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精准扶贫时代下乡村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骊

2020-11-27雪,刘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精准资源旅游

白 雪,刘 娜

前言

2020年,我国建成小康社会后,扶贫工作将会暂时告一段落,但次生贫困问题仍旧存在,仍需要一些日常的后续工作,因此从扶贫工作角度,2020年,可被称为“后精准扶贫时代”。在精准扶贫战略引导下,乡村体育旅游在推动脱贫致富、农村转型发展、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现阶段我们即将步入后精准扶贫时代,本文针对贫困地区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境进行探究,提出乡村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找到适合我国乡村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为乡村居民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不懈努力。

1 乡村体育旅游概念界定

乡村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衍生品,对此概念的阐述,需借鉴体育旅游和乡村旅游这两方面的内容。在《辞海》中,“乡”是城市以外的地区;“村”是村庄,“旅游”为旅游游览。唐雪立认为乡村体育旅游指发生在乡村,以独特的乡村风物和体育项目吸引旅游者参与其中,游客通过购买乡村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达到锻炼身体、娱乐休闲、回归自然、身心和谐等目的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常丽娟认为乡村体育旅游是以满足游览者的各项体育需求为主要目的,为游览者提供以休闲娱乐、观光采摘为内容的活动。

曹芳平认为乡村体育旅游是指以当地自然人文环境资源为依托,满足旅游者通过体育活动获得健康、娱乐目的的旅行。所以本文将乡村体育旅游界定为以村落当地独特的体育资源为前提,以农村生活为载体,组织旅游者体验体育特色的旅游项目,并满足旅行者的多元化需求。

2 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契机与挑战

2.1 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契机

2.1.1 国家政策的持续推进

2016年12月,我国国务院颁布了《旅游发展“十三五”规划》。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精准扶贫方面取得新突破。2018年我国国务院扶贫办于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行动方案》。我国先后出台实施各种旅游扶贫政策,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使乡村地区经济产业的短板逐步得到弥补,促进当地绿色经济的增收,最终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可见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和旅游业的融合与发展,对于贫困地区,这将是一个摆脱贫困的新机会,国家政策的支持必将使体育旅游产业扶贫的步伐稳定而深远。

2.1.2 市场需求的孵化衍生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直至2020年,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但经济高速发展夹生众多社会问题,消费者将舒缓城市压力的宣泄口转向乡村,乡村的绿色生态、传统文化和历史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因此乡村旅游已成为许多人回归自然、健身休闲、娱乐社交短期旅行的不二选择。伴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于自身健康的意识不断加强,传统观光型的旅游再也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体验式旅游应运而生。乡村体育旅游正是新兴的幸福产业,它是集乡村的田园生活和体育的休闲健身等多种优势于一体的第三产业。

2.1.3 消费人群的不断扩大

据我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余元,比上年增长8.7%。 截止2018年末,我国人口中总数近14亿,由数据可见,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国,人口基数也是十分之大。我国城市居民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城市居住者面临的生存压力巨大,乡村地区绿色舒适的环境就对城市居住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得我国乡村体育旅游的消费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消费潜力全面爆发并形成忠实的体育消费时,乡村体育旅游就成为丰富文化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成为真正的“民生工程”。

2.1.4 “互联网+”的平台助力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产业互动融合,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积极推动“互联网+健身休闲”。“互联网+”时代下,体育旅游平台可借助大数据科学有效地分析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动态,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处理,有针对性地改善基础设施和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创新乡村体育旅游项目,优化旅游路线。通过“互联网+”体育旅游,能够使乡村体育旅游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符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提升竞争力,对推动体育旅游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发展的挑战

2.2.1 生态破坏严重,资源再生能力差

古语云:“倾巢之下安有完卵”。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差,一旦失去,单纯依靠人力是很难恢复的。目前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许多项目开发将城市中的过多的都市化、城市化元素直接照搬到乡村体育旅游当中,项目开发中很少结合当地特色与文化对当地资源进行深度开发,这种不结合原有自然资源特征的开发会导致生态系统的单一性和退化,甚至改变或破坏当地的自然景观。体育旅游事业的长久发展必须依托于当地富有特征的自然资源。例如三峡漂流、攀枝花国际漂流节,只有丰富的水资源才能为开展漂流、龙舟、激流等体育活动提供优质的发展条件。

2.2.2 核心人才缺乏,旅游资源创新能力不足

贫困地区教育水平落后,缺乏专业人才,只有进行科学论证和整体规划,对体育旅游资源谋篇布局,才能深度挖掘有吸引力的体育活动项目,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有经济头脑的决策者,更要是旅游和体育的行家,然而目前该领域的人力明显不足,因此难以形成有组织、成规模的专业力量。这就直接致使乡村地区旅游资源创新能力不足,缺少特色服务产品。有些乡村在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彼此相互模仿,同质化现象严重。充分利用当地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和有利的区位优势,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绿色崛起,以体育旅游为抓手,深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开创产业同发展、共赢、共利的局面。

