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昌县油松毛虫防治技术研究

2020-11-27姜海燕

绿色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松毛虫油松林间

姜海燕

(辽宁建昌县自然资源服务中心森防站,辽宁 建昌 125300)

1 引言

油松属于中型常绿类乔木,树高20~30 m,在荒山造林中推广比较多,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是当地重要的一类林业资源,也是松节这种中药材的来源[1]。油松林中,一类重要的虫害即为油松毛虫。辽宁省葫芦岛的市树为油松,其中建昌县有大量的油松纯林分布,被称为“百万亩”油松林大县。近些年来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气候逐渐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油松林中各类病虫害发生程度加重,其中油松毛虫为害频繁发生、暴发成灾,局部油松林区的为害非常严重,很多树龄超过40年的油松林内的针叶被完全食完,导致大量油松的死亡,对当地林业的稳定发展不利。现结合实践,对油松毛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简单探讨。

2 油松毛虫发生特点

2.1 为害症状

油松毛虫是油松上常发的一类食叶类害虫,其为害具有毁灭性特点[2]。1~2龄幼虫一般群居取食,先对卵堆周围的松叶进行取食,将针叶的边缘咬缺,导致针叶发生枯萎、卷缩现象,形状类似于帚状。进入老熟期后的幼虫开始在整个针叶上取食,为害严重的情况下可吃光全部的松针,最终导致油松枯萎死亡[2]。

2.2 形态特征

油松毛虫的成虫为大型蛾子,体长一般为20~30 mm,翅展开的长度在45~75 mm。体表颜色为深褐色或者棕褐色,触角上的鞭节颜色为褐色或者淡黄色,节枝颜色为褐色[2]。卵长、宽平均分别为1.7 mm、1.2 mm,形状为椭圆形。刚产下的卵颜色较浅,两端分别为淡肉红、淡黄(精孔一端);卵孵化之前的颜色转为紫红;幼虫刚孵化出来时头部、体表背部的颜色分别为棕黄、黄绿,进入老熟后幼虫体表颜色为灰黑,身体两侧分布长毛。腹部表面的颜色棕黄,节上有斑纹分布(黑褐色),两侧有1层密集的茸毛分布(灰白色)。茧蛹的颜色灰白,形状为长椭圆状,表面由毒毛分布(黑色)。茧蛹在羽化之前颜色为污褐色[3]。

2.3 生活习性

油松毛虫在建昌地区1年发生1代,多以2~3龄幼虫在一些隐蔽的位置越冬,如浅层土壤、枯枝落叶、可以活动的石块、草根盘结等处,越冬时幼虫多数卷曲在一起[3]。第2年日均温达到10℃时幼虫开始上树产生为害,一般为害期在每年的4月上旬到6月上旬,结茧蛹化、羽化的时间分别在6、7 月份;进入到8月初后即可出现秋代的幼虫,之后一直为害持续到10月中旬,进入10月中下旬后温度逐渐降低,在日均温降低到3.6℃以下时下树越冬[2]。成虫羽化的时间多数在傍晚,当晚或者次日晚交尾后即可开始产卵,一般在树冠上部的当年生针叶上成堆产卵,每堆的数量不等,在10~500粒/堆。油松的成虫趋光性很强,具有往周围林间迁飞产卵的特点。幼虫孵化时有对卵壳进行取食的特点,进入1~2龄的幼虫群居,吐丝下垂[4]。平均每头幼虫一生取食的针叶数量在400~500根。老熟幼虫结茧的部位较多,包括杂草丛、树干、树冠下部等。

3 建昌县油松毛虫为害加重的原因分析

3.1 树种结构单一

目前建昌县很多油松林均为人工纯林,占比达到80%以上,且多为树龄超过40年以上的林分,整体来说存在树种结构单一、块状集中分布,生长的环境条件较差,多数在石质山上生长,生态环境条件恶劣,因此有益天敌缺乏,食物链不稳定,林分内的抵抗能力弱,油松毛虫等虫害一旦发生,就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蔓延开。

3.2 干旱少雨气温高

建昌县地区气候干旱少雨,适合油松毛虫的生长繁衍,多年来当地虫口死亡几率低,加上天敌等有益生物的数量缺乏,虫口基数不断增加,生态控制油松毛虫的效果不明显。油松毛虫的繁殖非常强,每头产卵量可达到300~400粒,孵化率超过90%,发生后扩散能力强,因此在当地林间油松毛虫一直呈现频繁、周期性暴发。

