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分项工程数字化计件模式下的成本管理
2020-11-27唐恩正
唐恩正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事业部 广东广州 510800
1 研究背景
1.1 使用范围广、成本占比大
钢筋因其力学和工艺性能,在建筑工程中用量大,成本高,以建筑工程土建项目为例,钢筋工程费用超过了土建总造价的20%。其中框架结构达到28%-36%,剪力墙结构达到20%-39%,框架-剪力墙结构达到28%-37%。
1.2 机械化程度机低,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施工
钢筋工程工序多而繁,智能化机械参与度低,主要以人机配合操作的简易机械为主,随着人工价格的不断攀升,对人员生命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对人员的管理变得更加急切和关键,成本控制困难。
1.3 作业人员积极性不高
目前钢筋工程主要集中于计时工资或大计件,计时最为常见,人员积极性极差。根据向博毅《从产量入手论计件工资制的实施要件》1中明确“销量是在实施计件工资制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盈利的关键”,钢筋工程的“销量”主要取决于作业人员的积极性。
2 研究试验对象概述
本论文以广东省某电站桩基础基础的框架-剪力墙结构附属房建工程为研究对象,建筑物长53m,宽9.5m,高24.3m,建筑面积3524.50m2,钢筋总用量52.629t。
3 数字化计件模式
3.1 概念
根据付珍奇《对施工现场钢筋工程精细化管理的研究》2中指出“专业化管理对于我国施工现场钢筋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材料利用率及管理效率,节约人工成本等”,专业化的管理必须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为基础。
李琳、李彦熹《基于精益思想的施工现场钢筋管理模式研究》3中提到“钢筋精益管理模式由精益文化、价值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和钢筋工程信息化管理四部分共同组成。旨在追求精细化管理”。
数字化计件,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化软件对钢筋施工中的全套工序和过程进行数字化的管理和监控,并通过大量数字化分析,联同施工现场条件和施工难易程度,将计件基础进一步细化,由粗放型计价模式进行拆分细化,转为更直观的计件,全过程通过数字化进行管理和跟踪。根据泰勒的“积极性加刺激性管理”理念,通过经济刺激工人的积极性,进而达到提高工人工资和项目成本得到合理控制得双重目的。数字化计件模式,正是利用数字化的管理,最大限度激发工人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经济效益[1]。
3.2 整体实施方案
根据钢筋实际情况,确定具体计量基础和计价标准,根据确定的计价方案开展钢筋分项工程的成本管控工作。重点为计件基础的选择和价格标准的确定,既要保证作业人员可接受,又能保证钢筋分项工程的经济性。
3.3 具体实施方法
3.3.1 钢筋的识别和翻样
基于钢筋软件绘制图形和导入预算工程等方法建立模型和自动优化断料方案,运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能力,综合考虑损耗和现场实际情况,对钢筋工程翻样方案进行具体优化,优选的经济合理的钢筋翻样方案,进而确定加工组合方案,并输出实施方便的原材加工表。
3.3.2 确定计价方案
首先,对钢筋分项工程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初步的施工方案,利用软件或简易模型进行施工模拟演示,进行验证和优化。
现场分别成立加工和安装两个专业化班组,由安装队伍负责配合运输由摆料。钢筋加工根据不同部位进行分类,通常按“t”为单位进行计价;安装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采用“t”或其它更直观的计量方式,以便于作业人员实时进行评价和调整。
3.3.3 钢筋加工的控制
钢筋加工班组通常采用1个熟练工搭配1学徒组合形式,钢筋加工前,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和计件双项交底,同时了解其具体工资收益计算方式,以便于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自行进行评价,并做出调整。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半成品编码和堆放的管理,避免混乱,以便于后续运输和摆料[2]。
3.3.4 钢筋的运输和摆放
利用平板车将半成品钢筋运输至现场,根据不同编码,精确调拨至各部位,以便于摆料和安装为重心,综合考虑摆放位置,运输过程中注意编码的保护。
3.3.5 钢筋安装控制要点
(1)人员的搭配,一般采用“1熟练工+1学徒”的组合方式,现场可根据材料的搬运距离和场地情况进行调整;
(2)现场“原位”标注,为避免对图纸的不熟悉,而导致错漏安装,由技术人员在钢筋安装位置标注具体要求。
3.3.6 基础数据的收集和过程反馈机制
利用计算机运算能力,借助成本管控软件或自建对比分析模型,以制定的计价方案为参照基础,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实际施工数据的收集,进行量化分析和对比,着重检查计价的合理性和对作业人员的激励效果。针对前期计价方案存在重大偏差,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和调整,确保计件模式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加强对所收集数据的存成,形成数据库,以便后续工程的对比和分析[3]。
4 结语
钢筋分项工程数字化计件模式重点为计件的直观性和计价的合理性,难点为计价基础的合理,需要以大量基础数据分析为前提,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基础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并形成有效的反馈和调整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