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薪火相传的龙窑之美

2020-11-27暨志平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柴窑龙窑建盏

暨志平

摘要:现代陶瓷烧制技艺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现代建盏烧制技术的不断革新,让建盏的艺术魅力越发的多姿多彩。我虽然有多年的电烧经验,但是传统的龙窑柴窑特有的润泽与天然的气息,古朴典雅与内敛的气质让我深深着迷。相比电窑的“高”可控性和“高”成品率,柴窑的“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魅力才更吸引人,龙窑柴窑更能找到建盏的灵魂与魅力。

关键词:龙窑;柴窑;建盏

一、龙窑的前世今生

窑炉是陶瓷由泥胚向瓷器转变的摇篮。数千年来,古人为烧制出精美的陶瓷发明了许多种窑炉,新石器时代以前,还没有专门的窑炉烧制陶器,那时候直接采用露天烧制的方法,后来开始挖坑烧制,这都属于无窑烧制。无窑烧制的陶器为粗砂陶,质地疏松,且易碎,因此出土的新时期时代之前的陶器多为碎片,很难有拼成完成器型的。之后诞生窑穴式烧制,窑穴分为横穴窑和竖穴窑。横穴窑与竖穴窑都由火膛和窑室两部分组成,其区别在于横穴窑火膛位于窑室下侧方,而竖穴窑火膛位于窑室正下方。随着烧制技艺的不断发展,窑炉便应运而生,窑炉的形状又发展出各种形式。窑炉根据形状可分为圆窑、龙窑,圆窑又被成为馒头窑,自宋以后开始烧煤,是最早以煤为炉料的陶瓷窑,有全倒焰与半倒焰之分。这种窑在北方建造较为便利,北方定窑、钧窑、磁州窑遗址发现的馒头窑数量相当可观。在景德镇地区所用的“蛋壳窑”也是圆窑的一种形式。而龙窑又称长窑,是一种半连续式陶瓷烧成窑,利用山体天然走势建筑,于地表面构筑了长条形“龙窑”,因盘踞山地间状似龙而得名。龙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以杂柴、松枝等植物为燃料,窑内火焰多平行窑底流动。龙窑还被誉为“青瓷与黑瓷的摇篮”。

龙窑的基本结构

龙窑分为窑头、窑室和窑尾三个部分。窑头的头部一般是圆的,在窑头的中下方有一道狭长的门,这个“门”叫做火门,火门下方紧贴窑底的位置有一个或方或圆的通风口,正是火膛进风的主要入口。杂柴、松枝等植物燃料从窑头正面的火门进入燃烧室,同时空气经过通风口进入燃烧室,使燃料充分燃烧产生热量为窑室加热。

窑室是装泥胚的地方,是龙窑最关键的部位。虽说窑身越长产量越高、但是随着窑室长度的增加,温度与烧制火候越难掌控,成品的数量就难以保证。考古数据显示,古代龙窑少有超过50米的。在窑室的底部一般会铺一层砂或者炉灰,来保护窑底和防止匣钵移动。窑床两边有墙,墙上开有窑门,便于装窑和出窑。在窑室的最后面有一堵墙,这个墙叫挡火墙,其作用是为了防止窑内火焰流动过快,增加火焰与胚件的接触时间,达到提高窑内温度的目的。

窑尾在窑室的后方,并设有烟囱。烟囱可以增加自然抽力,便于提升窑内温度,这也是建窑能够实现还原烧的关键技术之一。

龙窑的分类

龙窑又可细分为单室龙窑和分室龙窑,早期的传统龙窑为单室龙窑,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一体式通天龙窑”的前身。其更像一根烟囱,细却不长,坡度不变的情况下,窑越长温度可上高的区间越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瓷器需求量的增加,龙窑也越来越长。除了单室龙窑,还有分室龙窑,也称“隔舱式龙窑”。即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墙底设有小孔,利用挡火墙分隔出来多个窑室,窑室与窑室之间是相通的。

龙窑柴窑

龙窑柴窑是一种古老的烧制方法,烧窑的主要燃料是木材,烧制时需要罩住泥胚,将木灰与火隔离开,避免窑灰落在泥胚上,使成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柴窑作品体表的色泽完全来自土胎、火候的交融。尤其是建盏的色釉,没有任何的装饰技法,完全是釉土在1300℃+的高温与还原气氛中随机变化而生成的,在出窑之前总是保持着神秘。