3.3 技术力量薄弱,防治手段单一

建昌县各乡镇基层的林业技术人员相对较少,除日常工作外,还承担着乡镇中心或者包村等工作,技术力量薄弱。此外采取的防治手段也过于单一,目前多数仅限于化学药剂防治,生物防治等环保型的技术应用不多。

3.4 经营形式改变,财政投入不够

近些年,建昌县的林业结构经过不断改革,森林所有制以及经营的方式出现多层次、多形式等特点,如个人经营的自留山、集体林以及集体经营的集体林以及地方国有林等[4]。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林地相互交错,在病虫害的防控上未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加上基层政府的财力有限,无法为林业虫害的防治提供足够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在虫源的控制上效果不佳,导致油松毛虫为害的加重。

4 防治技术

4.1 提高森林自控能力

通过“封、育、 补、改、造”,逐步对建昌县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4,5]。一封,“封”即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减少人为的干扰,起到增加林下植被的效果。二育,“育”即在密度过大的林间采取修枝措施,为油松树木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三补,“补”即在密度过小的林地、空隙的林地、林缘等进行蜜源植物或者阔叶树种的补植工作。四改,“改”即将建昌县现有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油松人工纯林进行改造,逐渐形成结构稳定、抗性强的混交林。五造,“造”即加大混交林营造的力度,在一些新建的林地上造林时选择多种树种,有助于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促使林分内生物群落的复杂、多样化,提高对油松毛虫等虫害的天然控制作用[6]。

4.2 保护和充分利用天敌防治

目前建昌县林间发现的各类天敌生物有几十种,优势生物包括灰喜鹊、大山雀等,还有胡峰、螳螂等捕食性的天敌生物。对于一些天敌生物分布量少的油松林间,可通过建立人工巢穴等,招引食虫的鸟类,如大山雀等;也可在林间人工释放寄生蜂,密度一般在45万~150万头/hm2,寄生率可超过80%。切记在进行鸟类等生物的招引或者释放寄生蜂时绝对不可开展药剂防治措施,以免误伤天敌生物。

4.3 适度开展修枝,提高林分的自控能力

及时将林间有虫的枝条、秋冬季将脱落到地面上的枯枝落叶等进行清理、集中烧毁,以破坏虫害的越冬场所[3]。在林间通过人工方式将虫茧摘掉。油松毛虫盛发期、老熟幼虫期及蛹期在林间实施人工捕捉[5]。

4.4 成虫期采取灯光诱杀的方式

油松毛虫具有趋光性,因此在其处于成虫期时可开展灯光诱杀作为灭杀虫害的辅助性措施,效果较好。毛虫成虫刚开始羽化时,在林间悬挂黑光灯1盏/60 m2,以在成虫产卵前将其捕获灭杀,可明显降低后代虫口基数,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4.5 实施药剂防治

4.5.1 毒绳法

按照拟除虫菊酯、润滑油、机油分别占比10%~15%、10%~20%、65%~80%进行药液的配制。先在润滑油中加入2~3 倍的机油,加热到混合物沸腾,之后将剩余的机油全部加入,温度降到50~60 ℃时按照比例将拟除虫菊酯加入,经过充分混合后即可用于纸绳束的浸泡,要求油药完全将纸绳束浸没,之后捞出控干后备用。药油以现配现用的效果最佳,长久保存的药油灭杀效果降低。在油松毛虫上树前和下树前将毒绳在主干的胸径处绑缚成一个封闭的环,可以对上下树的毛虫起到灭杀作用。

4.5.2 施化学药剂法

在每年的春秋季节选择25%灭幼脲150~300g/hm2等对准树体进行喷施,或选择20%杀灭菊酯等药剂采用低容量喷雾的方式进行防治,或者在油松毛虫处于幼虫阶段时选择幼虫2%安得利粉剂180~225kg/hm2等对准树体进行喷粉,灭杀的效果可超过95%;条件允许的地方可选择25%灭幼脲 675~750mL/hm2开展飞机超低量防治,防控的效果一般可超过90%,即使有少数活蛹、成虫未杀死,但是也可导致其发育畸形,无法正常交尾产卵[5]。

3.5.3 施生物药剂法

油松毛虫的防治药剂还可以选择苏云金杆菌、“7216”芽孢杆菌等生物药剂进行喷粉防控,均可以取得非常好的防控效果,且生物药剂具有不污染环境、对天敌生物等无害、防治效果持久等特点,是未来虫害防控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猜你喜欢

松毛虫油松林间
试析油松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
林间游戏场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栽培和管理技术
是谁吃了松毛虫
鸟不在林间
松毛虫防治理论研究综述与防治对策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辽西地区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