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术式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2020-11-27蒋永军张华国谢光军郭云虎

关键词:胆管出血量结石

蒋永军,包 磊,张华国,谢光军,郭云虎

(淮安市淮阴医院肝胆外科,江苏 淮安 223300)

肝内胆管结石属于肝胆外科常见病,多数患者需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及二次手术率高成为了外科治疗的重难点[1]。当前外科肝部分切除术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较好,但在采取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与规则性肝叶切除术临床疗效间还存有争议,本文旨在深入分析两种不同术式的肝部分切除术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收治的60例罹患肝内胆管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将其划分为改良组与普通组。改良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6~64岁,平均(51.2±3.7)岁;肝内胆管结石位置:左肝外叶11例,左肝内叶9例,肝尾状叶2例,右肝前叶5例,右肝后叶3例;普通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7~65岁,平均(51.4±3.6)岁,肝内胆管结石位置:左肝外叶12例,左肝内叶9例,肝尾状叶2例,右肝前叶4例,右肝后叶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对比。本文研究内容已通过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准许进行。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选择右肋缘下切口进腹。普通组按照非规则性肝部分切除术进行手术,切开胆总管进行探查,并放置T管引流,手术结束后半个月进行T管造影,判断肝内结石是否残留。有结石残留的可采取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尔后定期使用CT扫瞄上腹部,观察肝内结石有无复发。改良组按照规则性肝叶切除术进行手术,术后处理方法与普通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包括出血量和手术时间;(2)记录两组患者预后,从肝内结石复发率和二次手术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借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处理所有研究数据,应用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测,(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P值低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改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18.5±16.8)mL,手术时间为(153.9±15.7)min;普通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40.5±27.3)mL,手术时间为(171.5±21.7)min。可知改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普通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患者手术时间略短于改良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根据下文表1可知,改良组患者结石复发率和二次手术率均低于普通组患者,可知改良组患者预后优于普通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肝内结石复发率和二次手术率比较[n(%)]

3 讨 论

肝内胆管结石属于肝胆外科常见疾病,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肝内胆管结石位于左肝胆管。当前有关肝内胆管结石形成机理尚未完全研究透彻,已知胆管系统发生感染以及肝内胆汁淤积均会引发肝内胆管结石。肝内结石产生后将会导致肝内胆管梗阻以及狭窄的情况进一步加重,致使结石形成速率加快,将会导致恶性循环[2]。临床上肝内胆管结石属于预后较差的一种疾病,临床治疗难度系数较高。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胆管组织有癌变倾向,且极易并发淤胆性肝硬化以及肝脓肿等并发症。当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则是去除病灶和引流通畅,全面解除梗阻症状。核心治疗步骤在于去除病灶,应用肝部分切除术去除病灶的临床疗效较好[3]。肝部分切除术造成的医源性创伤较大,手术难度较大,手术适应证要求较为严格。研究表明肝内胆管结石呈现严格的阶段性分布,结石不易被清除,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通常会有肝内胆管狭窄。在此次研究中,应用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可有效降低患者术中遭受的医源性损伤程度,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率以及二次手术率均明显下降,表明规则性肝叶切除术用于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系数较高,同时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胆管出血量结石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经T管超声胆管造影评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内外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得了胃结石千万不能随便喝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