二、柴窑之妙与龙窑之美

现代建盏的烧制技术日益成熟,炉窑的种类也变得多样,从烧制技艺的区别看大致可分为三类:电窑、电气窑和柴窑。其中电窑和柴窑是现在建盏制作过程中常用的烧制方法。我虽然有多年电烧建盏的经验,但是对建盏烧制工艺中最古老且传统的龙窑柴窑一直有一种情节。电窑虽然也能烧制出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作品,而且稳定性好,成品率相对来说比较高。然而龙窑柴窑这种“泥火天成”的传统烧制工艺,有其特有的润泽与天然的气息,以及古朴典雅的内敛气质。陶泥与釉水在炉火中接受柴与火的洗礼而产生蜕变的过程,无不叫人迷恋与向往。龙窑柴窑的魅力就在于:尽人事,听天命,把所有的工序完美完成,然后就等待天赐的惊喜……

柴窑之妙

柴窑作为一种原始的陶瓷烧制工艺,它区别于气烧和电烧。柴窑所追求的就独特性就是源自烧它造过程中的“不可控”性。大部分的陶瓷制品的釉色都是来自陶瓷艺人的绘制、雕琢,然而建盏却与众不同,其丰富的色彩与纹理的变化源于胎土和釉水中的铁元素在炉内的还原与氧化过程中随机组合。柴窑过程中的独特性和不可控性与建盏色釉的形成过程不谋而合。两者的天作之合,诞生了“独一无二”妙斧神功。

由于龙窑柴窑建盏独特的烧制技艺,即便是同一时间的相同原料、用同一个窑口烧制,出窑后也不会有一模一样的两只盏,每一只都有独属于自己的魅力;由于柴窑建盏的烧制难度高,加上建盏矿釉的特殊性,使得建盏的成品率极低,出精品概率更低,万般无二的斑纹釉色使每一只建盏都独一无二,二者叠加使得建盏量少且独特,因此柴窑建盏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古代柴窯建盏,为了保持釉面光滑,避免产生瑕疵,烧制时会罩住泥胎,不让灰与火痕破坏建盏的釉面。由于人们审美观的不断变化,柴窑时产生的落灰与火痕与釉面自然结合后留下的印记,也就是自然灰釉,恰好成为当代人们所追求的自然美。这种自然灰釉使建盏釉面更加古朴自然,别有一番独特风味,这正是一种自然之美。这种自然美是电烧和气烧无法做到的。

柴窑建盏妙就妙在其不可控制的"独一无二"性,与其他讲究均匀和对称的物件不同,柴窑建盏主要讲究变化和偶发。柴窑建盏釉面变化多端且具有偶然性,所以其釉面有无数种变化的可能;落灰与釉面的结合,使柴窑建盏釉面古朴且富有韵味,釉面自然沉静,古韵十足;窑温的高低变化使纹理釉色变化较大,层次丰富,质地粗犷而有力,整盏给人以浑厚古拙的美感。

龙窑之美

早在宋朝时期建盏就采用龙窑来烧制,龙窑一般依山而建,是半地穴式的建筑。这样的特殊建法,是为了更好适应柴窑。建盏的烧制工艺核心魅力不仅仅在于龙窑的烧制过程,还有龙窑的建造结构。龙窑依山而建、倚靠山体使窑身具有一定坡度,能够以自然抽力控制入窑的空气和火焰。柴火在窑头的燃料室被点燃,火势在空气作用下自然流向窑尾,而窑身自然倾斜所产生的抽力在窑腔中很容易产生副压,便于火焰层层蔓延。有效控制窑炉内的烧成气氛,从而保证建盏的烧成质量。并且在封闭区间使用木柴燃料,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消耗氧气,也有助于还原气氛生成。

