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职业认同,助力教育扶贫
——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学校的建设路径研究

2020-11-27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江苏省体育课程

夏 东

1 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概况

为了改变长期以来普通高中应试导向及千校一面现象,改进育人理念与策略,江苏省从2011年开始在全国原创性地开展高中课程基地建设,意在引领育人模式转型升级。

201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等五大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四种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三种能力,即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落实《纲要》精神,经过数轮调研、论证与试点,江苏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旨在推进育人模式转型,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自主性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应运而生,成为江苏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引擎。

历经8年发展,目前全省已拥有324个在建高中课程基地,涉及280所普通高中,占全省高中一半以上。

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作为江苏教育一项省级重大工程,省财政对每个基地的投入都在百万元左右。据初步统计,高中课程基地项目启动以来,全省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近20亿元,基地总建筑面积达83.5万平方米,建成室内教学实践场所4800余处,设备总投入8.64亿元。

在高中课程基地成功建设的基础上,江苏省又在小学和初中分别开展了小学特色文化、薄弱初中质量提升建设项目,共同构成了从小学到高中连贯的课程基地建设项目。

江苏的中小学课程基地建设倒逼日常教育教学模式转型。课程基地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体验增加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促进学生提高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

本文结合对3所学校课程基地的建设材料分析,剖析学校课程基地特色,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感,推动学校在教育扶贫中发挥积极作用。

2 J县二中课程基地建设路径分析

2.1 基本情况

J县第二中学的前身为1906年创立的励实学堂,1998年挂牌成立“J县第二中学”。2008年学校创建成为江苏省“二星级高中”,2010年创建为江苏省“三星级高中”。

学校占地面积140亩,校舍建筑面积51965平米,教学设施齐全,绿化率达42.5%。学校现有初、高中教学班46个,在校学生1920人。全校共有高中专职教师133人,拥有硕士学位教师27名,中学高级职称教师54人,有W市级以上“四手”38名。

学校在女子足球、艺术教育等方面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先后获得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全国开展校园足球工作优秀学校、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等70多项国家、省市荣誉,一大批体育、艺术特长生被著名高校录取,先后共有7名队员入选国家女子足球队。

2.2 特色路径及举措

2.2.1 建设学校项目平台,创设满足教学的环境和资源

J县二中经过改扩建后,目前占地面积140亩,校舍建筑面积51965平米。体育设施上,有400米标准跑道操场一片,笼式足球场一片,天然草五人制球场一片,“足球梦”文化广场1000平方米,配备足球训练专用大巴一辆;2017年,室内训练馆和运动员宿舍改造列入政府投资项目;艺术教育设施上,现有美术专用教室15间,音乐专用教室5间,舞蹈房1间,师生美术作品展厅1个,教学设备基本齐全。

2.2.2 打造国家级专业水准的教师队伍

通过充实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加强师资专业提升培训,引入社会专业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搭建专业交流平台等方式,培育优秀而具有特色的教师群体,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机制,培养了一支胜任指导国际比赛的专业教练队伍。

体育组教师由有过国家级比赛冠军经历和国际比赛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汪老师,获得“体育传统项目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多次荣获全国、省级“最佳教练员”;吴老师,亚足联C级教练,是教育部派出的首批赴法国进修三个月的教练员;翁老师,国际级健将,江苏省劳动模范,前女足国家队主力队员,曾荣获亚洲杯、世青赛冠军;季老师,曾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足球教练师资专项培训。

2.2.3 建构“励实·专长发展”特色课程体系

凸显课程的育人价值。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J县二中的课程建设进一步凸显了体育艺术教育在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特殊价值。

初步形成了课程体系。学校以“创造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引领,构建了“励品于行、励学于勤、励艺于精”的“励实·专长发展”特色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在学程安排、模块划分和课程设置上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校本方案。

2.2.4 完善体艺工作的管理机制、研究基础和合作团队。

学校专设体艺教育办公室,组建了体艺发展管理和研究团队。全校范围内体育、艺术教育的计划制定、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活动和考试评价的实施等统筹,理顺了各年级体艺专长发展教育与文化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

学校重视加强校际合作,在相互学习借鉴中实现自我提升。与上海市曹杨二中、普陀区梅陇中学、南京雨花台中学等开展足球教学交流,与苏州市艺术高中、南京宁海中学、无锡市湖滨高中、常熟尚湖中学等开展艺术教育交流,通过缔结友好学校,组织师生交流,联合进行考试、比赛等活动,让师生在多种交流平台上获得进步。该校还逐步加强与国内外的体育类、艺术类高校的联系,与苏州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并签署足球人才生源基地协议。

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J县二中通过校本课程和教学样态的多样性来保证各类学生的兴趣培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该校有40%的学生走体艺专长发展的道路。在学程安排、模块划分和课程设置上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校本方案,并分阶段制定质量标准,确保在专长学习的同时打好文化学习基础,全面提升核心素养,为升学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Y市明达中学课程基地建设路径分析

