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与内部控制
2020-11-27顾太富
顾太富
(身份证号,32062119741010****)
一、引言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促进创业、拉动就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伴随着国家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陆续出台,国内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朝着形式多样化、功能专业化、结构多元化方向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对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要求也要相应提高。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联性,树立良好的内控意识,建立科学完善的内控制度,实施对固定资产的严格管理,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将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合理控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将呈现良性发展态势,行业地位将更为稳固,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转型升级。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风险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任何一个流程控制出现疏失都有可能会加大风险发生概率,而实际工作开展中的主要风险类型如下所示:
(一)固定资产投资风险
“拍脑袋就上”是这一阶段的风险典型案例,原因是对决策人员没有约束机制,风险管理完全被忽视,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需求分析、工程经济项目不能做出准确的规划,重硬件投入,轻功能设计。现阶段,我国企业中广泛运用了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然而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论证,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由此而来。可行性研究不能够发挥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指导作用,增设的固定资产与企业实际需求严重不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也会对未来发展形成桎梏。
(二)固定资产采购风险
在采购环节中,除对传统产品质量和供应商资质的审查外,还需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深入进行研究,确定固定资产的质量合格,运行状况良好,可以满足企业生产运营实际要求和未来升级扩容空间,坚决不允许质量性能低劣的固定资产流入企业,危害企业利益。在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技术标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负责,严把固定资产质量关,以便于固定资产使用中发现问题可以迅速追根溯源,并确保固定资产采购的兼容性,采购环节的随意性是固定资产投资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固定资产维护风险
维护风险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完工后,长时间不能达到设计规模或生产能力的要求,对经营变化的适应能力差,不能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固定资产建立维护档案,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与升级状况清晰的记录下来,让每项工作都能够有效落实,可以充分展现固定资产的应用价值。一般固定资产的使用、回收期较长,有些人员并没有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固定资产,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极为低下,损耗率也比较高,却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升级和保养,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急剧缩短,往往陷入运营成本加大,服务功能短缺,需要不断购置新固定资产的恶性循环之中。
(四)固定资产处置风险
一般来说,企业会定期清查固定资产,将不符合生产条件的固定资产予以报废处理,或将升级淘汰的资产流向二手市场。然而有些管理人员在清查固定资产时态度不够认真、细致,容易在房产、技术及生产设备选用等方面发生失策的行为,让固定资产的处置变得更为随意,片面追求账面价值或市场价值,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出现不必要的流失,也极容易滋生问题。同时,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也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固定资产并未达到使用年限就被低价出售,“一手清”为后继固定资产的整合使用埋下风险隐患,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
(五)固定资产财务核算风险
在企业资产结构中,用于经营的房产设备等固定资产一般占比较高,固定资产财务核算风险的实质是资金运作风险,重点是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固定资产价值体现的第一来源,而不是靠升值或处置变卖实现固定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要按照特定的方法来计算折旧,在采购新的固定资产和处置原有固定资产时都要开展财务核算工作,这将会被列入企业的管理成本,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些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核算期间运用的方法手段不够科学,所得结果有着较大误差,编制的财务报表失真问题较为突出,无法客观真实地体现出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现状,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策略可行性不高,动态风险度加大。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诱发原因
企业中拥有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对于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要采取相应措施来使用、保管和维护,无疑对于相关制度体系和人员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在实践工作中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透过风险可以发现当前企业采用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普遍缺乏科学性,内部控制流于形式,企业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生产运营成本随之增加,企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
(一)内控意识淡薄
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变化快,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是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保证企业固定资产安全性的基础,然而很少有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价值,秉持陈旧思想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忽略了对内部环境的控制,跟不上时代变革、科技进度的步伐,造成了固定资产使用不当、损耗严重的弊病。这一现象的发生归根究底在于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薄弱,未能形成和企业一致的价值观,将个人主观意识置于企业制度之上,就不会过多的关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员工的自我约束力不强,使用固定资产时也会出现违规操作,无形中增加了固定资产被破坏而发生损耗的概率。
(二)内控制度不健全
任何一个经济组织或企业都应该设立一套全面、科学的内控管理制度,分析内控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严肃性,就要分析其是否建有系统的规则制度、健全的组织框架、民主的决策程序、严格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和积极的人事管理制度,还要分析现行管理手段是否适应长远的战略规划,高效、完备的管理能力最终会体现到固定资产的经营成果上来,按照内控制度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会让相关工作更加趋于标准化、规范化。但是我国企业制定的内控制度通常有着一些漏洞,不能够实现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控,无法为管理人员提供可靠作业依据,有些工作仍然需要管理人员摸索进行。
