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降费助力民营经济供给侧结构改革研究
2020-11-27相飞
相飞
(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的作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实施减税降费的背景,又提供减税降费的理论依据。保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离不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减税降费是现阶段积极财政政策工具的最佳选择。具体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做好“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任务”。减税降费政策对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主体税多为间接税,这些间接税是企业税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对间接税实行减税能够降低企业税负成本,降低成本就意味着降低了产品成本,这就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降低个人所得税将直接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对高端产业、高生产水平的企业减税降费,实际上就是抑制了低端产业、高耗能落后产业和企业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企业面临融资困难,杠杆率较高的问题,减税降费能够直接提升企业的利润水平,改善企业负债情况,加快企业资金流动,降低企业债务风险,达到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补短板方面最需要的是政府的财政支持,对急需补短板的科技创新、环保产业等方面用减税降费代替财政直接支出,也能起到支持的目的[1]。
二、减税降费政策对民营经济的积极影响
我国以2016年营改增为基础,出台实施一系列减税降费的措施以落实实质性减税,从降低行政事业收费到降低社保费步步推进,不断为民营企业减税务负担,降经营成本,为民营企业参加国内外市场竞争铺平道路。自2019年开始,减税降费政策由侧重于某一方面转变为以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并重,并着重减轻制造业的税负,体现了政府支持实体经济长久发展的态度,同时持续针对小型微利企业、初创型科技企业释放政策红利。上述帮助民营企业减负担、增活力的举措,对推动民营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一)税率较高,分档较多
2019年召开的“两会”上明确提出2019年将实现增值税税率结构的大变动,现行16%、10%、6%三档税率调整为13%、9%、6%。虽然各档税率均有大幅下降,但是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税率过高的现实情况,长此以往会导致很多国内消费和服务转移到境外,不利于拉动内需。增值税税率分档较多,各档税率界限模糊,适用的情况判断困难。虽然后期取消了一部分税率分档,但是分档数量还是过多,再加上税法和各种税收规定比较宽泛,很多时候适用税率很难界定。有的纳税人利用这一点故意混淆计税依据逃避税收,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二)行政事业性收费居高不下
有些地区减税降费后,整体财政收入却没有明显下降,究其原因是非税收入没有下降。行政事业性收费种类繁多,有些更是无法在短时间内废除。普遍存在“税收不够,收费来凑”的思想。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以来,特别是营改增后地方政府收入下降,关乎民生的财政支出却不断增加。为了维持支出,地方政府通过基金和行政收费筹集财政收入,以应对越来越大的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依赖越来越大,降低行政性收费的积极性自然不高,行政事业性收费居高不下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减税降费政策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
减税降费政策虽然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使企业能够“轻装上阵”进行竞争,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减税降费减少了财政收入,而且减税降费政策与地方财政收入矛盾突出,如不能在短期内开辟新的财政收入渠道,就会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尤其是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这一压力将会更加明显。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减税降费政策实施的改进对策
众所周知,如何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关键是降低企业的负担和相关经营成本,同时畅通民营经济循环,更需把减税降费、简政放权作为重点。以下从减税降费角度出发,提出可行性建议,从民营经济“降成本”角度细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继续简化增值税政策
进一步简并税率,从三档税率过渡到两档或一档税率,最终实现一档税率的目标。 降低税款征收的复杂性,避免由于税率而带来的不公平。另外加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减少企业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额。应为目前小微企业税率较高,所以还可免征小微企业的增值税。
(二)降低社保缴费比例
一是政府可以分层次进一步调低社保缴费比率,确保总体上不增加企业负担,从根本上为民营企业减负。二是对于企业所缴住房公积金,可结合企业发展的规模适当进行差异化的调整,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企业缴费比率,也可进一步取消缴费强制性要求。
(三)继续清理规范涉企收费
在前期对各类不合理的收费进行清理的基础上,今后改革中还是要继续扩大政府行政性收费和其他不合理收费的减免范围和力度。长期来看要把一些涉及企业的收费通过改革方式逐步费改税,降低政府非税收入比例,实现以税收为主的现代化财政收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