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为例

2020-11-27董铮徐德刚项东升湖北文理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我院竞赛计算机

文/董铮 徐德刚 项东升,湖北文理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而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途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湖北文理学院《关于全面推进湖北文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意见》中指出,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全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切实提高和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

1 双创目前面临的现状及需求

伴随着“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不断推进,计算机专业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十分宽广的平台及就业机会。同时随着信息化脚步的加快,社会对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要求不断提高,尤其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创新素质,而这些在高校长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都是较为缺乏的。为此需要在计算机类人才培养中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 辩证分析

创新与创业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创业是为创新提出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其成功与否与创新时期的基础是否牢靠有着密切的联系。创新是对社会活动发展的理解与改革。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创造和创新,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的创业。培养创新与创业为一体的“双创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现阶段如何将创新创业这种思想贯穿到日常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自觉”行为是我们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2.1 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

树立明确的目标对学生的成才、成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需要树立人才的目标导向,即培养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具备计算思维以及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计算机相关应用系统(尤其是其中的软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工作的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计算机产业高级应用型人才。尤其是计算机专业具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特性,更要做好引领学生做好专业课的拓展,向交叉学科方向发展。

2.2 建立“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双创型”人才需要多元培养方式。针对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际,对人才培养方案做了以下修改和补充。

强化学生自主创新和自我发展机制。进一步完善弹性学制,大一通识教育,大二尊重学生的选择、兴趣和爱好,分流分专业培养、分级教学、分层教学,扩大学生自主选课程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和积极性得以加强。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首选是要加强专业实践实习教育,奠定宽实的基础,尤其是编程能力,为此,我院为各专业开设程序设计基础实践课程,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其次是加大各课程之间的纵向联系,加强课程之间衔接;开设人工智能基础实验与实践,培养学生对前沿学科的了解,追踪当前社会流行的趋势。

2.3 改善教育教学模式

培养创新创业型双创人才需要大胆革新教育方式。教学方式必须实现向知识传授与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方向发展,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下,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推陈出新,教学方式应向多样化、全面化方向发展,云课堂、翻转课堂、微课等多种教学方式应根据不同场景灵活开展,同时需要教师能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与学生进行分享,并通过各种形式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从中受益。

加强学生问题意识和计算思维的训练。现代社会需要创新思维,尤其是敏锐的洞察力、颠覆的创造力精神和扎实的基础能力。学生从初中、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中走来,需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权威知识向批判思维和主动质疑中学习的转变。

2.4 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教育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个教学环节。以我院物联网专业为例,当前智能家居、智能电器已融入日常生活,如何更加便捷的对物品进行“智能”控制、“精准”控制,就需要学生以掌握相关硬件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以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作出一个个实际产品为目标,这也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必要举措。

同时结合《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相关要求》,借鉴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出基于计算机工程专业实践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融入自身的相关工作中,我院特别聘请了一批双师双能型教师,从而弥补我院教师不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的不足。其次要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尤其是计算逻辑思维、算法思维、网络思维、系统思维的培养。以课内教学为主线,课外创新活动为推手,弥补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缺陷。

2.5 改革管理体制

学院始终如一地坚持对在学生科技活动与学科竞赛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师生进行重点奖励,坚持“校进院退、校退院进”,坚持奖励与扶持政策的延续性。学院的校内实践平台由大学生创新中心、计算机创新实验室和日常开放实验室等一起构成。其中,大学生创新中心主要用于满足各种学生科技活动与学科竞赛的需求;计算机创新实验室主要用于满足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的会员培养与开发活动的需求;日常开放实验室由计算机实验中心中合适开放的教学实验室充任,对全院学生开放,用于满足同学们日常进实验室进行实践的需求。参赛获奖除按规定评选学校奖学金外,学院还对学科竞赛中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宣传和奖励。这种始终如一的奖励与扶持,为我院学生科技活动与学科竞赛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证。

2.6 强化学科竞赛

以学科竞赛为载体,努力推动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在赛前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尤其是通过几年参加竞赛,发现有些同学以是否获奖作为参加的理由时,需进行相关引导,强调平时对知识积累再创新的重要性,使部分同学少了一份“功利心”,多了一份“平常心”。近年来,以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大赛、全国物联网设计大赛、专利等为载体,积极帮助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团队,获得各种科技竞赛20 余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0 项,获批专利12 项,软件著作权15 项。

3 结语

针对当前双创背景,计算机类人才培养应着眼于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学科特色,优化教学环节,改革管理顶层体制,设计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改革之路。

猜你喜欢

我院竞赛计算机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创新思维竞赛(3)
计算机网络安全
创新思维竞赛(6)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