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2020-11-27王亚晋
王亚晋
(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000)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单位的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总体来看,企业需要做好经济管理的创新工作,这是经济体制的要求,也是科技发展的要求。但考虑到当前许多企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存在问题,因此必须做好管理目标创新、资本结构的优化创新、风险管理环节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等工作。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含义,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方式,是将企业资源的可利用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经济有效管理的目标。在信息化的时代下,现代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将企业的经济发展达到理想效果,这一过程需要对经济活动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监管和控制。为了达到这一效果,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第一,根据该企业的特点,结合行业的一般经营规律,制定并形成该企业产品与服务相近的薪酬方案,与此同时,可采用更强硬的手段来确保企业的活动可以正常进行。第二,根据市场规律的变化,顺应信息化时代的经济发展,将该企业经济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严格管理,注意市场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
(二)信息时代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在信息时代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问题尤为突出,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综合化、关联性及指导性。综合化特点。目前企业的基本发展目标在于实现企业的最大化收益,在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可以实现这一基本目标,并发挥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都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相关联。实现综合统一的方式,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强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关联性特点。企业中存在一些经济管理活动都呈现出较强的关联性特点,在这个信息化发展的时代,企业内部各系统与企业同外部之间的关联性变得更加紧密,同时以企业的经济管理政策为中心开展的所有经济活动,都发挥了各个环节的优势,如资金管理、外部交流、人力资源等优势。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同时,与企业总体经济发展的策略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将进一步加强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与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关联程度。指导性特点。一个企业的发展速度与该企业的管理决策者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企业的发展方向因管理方向的调整而发生变化,管理方向由管理者的决策决定。当企业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化,那么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将会按照财务标准进行执行,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将会更加科学和合理。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分析
(一)明确控制制度内容和方式
由于企业单位开展经济管理工作需要覆盖到多个要素与流程,因此为确保各方面的具体工作得到有序展开,就需要首先针对它们形成完善的科学的管理体系。但事实上,现在部分单位的管理制度内容尚不够完整、且员工权责划分不够明晰,这就使得许多员工在工作中浑水摸鱼,一旦出现严重的成本超支问题,各部门与员工可能互相推卸责任,使得管理控制效率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一般来说,企业的组织结构本身具有相对普遍、鲜明的特征,对企业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往往要做好组织建设、财务人员记录、预算管理、财务报告等一系列工作,这些从整体上影响着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为了全面提升经济管理质量,促进管理的创新与升级,就需要首先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对其工作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管理,督促其兢兢业业做好其本职工作。
(二)企业需要完善经济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为了将目标成本管理更好地运用到企业经济管理中去,企业还应该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从而给目标成本管理工作更好地进行提供帮助。首先,企业需要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企业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必须全面地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为了确保各个部门工作能够进行得比较顺利,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制度的完善,只有管理制度真正的完善,企业目标成本管理才可能进行得更加规范。其次,需要进行分析制度的建立。保证各个部门能够较为及时地掌握相关数据,并根据数据变化情况来及时的转变生产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目标成本管理帮助企业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更好的控制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改变人力资源弱势现状
在正常运营的企业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整体经济管理水平更趋向规范化,其中有效管理经济资源发挥了极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各企业经济资源优势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培养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经济管理者的综合能力,进而达到理想效果。企业在进行人员分配时,在达到经济有效管理效果的前提下,需要了解该企业在信息化发展时代的改革形式,并与经济管理需求相统一,对经济管理者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在市场经济体制调整过程中,提升经济管理者的自我观念和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研究表明,更高素质的管理者可以更高层次地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效果,企业在开展不同的管理工作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构建形成定期的考核制度,不仅检验了管理者的能力,同时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进行检验,并实施奖惩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表现优良的员工获得物质与精神奖励,则会带动其他员工努力工作,不仅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还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通过领导者的决策,将会改善人力资源薄弱的情况,使企业更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四)建立经济管理考核机制
为了全面落实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针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完善经济管理考核评价体系,这样能够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有效考核,及时地发现并解决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经济管理模式,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高效进行。另外,在企业经济管理监督过程中,可以引进第三方监督形式,针对关键岗位人才进行监督,根据监督实际情况合理地分配、部署人员,避免出现人员与岗位不匹配的问题,还要强化考核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完善企业财务授权批准控制制度
授权批准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授权批准指的是企业在进行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经过授权和批示才能实行有效控制。一般情况下,企业任何一个管理层都是经过上级管理授权的,既是上级管理的授权客体,也是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发展至今,新加坡、美国等国家的多家企业与义利面包共同投资组建了北京义利面包食品有限公司,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更需要强化授权批准体系,管理层以及其他工作人员也要得到相应的授权和批准,才能进行经济业务的执行,不能做出超越自身权限范围的事情。
(六)完善企业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企业经济管理中应用目标成本管理不仅需要财务部门投入大量精力,还需要企业其他职工、部门与其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首先,企业实施目标成本管理项目人员应根据实际管理情况进行项目策划,主要包括成本分析、质量分析、安全分析、生产进度与风险预测等内容,并根据以上工作内容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取预先防范措施。其次,将企业目标成本控制管理内容通过分解形式落实在各个部门中,将成本控制与工作职能结合,切实提升目标成本管理工作效果。最后,企业应在经济管理体系中构建沟通机制,确保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工作时生产人员、管理人员与经营人员能够及时进行沟通,通过相互配合加强成本资源利用效果,防止因沟通问题发生浪费有效资源问题,在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制约的基础上实现目标成本控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属于企业的管理方式,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其重点是针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确保企业抓住市场机遇,获取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企业需要针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改革,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为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