固定资产核算的步骤,为其提供了有效的实施工具。旧会计准则体系中,对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成本确认内容阐述全面,对租赁价款、运输保险费、税费、调试费等对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影响较大的因素都做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和规定。新会计准则,则化繁为简,明确其成本按照其他相关的政府准则来确定,以最大限度地简化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其三,增加了不计提折旧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由政府会计主体确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如,新会计准则将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列入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范围。而且规定,土地资产折旧的年限可以根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当前使用状况和使用性质自行判断。
此外,在新的会计准则中,对政府会计主体中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也做了明确的规定,服务、损耗、礼仪等因素成为确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重要依据,由此杜绝了各大事业单位同一类目下使用年限核算出现较大差距的情况。
二、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现状和问题
新经济时期,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推动着经济持续增长。新会计准则的导入与贯彻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维模式建立,也是事业单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会计准则体系的重要创新实践。在新的会计准则引导和新兴技术参与下,固定资产核管理和核算效率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新的会计准则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意识较弱
一直以来,事业单位不太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在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中时常被忽视。相关的工作人员管理意识不强、责任心较低,没有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在定期的固定资产核定工作中也敷衍了事,进而出现了许多占用、滥用、误用固定资产的情况。资产的利用率较低,运营的成本和损失加大,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效益和发展。
(二)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制度欠完善
制度是具有权威性、引领性和约束性的组织行动规范。财务制度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完整性,决定了固定资产的运行效率,及其管理和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但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运行效率较低,未对购置物品和报废处理制定必要的、明确的标准,单位在制定购买计划时,又缺乏科学规划和合理的成本控制。采购时出现重复购置、超标准购置的不合理情况,导致大量固定资产闲置,加之相关约束和协调机制缺失,管理薄弱,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进而造成严重的资产浪费。同时,由于控制流程不规范,在做固定资产管理清查时容易受主观影响,形成内部人的控制局面,难以保证清查的真实性,进而难以获得进一步处理的充分依据。
(三)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待加强
在各大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编制不合理,缺乏招聘、培养计划,在岗的财会人员素质往往达不到职位要求。财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其所在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工作质量。未经过全面而系统的财会学习,也缺乏对新制度的培训,无法胜任难度较大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新经济的发展,无论对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个人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四)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虽然大多数事业单位已经采用信息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进行录入和统计等的管理。但平台不能动态展示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采购、日常维护、处置、报废等环节的详细信息缺失,平台有待完善。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和国资处的信息系统不能对口统一衔接,导致国资处也不能及时掌握预算的额度,信息难以查询和分析,进而会发生超额度的固定资产购置。此外,事业单位内部沟通渠道不畅,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对等,将大大降低经办人的办事效率,也容易滋生利用政策漏洞而“钻空子”的腐败、违规等现象,加大了固定资产的核算难度。
三、新经济时期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优化路径
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其管理效果与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服务能力也是相辅相成的。把握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使之保值增值,实现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使用率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新经济时期,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意识
要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做好管理和核算工作,首先就应树立管理意识。管理者要能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管理思维和方法,改变“重投入、轻管理”的做法,树立大局意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运用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和人本意识,认真的分析所在组织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在管理的实践中,用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去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制度。同时,也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的宣传和管理、核算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参与意识,让其真正认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要想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才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首先需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和会计准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等的相关规定。其次,需要明确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做到责权明晰、责任到人。再次,完善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各项制度,制度范围和内容应涵盖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维护和租赁等正规资产运行周期的各个方面。通过新制度来规范核查、清查固定资产,做到流程规范;建立健全闲置固定资产的共享机制,通过支付使用等方式提升闲置的固定資产的利用率,使之有效运行。同时,还应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或者团队,提高内部的监督力度,以有效管控风险。
(三)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宣传和培训。集中组织内外的优势资源和师资力量,通过定期培训、业务交流座谈和管理实践现场指导等方式,强化财会人员的道德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提升财会部门的整体素质。人员的培训首先需要制定行动指南和执行方案,并将其细化到每月、每周、每日,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连续性。增强事业单位财会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意识,提升其核算能力,以确保其在新的会计制度下能有效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做好组织的人才储备工作。此外,还可以将固定资产管理绩效与财会人员的薪资直接挂钩,以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在新经济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互联网+”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连接事业单位各个部门,有效连接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和账务管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沟通平台和固定资产共享机制,通过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信息传达模式,保证固定资产事务同账务资产一致。同时也可以将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及时传达到相关部门。这既能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也能给各相关单位提供固定资产信息,共享闲置的设备,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结语
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是保障日常经济工作和经营活动开展的基础,也是衡量该单位的经济规模和经济能力强弱的标准。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能使事业单位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和新的会计准则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水平需要树立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意识,需要构建全面、细致而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制度,需要提升财会人员专业水准和整体素质,需要加强内部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这不仅是贯彻落实新准则,克服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困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财政资金的合理配置,提升事业单位竞争力,持续长效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有关负责人就印发《政府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等四项具体准则答记者问[J].财务与会计,2016(16):6–9.
[2]黎绍凯.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证分析[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3]唐琳.科学化管理固定资产的相关探讨[J].大科技,2020(8).
[4]宋小霞,王佳颖.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中国市场,2020(16):105–106.
[5]王秋英.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在新制度下的管理及核算策略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8):116.
[6]樊宁霞.关于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7(34):39–40.
[7]章世娇.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9(2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