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敷贴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呃逆的研究

2020-11-27杜鹏鹏施伟华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栓塞原发性肝癌

杜鹏鹏 施伟华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科 226001

呃逆是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常见并发症,现代医学称为膈肌痉挛,为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受刺激后引发的呼吸肌收缩,化疗药物及肝脏暂时缺血刺激膈肌神经反射,进而引发呃逆[1]。长时间呃逆可对呼吸造成影响,也会引发食物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也可引发食管及胃黏膜撕裂出血[2]。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呃逆,对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价值。西医常规治疗该症有效率较低,还可能导致呃逆反复发作,不良反应较多。中医对呃逆的认识较早,且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本研究将穴位敷贴联合针灸用于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呃逆中,旨在观察其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呃逆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入组的4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3];②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出现呃逆症状;③年龄<80岁;④经刺激迷走神经等治疗后无明显缓解;⑤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②无法使用穴位敷贴或针灸者;③术前即出现呃逆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注射甲氧氯普胺(国药准字H41020322,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0mg/次,每8小时1次,5次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穴位敷贴联合针灸治疗:①针灸:选取内关、中脘、公孙、太冲、足三里等穴位,进行相应皮肤消毒后,直刺快速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将艾条剪为5cm艾段,艾段一端中部扎小孔,另一端点燃,将其一侧挂在毫针末端,燃尽后再挂1段。②穴位敷贴:针灸结束后,选取相同穴位进行敷贴(上海威尔帖穴位贴,由上海威尔医疗保健厂研发),24小时更换1次,1次/天,5次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治疗后效果进行评估。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时,采用自制呃逆临床症状评估量表根据呃逆持续时间及发生频率、情绪状态进行评估,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01,信度为0.723。呃逆<5次/分钟,患者可耐受,不影响进食为3分;呃逆6~10次/分钟或<5次/分钟但是患者难以耐受,对进食有影响,计6分;呃逆>10次/分钟,或6~10次/分钟但患者无法耐受,伴有胃食道反流,计9分。③记录两组患者呃逆症状缓解时间。

1.5 疗效判断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的相关标准进行疗效判断,该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824,信度为0.765。疗效判断标准:显效:呃逆消失或症状评分下降6分以上,随访7天无复发;有效:呃逆持续时间及发作明显减少,症状评分下降3分,随访7天无明显加重;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明显比对照组总有效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对比 单位:例(%)

2.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3.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且死亡率高。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但术后受肝脏暂时性缺血及肝包膜肿瘤等因素影响,可刺激膈肌神经反射及膈肌痉挛,进而产生呃逆[5]。由于肝癌患者多次栓塞,原来不参与肿瘤供血的膈动脉参与肿瘤供血,进行膈动脉栓塞后,会因膈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膈肌缺血性痉挛,引发顽固性呃逆,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难度大,严重影响患者预后[6]。因此,探讨有效方法尽快缓解呃逆症状是目前研究的焦点。

注射甲氧氯普胺是临床常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呃逆的方法,甲氧氯普胺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促进胃肠运动,增强下段食管括约肌张力及收缩幅度,使食管下段压力增加,阻滞胃-食管反流,从而促进胃体排空[7]。但研究发现,注射甲氧氯普胺治疗呃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可导致病情反复,发展为顽固性呃逆[8]。

中医认为呃逆为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且声短而频、不能自主。呃逆病位在胃,病机为胃气上逆,治疗应以和胃降逆为主[9]。本研究将针灸联合穴位敷贴用于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呃逆治疗中,显示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症状评分也较对照组低。本研究所用的我院自制呃逆临床症状评估量表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确保信度及效度达到相应标准。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针灸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呃逆的效果优于注射甲氧氯普胺。针灸与穴位敷贴选穴时,选取心包经络穴位内关,针之有宽胸理气、和胃止逆之效;胃之合穴足三里,针刺该穴有和胃、降逆之效;公孙为脾经络穴,可健脾益气,与内关相配能通胃心胸,有宽胸利膈,和胃降逆之效;太冲为肝经原穴,有疏肝理气之效;中脘为八脉之任穴,有和胃、止逆之效[10,11]。针刺以上穴位后进行艾灸,能起到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之效,有助于脾胃气机升降。针刺后再予穴位敷贴,药物可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至脏腑,起到调节脏腑气血、扶正祛邪之效[12]。穴位敷贴时,药效缓慢渗入,持续时间长,可进一步增强降逆和胃之效,且能持续起效,从而起到有效控制症状、减少复发的作用。经现代研究显示,针灸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环,通过对神经刺激,能缓解膈肌痉挛,从而起到改善呃逆症状的作用[13]。针灸与穴位敷贴均可起到舒缓作用,作用于中枢系统能抑制神经活性,起抗痉挛作用,进而达到抑制膈肌痉挛的目的[14]。有学者[15]研究显示,穴位按摩与针灸治疗肝癌术后呃逆的有效率达92%,且复发率低,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进一步表明穴位敷贴联合针灸用于肝癌术后呃逆中效果满意,也利于患者预后。

综合上述,穴位敷贴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后呃逆效果满意,可快速缓解症状,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栓塞原发性肝癌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肺隔离综合症经皮导管血管栓塞术1例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