3.1 基本情况

Y市明达中学创建于1991年,2002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重点中学,2004年转评为省三星级中学。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200人,教职员工301人。

学校秉承“明理明志,达德达行”的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设高品质学校”为目标,加强课程建设,丰厚办学内涵,创新绿色发展评价机制,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着力打造“拼搏、合作、奉献”的教师队伍,培养“大气、大爱、大成”的管理团队,营造“和谐、向善、奋进”的校园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2 项目基础

该校课程基地项目理念是:“以球促动、项目联动、全员皆动”。通过内容丰富、实用的健康教育模块传授健康知识,培育学生的健康与安全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人人参与的羽毛球、足球等球类运动的模块化选项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专项技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以羽毛球、足球、民族传统体育、新时代特色体育项目为核心构建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建立健全体育社团活动平台,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实现由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的有效延伸,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理解运动的价值,促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参与转变,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该校硬件设施设备条件一流,各类体育器材配备齐全,使用率高。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与指导专家团队和自主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能力,教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校园足球布局城市试点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阳光跑操先进学校、全国校园阳光体育足球班级联赛示范校、江苏省中小学健康促进金奖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各级别学生代表队,获得国家、省、市体育比赛项目前三名有100多项,向国家、省各级运动梯队输送了10多名运动员,李扬、彭诗梦、刘梦雪同学已是国家青年足球队的主力队员。

3.3 建设路径及举措

3.3.1 建设综合化、模块化、信息化的课程教学环境

明达中学深入进行综合化、模块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的研究,坚持基础性与选择性有机统一,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构建提升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为一体的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教学模式。

“以球促动、项目联动、全员皆动”,构建具有特色的高中球类模块选项学习体系。在人人会打羽毛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足球、篮球等模块为主要的必修选项之一,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学习中。变被动接受性教学过程为具有时代性、多维性、互动性、主体性、研究性和综合性特色的新型教学课堂,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3.3.2 构建核心教学内容模型

开设具有校本特色的模块选项教学课。学校将以“兴趣培养―特长形成―全面发展”为教学思路,加大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学校在制订课程总计划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拟制定2个必修模块和12-16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学生根据自已的身体、兴趣、爱好等情况进行选择,修满12个模块,即可毕业。同时根据场地器材、学生兴趣爱好、教师专长,开设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瑜伽等模块选项教材,以及学校发展和学生的需求,逐步增加选项教学内容,引进更多的符合时代特点的运动项目进课堂。

3.3.3 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

建立科学化、模块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新型选项教学平台,增强师生之间互动学习与交流;学生之间建立合作学习的互动平台,开展学生合作能力发展的研究。通过同伴合作、小组合作、全员合作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课程的对话、学校与家长的对话、家长与学生的对话、人机互动等形式建立全方位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习效率的提升。

3.3.4 开发丰富多样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最新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校的办学理念与追求,立足于学校特色,立足于发挥全体体育教师的特长与智慧,充分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以人为本,提升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完善学校已有的《活力足球》《挥动青春-羽毛球》《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健康教案》等校本教材。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发体现时代性的体育舞蹈、健美操、瑜伽等现代课程以及武术等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培养学生的爱好与专长,满足个性化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将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变为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实施的有利条件,使学校开设的体育模块项目更合理、更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更好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平台。

3.3.5 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中心

通过主题研究,推动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如同课异构研讨、微型课题研究、有效课堂送培、支教等活动,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把优质教科研、教学法渗透与辐射到兄弟学校。加强校际间的教学、研究、学习与合作交流,与Y市体育局、足协、社区等单位进行合作联盟共建,实现资源共享。

4 X市周庄中学课程基地建设路径分析

4.1 学校基本情况

X市周庄中学坐落在江苏省名镇——X市周庄镇,学校创办于1958年,2001年5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江苏省重点高中”,成为X市第二所省重点中学;后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803873.8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16343平方米,绿化用地31320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级,学生1400多人。校园环境整洁幽雅,绿树成林,芳草如茵。

学校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装备了12个多媒体教室,装备了7个理化生实验室、4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另有阅览室3个,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各一个,武艺训练馆2个,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主题训练馆1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围绕“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效益日益显著,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合格率均在95%以上,每年均向高校输送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等30多项荣誉称号,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扬州大学等重点高校教育教学实验基地,成为海军大连水面舰艇学院、南通大学等院校的优秀生源基地。

4.2 项目基础

X市有崇文尚武的悠久传统,武术活动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周庄地处X市两大重镇的中点,自古以来一直是南来北往的水运中心港口。特殊的地理条件,成就了周庄民俗特色:既有南方的细腻婉转又有北方的粗犷豪放。周庄花鼓、拉纤号子、扯蓬号子、攀花号子,极具地域文化标志特点,已列为X市市级非物质遗产项目。该校百人段式板凳龙表演节目,正在和文化馆联合打造之中。一年一度的茅山庙会舞龙、花鼓表演,武林大会、世界拳王争霸赛相继“开进”水乡兴化,浓郁的水乡地域文化氛围,为学校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课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社会环境。

