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货币政策发展历程对我国采取稳健货币政策的探究

2020-11-27何宸妃汪寅玺方经纬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12期
关键词:存款货币政策调控

何宸妃 汪寅玺 方经纬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关键字:货币政策;金融;经济发展;影响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历程

金融向来与政策紧密相关,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引领,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以经济为基础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决策和政策分析上随着现实情况的转向有了质的见解,经济理论探索取得飞跃式的进展,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到经济金融的运行机制。

(一)应对“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1984年人民银行建立正式的二级银行体制,我国才真正意义上采取宏观调控手段加以干预和调节市场经济。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激励性的战略目标,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1984年经济增长率达到15.2%,已经远远高出当时的社会负荷。为了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投资和消费需求,政府财政赤字逐年增多,银行大量投放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而1984-1985年的紧缩政策和86年的放松信贷政策相互冲突加大了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面对如此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央政府推行以紧缩的货币政策。1987-1988年实施“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货币政策控制信贷增长、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1989-1990年实施“先紧缩后放松”政策,先严格控制再放松贷款规模等。

(二)应对“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平衡”的货币政策

1993年,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猛扩张和金融秩序混乱,我国社会经济出现“四热”“四紧”“一乱”,通货膨胀率达到24.1%峰值,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也出现收支情况恶化,外贸赤字达679.4亿美元,人民币大幅贬值。

中央银行吸取经验,采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将货币政策目标调整为“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着重监控货币供给量。1996年正式启动公开市场业务。通过一系列限额、回购、回收再贷款政策紧缩货币量。央行采取多种调控手段配合的方式,改善调控技巧,提高驾驭宏观经济能力,对实现经济“软着陆”有很大作用。

(三)应对“退货紧缩”和“经济下滑”的货币政策

1997年爆发的亚洲经济危机减缓了我国出口量,人民币贬值,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下滑,物价持续走低,1998年的自然灾害也加剧了冲击,我国经济进入通货紧缩时期。

面对国内外严峻形势,我国政府一方面对外稳定汇率,一方面对内扩大市场,下调利率,取消贷款规模限制,保持货币供给适度增长,有效刺激了经济增长。

(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货币政策

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后,时常出现不稳定现象如部分固定资产投资过猛、粮食供求紧张等。

因此2003-2006年期间“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强调“渐进式”发展。2004年开放人民币存款利率下限和贷款利率上限,多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等。明确调控经济的宏观思路,开始确定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理念雏形。

(五)“恢复经济”和“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货币政策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全球范围内发生金融危机,中国不可避免地被波及,自然灾害等也加大了资金需求。

对此人民银行结合国内外情况,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取消信贷约束,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

(六)“稳增长”的货币政策

次贷危机余波过后,我国经济继续向着预期方向发展。但一方面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多元化的投资潜在风险增大,另一方面国内需求压力加大。

我国货币政策转变为“稳增长”。连续优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率,推行公开市场业务等,保证宏观政策调控下经济稳定向前,总体效益明显。

二、货币政策的失利教训

(一)国内早期货币政策失利的经验

实行货币政策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和对金融市场的不成熟认识,往往采取强硬而极端的调控措施。面对经济发展过热的情况,未从多方面加以调节,“急刹车”式的政策造成反弹效应,这也不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另外,货币政策所依赖的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率等都是依赖银行系统,而不是依赖市场,有一定局限性。

经济调控和货币政策都是为求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长期计划,强调点是“稳定”和“发展”,经济目标不是一蹴而就,循序渐进的效应更符合大国的发展逻辑。从旧体制转变为新体制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宏观调节的理念,杜绝大幅波动。不论什么时期,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货币政策的指引下不断进步,向规范化发展。

(二)国外次贷危机下货币政策失利的教训

2007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伊始与美国,作为世界级霸主地位的强国,其微小的失误往往造成动荡甚至波及其他国家。

美国曾大规模推行高风险金融产品对经济社会的混乱不加制止,社会分配严重失衡,为推动经济增长过度活化资本,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金融市场产生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全球范围内经济受到冲击。

金融调控政策必须顺应经济态势,在加强金融监管、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的基础上推进资产结构优化,防范风险。

三、我国当前采取稳健货币政策的成效

当前我国依然采取灵活调控的宏观的货币政策,财政金融体系总体稳健。

2020年5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分析稳健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3月末,M2同比增长10.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1.5%,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市场预期平稳。3月末,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4.06,较上年末升值2.92%。第二期报告指出,6月末M2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8%,增速均明显高于2019年。2020上半年GDP同比小幅下降,随之出台的政策保证了货币市场和金融体系的流动性,保障恢复生产。第二季度同比增长3.2%,明显超过预期,总体经济趋势回归。

在当前的货币政策下,资金利率灵活调度,宏观调控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给量,逐步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体系,中央强调货币政策的周期性,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深化金融企业改革等,应对危机及时调整措施,保证经济社会“稳中求进”“长期发展”的发展趋势。

四、未来实行货币政策的启发及重点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的货币政策大体方向优良,有足够的调度余地可以接受金融制度改善。但是经济市场发展受各类因素影响,具有较大不稳定性。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扶持,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国际收支情况波动未知等。对此我们仍需优化货币政策。

(一)优化货币政策结构,对不同的经济阶层实施不同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配合。

(二)加大金融监管,有效预估金融风险,从本质上控制不稳定因素。

(三)经济发展求稳不求快,“少量多次”,分期达成目标,吸取历史教训,明确市场内部调控机制和关联,追求持续性发展。

(四)合理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弹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下实行最有效的货币政策。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要坚持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应用货币政策工具宏观调控金融市场。短期解决解决经济动荡,应对金融危机,长期保持经济建设稳步前进的大方向,汲取历史的经验,在不断调整中充分体现实施货币政策的价值。

猜你喜欢

存款货币政策调控
追回挪走的存款
如何调控困意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生命的存款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