2.2.3 地区相对闭塞,体育扶贫观念落后

“要致富,先修路”,可见交通顺畅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有些地区要想摘掉“贫困帽子”,交通设施必须健全,这是发展当地体育旅游产业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在将来脱贫过程中的首要工作。由于乡村地区的地理因素,与国内主要客源聚集地有较远的距离,加上公路等运输设施不完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线稀疏,这就导致我国乡村地区交通不便,地区闭塞,民众的体育扶贫的观念相对落后。对当地经济建设而言,体育旅游是一个全新并陌生的产业,由于民众保守的思想观念对其认知度不够。另外,大众将当地体育旅游的发展,彻底归结为政府的责任,完全依靠政府部门的帮扶。等着政府部门的救助是不可取的,即使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已经启动开展,但是村民体育旅游意识弱,更不会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旅游活动,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有村民对体育扶贫的思想观念上的重视,才能使当地居民积极投入到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来,使体育旅游变成服务大众的富民工程和民生工程。

2.3 我国乡村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3.1 合理规划,协调发展

乡村地区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时,应该综合审视当地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慎重考量当地的资源与环境对体育旅游发展的承受能力,避免盲目或过分开发资源,造成资源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科学采取经济、行政手段及法律手段促进当地人工设施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搭配,消除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旅游资源的破环和污染,这样方能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及体育旅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3.2 适度开发,优化利用

乡村地区在体育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坚持“两步走”策略,开发与保护并重。对于一些不可再生和有限的体育旅游资源,例如古建筑等要进行积极有效的保护,也要遵循客观的自然环境。尊重体育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当地自然和社会的大环境,实行合理的开发模式。对于不可再生和有限的体育旅游资源进行有控制的利用,对可再生的体育旅游资源实行充分利用。对于前者应该在利用的时间、价格和客户流量上实行有效控制,对于后者应大力开发,充分利用其使用价值。

2.4 乡村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2.4.1 精准识别:加强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聚集和储备是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事业的关键。人才战略的实现必须依靠多方的支持。当地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送教上门”活动,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的职业培训,还可编写相关培训教材,请专家录制旅游精品音像资料,也可将相关书籍进行免费赠予从业人员;满足培训需求。鼓励当地学生学习旅游专业,形成人才输送,定点为当地培养人才,拓宽就业,提高当地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发展乡村体育旅游事业,解决当地贫困问题,仅依靠体育旅游的专业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体育与旅游方面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积极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策略。聘请国外一流管理人员来当地进行指导工作,对于有经营能力的人才,送出去深造,吸取成功经验后“本土化”,因地制宜,再投入当地的旅游开发中。

2.4.2 精准定位:开发特色体育旅游产业

乡村地区想要乘着“精准扶贫”的顺风车,必须在规划建设上下足功夫。首先应有“差异化定位”意识,乡村在建设过程中,要巧妙利用本土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开发,努力打造别致旅游地。只有差异化的产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切实地帮扶乡村体育脱贫致富。乡村地区应该找准地区特色,精准定位,打造特色面貌、特色产品、特色旅游地点、特色味道及特色风情等多业态多特色一体化的旅游地。乡村地区可以根据其资源特色,积极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打造体育品牌。讲好当地的体育故事,讲民俗文化的故事。以多业态发展打造一种休闲娱乐、健康惬意的生活方式,给人一种享受自然、追求健康的生活体验,使乡村地区的体育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4.3 精准落脚:加大体育旅游宣传力度

对于乡村地区的体育旅游扶贫宣传工作,应该从内容、机构以及渠道等方面着手。首先宣传内容应集中于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与旅游以及体育与扶贫关系等方面,也可通过体育旅游宣传片以及扶贫先进人物的纪录片以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介播出。其次是宣传机构,乡村当地应组织相关多媒体人才建设体育旅游部门官方网站,成立宣传小组以及宣传功能组,利用居委会等基层组织向居民宣传有关体育旅游与体育扶贫的知识,使当地民众渐渐接受体育扶贫相关内容,使体育扶贫的观念深入民众内心,落实在行动上,发扬体育奋斗精神。

3 结语

我国大多数贫困都发生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因乡村地区拥有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体育旅游资源,夯实了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来自环境、人才、经济等压力制约着乡村体育旅游的发展。2020年我国进入后精准扶贫时代,扶贫工作的总体方向也将由集中性减贫向常规型减贫转变[1]。乡村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应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并以此促进乡村地区扶贫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乡村体育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精准资源旅游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旅游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