在龙窑烧制的过程中匣钵和燃料的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龙窑内匣体的使用一方面增加了装窑的数量,另一方面为窑内的布局提供了便利。匣体的摆放十分考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不仅可以引导火焰的走势,还可以为匣体内营造相对稳定的环境氛围。每一只匣體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空间,这也为“入窑一色,出窑万千”这一独特魅力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此外,龙窑柴窑所用的燃料一般为建阳当地的松木,松木油脂丰富,燃烧所达到的高,燃烧后烟气浓重,为建窑建盏的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使龙窑所烧出的建盏釉面油润、自然且细腻。

传统龙窑烧制讲究“一满二烧三歇火”,即匣体满窑、投柴窑炼、适时熄火,这个时间往往持续5-7天。龙窑添柴的节奏和窑内温度的变化关系到这窑建盏的成败以及是否有曜变。升温期间窑火持续不断燃烧,往往72小时需要不眠不休的投柴,而后还要耐心等待冷却之后,方可开窑见证奇迹发生。一捧陶土在经历熊熊烈火的燃烧之后,幻化成耀眼夺目的人间极品。犹如人生,经历了千锤百炼方可成大器。

龙窑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在炉火温度提高的同时,龙窑还能够较好控制还原焰,满足宋代建窑建盏烧制1300℃+的高温与还原气氛,为建盏独树一帜的铁系结晶釉和铁胎的烧结提供可能。福建省建阳区水吉镇大路后门建窑遗址中有一条北宋龙窑,该窑长达135.6米,被誉为世界之最,至今保存完整。一次可以数万只,可见宋时烧制规模之大。这条龙窑便是“分室龙窑”,分室龙窑,又名隔仓式龙窑,其不仅调温方便,可以快烧,能够长时间地维持强还原气氛,促成精美的铁系建盏斑纹形成。

隔舱龙窑,顾名思义由一节一节窑仓组成的像长龙一样的窑称为隔舱龙窑。通常烧制建盏的隔舱龙窑有五节的、七节的、九节的、十一节的、十三节的等等。烧制隔舱龙窑也是从窑头开始烧起,它和一体式通天龙窑区别之处在于每一节中间会有一道隔火墙,墙的底部会留火路,将两边窑仓连接起来。隔仓式龙窑的火势不用于一体式通天龙窑的火路是从窑底平行运动的,而隔仓式龙窑的火势是从每一个仓节的底部到顶部再回到底部,从底部的烟道到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因此,烧隔舱窑需要一节一节的去烧。隔舱龙窑的每一个仓的空间相比一体式通天龙窑的空间较小,所以,隔舱龙窑每一仓的温度相对平均,有经验的师傅还会在隔舱龙窑的窑头和窑尾去做强还原,能有更好的还原氛围。能烧出像一体式通天龙窑一样油润且很有窑气的釉面,也能呈现出强还原下的“兔毫”“油滴”甚至还会出现“银油滴”“银兔毫”。烧制隔舱龙窑所呈现出的釉面相对来说能更整齐,更丰富。隔舱龙窑的每一节的温区相对平均,在每一节窑仓中更容易批量呈现出好的釉面。

隔舱龙窑改善了烧制过程中窑炉氛围与温度的可控性,这是历代建盏手艺人的智慧结晶。

三、结语

龙窑柴窑是传统的制盏工艺,是人与窑的对话,更是火与土的完美融合。是运用原始烧制方法结合而成的美丽杰作。它不仅仅是我们对先人的致敬,也是对前人智慧的传承与发扬。一些对建盏深入了解又喜爱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的盏友们会较喜欢柴窑建盏,毕竟龙窑柴窑建盏更贴近历史,更加有文化底蕴,这也是龙窑柴窑建盏的优势和魅力所在。也是我耗费一年多时间精心打造龙窑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冯先铭.中国陶瓷史[M].文物出版社1982.

[2]叶兴勇,浅论柴窑建盏的美学特征[J].东方收藏,2019(10).

猜你喜欢

柴窑龙窑建盏
浅议龙窑的结构特点及其烧制优势
浅议龙窑烧制与龙泉窑之烧制技术改进
罗诗彬龙窑作品欣赏
建盏的新发现
宋代建盏的科学研究
五代后周柴瓷柴窑研讨会在洛阳召开
建盏之初探
从文化内涵解读建盏之美
柴窑最贵,世不一见
古陶瓷界千年之谜“中国瓷皇”柴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