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探讨
2020-11-27陈浩
陈 浩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规范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工作开展提供一定保障。2012年财政部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给高校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提出新的标准。为了更好满足国家内部控制管理要求,高校需要从内部控制角度入手,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两者价值全面发挥,在提升高校整体管理水平同时,给高校发展奠定基础。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意义
(一)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作为高校运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预算绩效管理对提升高校管理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在目前环境下,部分高校采取的管理方法依旧比较落后。基于内部控制背景下,对高校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能够让传统管理模式朝着精细化方向转变,实现学校资金高效使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二)保证学校资金高效实用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办学资金逐步增加。部分高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时常会面临收支随意、绩效管理水平低等现象,高校资金使用效率下降,不但会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也会阻碍学校职能发挥。在内部控制角度下,通过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利用内部控制管理手段,加强资金使用监督与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到位,避免资金大量消耗,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率。
(三)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随着学校改革逐渐深入,通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更好满足高校制度建设要求。通过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把预算和高校战略发展充分融合,实现办学资金优化处理,以更好促进高校稳定发展。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认识问题
各项经济活动是高校内部控制主要对象。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内部控制中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部分高校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分离出来,并认为两者为不同管理内容,将预算绩效管理当做事后绩效管理。如果财政部门没有定期抽查,将无需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更不用从事前、事中等方面入手进行绩效管理。
结合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各学校在年度编制预算方案过程中,需要对各项预算项目设定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但部分高校领导缺少对预算绩效管理价值的了解,没有结合预算绩效管理要求科学设定管理目标,缺少过程管理,使得预算绩效管理执行过于随意,影响其价值发挥。
(二)内部控制基础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基础薄弱,具体体现在组织机构设定不合理、流程不规范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给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带来直接影响。例如,在组织机构设置方面,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人员分配缺少合理性,没有成立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财务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数量多,除了要负责账务核算记账等工作外,还要进行账务计算和管理。此外,在管理流程中,出现预算审核不具体、预算执行不规范等问题,阻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高。
(三)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问题
虽然财政等部门已经结合我国时代发展要求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没有对各指标进行具体解释,没有根据高校运营特点设有独立性指标。所以,部分高校在项目绩效申报过程中,设定的绩效指标不能和绩效评价指标相迎合。因为学校经济活动比较繁琐,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涉及的预算项目数量多,怎样才能确定不同预算项目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是当前高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四)信息技术水平问题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在高校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为了能够让其与内部控制充分结合,需要在信息技术作用下实现,其中包含财务信息传递、整合、处理等。但是从当前情况来说,我国高校信息技术使用水平相对较低,预算项目管理、绩效数据报告等,依然采取传统统计方法,没有将信息技术价值全面发挥。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数据真实性将不能保证,无法挖掘数据背后潜藏的价值。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意识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项复杂性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施主体为高校每位成员。而内部控制则渗透于高校运营发展各个环节中,和高校各个成员有着密切关联。所以高校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宣传,让每个人员都能明确内部控制的意义,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强化人员预算绩效管理与内部控制意识,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充分结合。针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而言,并非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应该得到学校各个部门的关注与支持。在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不可将其作为一项事后管理工作,而是把绩效管理理念渗透到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全过程中,将预算绩效管理价值全面发挥,提高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首先,成立专业组织机构。高校在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需要在内部成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内部成员包含学校领导、财务人员、各部门负责人等。在这些成员的配合下,完成学校统筹规划、资金管理等工作,协调各部门关系,保证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范性。其次,优化管理流程。通过加强预算审批和编制,明确学校预算编制分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在预算评价过程中,科学设定绩效评价指标,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及时进行绩效评价。
(三)细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内部控制管理要求,把内部控制理念渗透到预算绩效管理活动中。首先,科学设定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和指标体系,按照内部控制管理要求,梳理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找出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其具体分析,实现风险防范,保证学校运营发展目标顺利完成。其次,基于内部控制动态管理要求,根据学校实际运营发展状况,细化考核目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动态考核,评价各部门预算执行状况,及时找出问题并处理,调整绩效管理目标。最后,在预算绩效评价与结果使用中,根据内部控制全面性要求,与设定预算绩效目标比较分析,找出偏差,分析偏差原因,客观评价之后,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处理,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首先,加强信息化建设。高校领导需要明确信息技术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从预算绩效目标设置、执行、结果分析、评价等四个阶段都要在信息系统作用下完成。其次,实现信息传递与共享。高校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时,信息交流和共享作用不容小视。所以,高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在落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过程中,加强各部门之间交流,实现信息传递。例如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中,如果预算执行存在偏差,可以将偏差结果及时传递给上级部门;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各部门都可以做到信息接收和反馈。最后,加强人员信息化培训。在信息化建设中,高校需要加强人员信息化教育,包含计算机操作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育,提高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将预算绩效管理价值充分发挥。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内部控制背景下,对高校进行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保证学校资金使用效率、完善学校体系建设、提高学校运营管理水平。所以高校需要给予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将两者充分结合,找出两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转变思想理念、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规范预算绩效管理流程,把信息化技术运用其中,在提高学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同时,给高校建设发展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