4.3 建设目标与具体措施

建设目标:建设“强健”校园文化,打造学校武艺特色品牌;培养学生坚毅协作品质,促进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认同;挖掘民间传统体育艺术宝藏,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具体建设举措如下:

4.3.1 打造特色主题校园文化

以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基地建设为载体,通过项目基地的场馆建设和环境布置、武术课程开发与设置,发挥学校标石、标语、宣传栏、展板、黑板报、墙报等作用,营造“体魄强健”“身心健康”“能力高强”“精神自强”的文化氛围,传播的“强健”文化理念,打造“强健”主题校园文化,弘扬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的文化传统。

4.3.2 新建主题训练馆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馆,分为主题训练馆与体验馆。主题训练馆分设龙狮训练室、散打训练室、体育舞蹈训练室、武术套路训练室、健美操训练室和鼓乐训练室;体验馆分设武术影视作品体验馆、武艺比赛实践馆、教师健身房与学生健身房。

4.3.3 开发特色课程

遵循启智立德健体的原则,围绕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主题,以传统武术、竞技武术、散打为主打课程,同时开发《国学精讲》、《弟子规诵读》等文化基础课程,开发《太极拳》《竞技龙》《传统龙》《南狮》《北狮》等专业基础课程,把《啦啦操》《健身操》《国标舞》等富有现代时尚气息的运动项目引进校园,并纳入到选修课程,课外活动训练计划之中,正常开展各项活动训练。挖掘整理民间传统体育艺术宝藏,开发创新运动新项目。重新打造苏北莲湘、牵驴花鼓、莲花落等既有传统特色又有体艺技能的项目。在沙沟段式板凳龙的基础上,开发融合武术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表演新形式——花样板凳龙。

4.3.4 建设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

学校现有有龙狮队、鼓乐队、套路队、散打队、龙舟队、啦啦操队、田径队、健美操队等社团、课外活动小组共28个,覆盖到各年级各班级。各社团队员利用集中培训与单独演练相结合的方式,设立QQ群、朋友圈、论坛等平台,便于队员教练间相互交流。课上与线上,场内与场外,持续互动。

4.3.5 创新传播路径,带动教育扶贫

学校常年选派武术教练参与指导周庄初中、小学武术兴趣小组,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主动为周庄镇居民、企业员工辅导教授太极拳,带动全镇居民参与健身。积极参与地方民俗节日表演、企业年会文艺表演。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学赛结合。

4.4 效能分析

4.4.1 打造强健灵动文化特质

里下河在地域的层面上既有泥土庄稼汉强健的特质,又有水乡水性灵动的特性,在历史文化的层面拥有人文物理相宜的机理,延及至课程学习层面,则葆有知性合一的生命活力。武术文化与水乡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强健灵动特质势必成为一种人文教化凝成的结晶。

4.4.2 启智立德健体,致力学生的终身发展

通过武术和民族传统体育的运动训练,开启学生现代竞争的博弈智慧、修身养德的生存智慧、天人合一的相处(人与人、人与自然)智慧,养成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针对学生的兴趣、特长着力培养,量身打造特色专业,为高校输送高水平的优质专业人才。

4.4.3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认同

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水平、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课程改革研究能力,构建“活动式”课堂模式,培养一批省、市级骨干教师,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科研兴校”的发展战略。

5 结语

2020年春节以来,正当本研究即将完成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华夏各地,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战,中国人民迅速遏制了疫情,并在保障人们健康的前提下,逐渐复工复学复课。疫情的攻势渐渐退去,但疫情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影响却依然没有消失,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人们在深深的思考,为什么疫情期间,学校通过在线教学和网络学习,提供了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知识的途径,但学生的居家学习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在家庭缺少自律意识,熬夜、睡懒觉、生活没有规律;家长对学生的懒散和无规律的生活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只通过居家学习、在线教学,也许能让学生习得文化知识或者体育技能,但能让学生获得集体学习的乐趣、感悟体育的团队精神吗?能让学生感受集体教育的力量吗?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只有在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才可能相互比较,相互约束,相互教育。没有教师面对面的言传身教,线上教学有可能苍白无力。没有在一个学校或者班级共同生活的无声教育,学生独自蛰伏在家里,有可能生活没有规律,学习也没有规律。不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和集体精神的形成。本研究认为,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的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也有利于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利用学校环境育人和集体教育的力量,改变困难学生和问题学生的不良习惯,更好发挥学校在农村教育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中小学课程基地的建设,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和成就感,有助于农村学校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猜你喜欢

江苏省体育课程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我们的“体育梦”
第六届江苏省戏剧节、第七届江苏省音乐舞蹈节隆重举行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