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山区朝天椒套种甘薯栽培技术
2020-11-27张天翔徐小明陈振东林宗铿马求凤
张天翔,徐小明,陈振东,林宗铿,马求凤,周 华
(1.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1;2.宁化县农业农村局,福建 宁化 365400)
宁化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全县以丘陵和山间盆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18 ℃。宁化县辣椒种植历史悠久,19世纪50年代,宁化牛角椒被誉为全国“八大名椒”之一,成为宁化外贸出口的主打产品。近20年来,随着国际、国内朝天椒干品市场的日益兴旺,宁化县朝天椒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宁化出产的朝天椒干品以其色泽油亮、肉厚耐煮、辣度较高的特点而深受国内各地市场青睐。2019年宁化县朝天椒种植面积已达400 hm2,产值超3 000万元,已成为宁化县蔬菜产业新的增长点。为进一步提高当地朝天椒的产量和种植效益,促进朝天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福建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宁化县农业农村局联手结合打顶矮化、双株密植、套种甘薯等技术对朝天椒的栽培模式进行了优化研究,总结出一套朝天椒套种甘薯的高效栽培生产模式。
1 套种模式
1.1 茬口安排
在闽西山区,朝天椒一般1月中旬播种,3月下旬—4月初定植,高垄单行双株种植,垄宽(含沟)1.2 m左右,每667 m2种植2 000~2 500株。套种的甘薯一般于6月中旬进行定植,采用单行种植,每株甘薯位于2株朝天椒中间的位置。朝天椒适时分批采收,可采收至8月末,甘薯在10月下旬左右可以采收。
1.2 经济效益分析
近几年已将朝天椒套种甘薯技术在宁化县曹坊镇、安远镇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2019年的示范面积已达33.3 hm2,示范基地每667 m2朝天椒产量达1 300 kg,比传统朝天椒单作种植增产20%,还额外收获甘薯2 000 kg左右,667 m2总产值可达9 500元。
2 朝天椒打顶密植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结合市场需求,选择高产、抗病、辣度强烈、香味浓的朝天椒品种,如翠椒1号、福建辣椒王等。
2.2 播种育苗
当地于1月中旬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将种子放入55 ℃热水中浸泡20 min,捞出后再于10%的磷酸三钠溶液中浸种30 min,用清水冲洗干净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25~30 ℃的环境下进行催芽,待多数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在塑料大棚内采用70孔穴盘进行育苗,基质采用蔬菜育苗基质,基质使用前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高锰酸钾800倍液进行消毒。
苗期应注意温度管理,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 ℃,夜间温度控制在16~18 ℃,棚内温度高于30 ℃时,需要及时通风或遮阳降温。苗期保持基质的湿度,以表面发白、底部潮湿为宜。幼苗出土15 d后,结合喷水进行叶面追肥1~2次,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移栽前7 d通过适当控水、加大通风量及延长通风时间来炼苗。以幼苗长出6~8片真叶,株高15~18 cm,茎秆粗壮、叶色浓绿、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为壮苗指标。
2.3 菜田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忌与茄科作物连茬,以水旱轮作为佳。移栽前15 d左右,进行深翻晒土或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将60%的基肥撒施于地面,用旋耕机翻耕1次,使肥料与土壤混匀,随后用起垄机起垄,垄上开条沟施入剩余40%基肥,再用起垄机培土覆盖,形成垄宽(含沟)1.2 m、沟宽30 cm、垄高25~30 cm的高垄畦。每667 m2可施用有机肥160 kg、氮磷钾复合肥(15-15-15)40 kg、钙镁磷肥25 kg作为基肥。起垄后及时覆盖地膜。
2.4 移栽定植
闽西山区于3月下旬—4月上旬进行移栽定植,采用单行双株种植。在地膜上开直径12 cm左右定植孔,挖好定植穴,深度以盖过苗坨1 cm为度,穴距45 cm,每穴种植2株。定植宜选晴天的下午进行,忌雨天定植。定植后浇足缓苗水,促进缓苗。
2.5 打顶摘心
辣椒定植成活后,对幼苗进行打顶摘心处理,保留7~8个节位,以矮化植株,促进结果侧枝抽生。
2.6 肥水管理
定植后,视天气和土壤情况灵活掌握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土壤湿润可少浇或不浇水,直到表土见干时再浇水。连续高温干旱应进行沟灌,水面以不超过沟深1/3为宜,土壤湿透后,应立即排干。多雨季节应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坐果前适当控制浇水,进行蹲苗,进入成熟期后也应适当控制浇水,促进果实转红。
移栽后,分别在现蕾期、门椒坐果期、盛花期和盛果期进行追肥,每次667 m2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10 kg。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叶面喷施0.4%尿素+0.4%磷酸二氢钾。
2.7 中耕培土
在植株封垄前,及时去除地膜并进行中耕培土,培土厚度约为5~8 cm。
2.8 病虫防治
辣椒的病虫害防治,应以预防为主,优先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一般每12~14 d喷施1次药物,采果前15 d停止用药。
朝天椒苗期可喷施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1 000倍液或69%烯酰吗啉可溶性粉剂600倍液预防猝倒病、立枯病。定植后的主要病害有疫病、灰霉病、白粉病、青枯病、炭疽病等,用20%唑菌酯悬浮剂2 500倍液或69%锰锌·烯酰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疫病;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乙嘧酚悬浮剂1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4.5%恶霉·福可湿性粉剂700倍液灌根防治青枯病;用25%嘧菌酯悬浮剂1 000倍液或45%咪鲜胺水乳剂1 500倍液防治炭疽病。
虫害主要有茶黄螨、白粉虱、蚜虫、烟青虫、棉铃虫等。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或5%唑螨酯悬浮剂2 000倍液防治茶黄螨;用3%啶虫脒乳油1 2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5 000倍液防治白粉虱;用1%苦参素水剂1 000倍液或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5 000倍液防治蚜虫;用10亿PIB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8 000国际单位/mL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烟青虫、棉铃虫。
2.9 采收
待果实充分变红成熟后及时分批采收,宜在上午露水蒸干后或傍晚进行采收。
3 套种甘薯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用于套种的甘薯宜选择短蔓高淀粉品种,如徐薯22或商薯19。选择4~5节生长健壮、无病虫的薯蔓作为种苗。
3.2 定植
于6月中旬进行套种定植。采用单行栽种,将甘薯苗扦插于垄上2株朝天椒中间的位置,株距45 cm,如图1所示。插栽后及时浇足水。
3.3 肥水管理
定植后10 d左右,每667 m2追施硫酸铵10 kg。定植后90~100 d追施钾肥,每667 m2施硫酸钾10 kg。9月下旬—10月上旬,茎叶生长茂盛期过后,应加强叶面追肥,以保持和延长叶片寿命,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块根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累积。可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间隔15 d,连续喷施2次。
甘薯耐旱能力较强,在与朝天椒套种期间水分管理同朝天椒一致。在朝天椒收获结束后的甘薯茎叶生长高峰期,可适当提高田间水分;至甘薯块根膨大时期,注意控制水分不宜过多,避免阻碍薯块生长。遇干旱时应及时浇水,雨季要及时排水。
3.4 病虫害防治
甘薯的主要病害有软腐病、黑斑病等,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泡薯苗基部预防。甘薯生长前期以防治蛴螬、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为主,可结合施肥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或10%毒死蜱颗粒剂,每667 m2用量5~10 kg。甘薯生长中后期的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卷叶虫、甘薯天蛾等,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
3.5 适时收获
一般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选择晴天、土壤湿度较低时进行收获,收获时要轻挖轻运,减少破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