(三)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内控制度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人才是固定资产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强大的团队能够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创造非凡的价值,他们需要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妥善保管与合理使用固定资产,还要在发现固定资产故障时及时维护,尽可能地延长其使用寿命,维护企业根本利益。现如今我国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忽视导致对相关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没有严加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责任心较差,极有可能会为了一己之私做出不当行为,破坏固定资产的安全性,甚至会将固定资产私自出售,伪造账目。这些现象的发生会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急剧升高,企业生产运营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负面影响,企业利益受损将变得无法规避。
(四)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的价值被充分挖掘了出来,保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加强数据信息的高效传递,彻底打破信息孤岛现象,将会让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决策更具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够让相关决策得到迅速执行,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及长远发展起到导向作用。然而在部分企业中尚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系统,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利于部门及员工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分析片面,员工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对信息数据筛选、加工和比较的能力弱,都是当前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否则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果就将大打折扣,风险来临时将不能有效应对,随即出现了经济损失。
(五)内部监管不到位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内部监管,采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策略,对于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大有助益。但是企业内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屡见不鲜,只是将监管责任交给一般行政部门或设置兼职岗位,忽视了其他部门及工作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不可或缺性,监管力度较小,监管效果与预期设想就会大相径庭。监管工作走过场的现象也是比较突出的,监管人员没有专业能力判断资料凭证与实地查验的差别,不能及时发现管理风险,致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风险始终居高不下,长期困扰企业发展。
四、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风险防范与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是防范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有效举措,上到管理层,下到基层员工,都要树立内控意识,明确自己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责任,履行好岗位职责,为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维护企业利益贡献力量。企业管理者要积极更新管理思想,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相结合,针对当前工作缺陷提出解决之策,促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达成。
其次,管理层的经营思路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偏重于短期利润的追求,还是稳健经营长远谋划?如果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必然会严重影响固定资产的使用潜力,要引领企业全员强化风险防控意识,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形成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严格监督,限制权力过度扩张,避免权力的滥用,会让主观因素酿成的固定资产流失得到遏制。在此情况下企业运营成本得到节约,可以用最少的投入创造更大价值,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这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施的根本目标。
最后,建设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队伍,聚集各方面技术、技能人才,聘请行业内的专家对决策行为进行指导,并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强化其业务能力,那么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就会出色完成岗位任务,贯彻落实岗位职责。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都要精心设计,应该注重培育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信息分析能力,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学习先进技术,具备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企业资源的能力,展现一名从业者的基本素养。
(二)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对固定资产管理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分析和应对,主要涉及下面几项重要内容:一是风险判定标准的设计,确定企业固定资产在不同时期管理工作中可能会遭遇的具体风险类型;二是对风险发生原因予以深入分析,摸清固定资产结构,对风险进行评级,知道各类风险引发的危害;三是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以达到对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目的。在风险应对方面应该把握的要点为:
首先要关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风险中的薄弱环节和系统风险,明确主要责任人,通常情况下不同风险类型需要承担责任的部门及人员是有所差异的,如固定资产采购风险要由企业采购人员负责,财务核算风险的责任人则是财务人员等,促使企业全员形成整体合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这对保护企业的利益十分重要。其次要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由相关责任人牵头,结合当前我国政策法规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方案,对风险预警信号予以关注,让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防控取得卓越成效。
(三)规范经营决策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经营决策行为的规范,会让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得以稳定高效的开展,实际工作效率和质量均会迈上一个新台阶,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扩大企业效益。
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要求,我国设置严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实现对经营者责任制管理,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避免责任的交叉,这样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中所有人员都会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他们的侥幸心理得以消除,其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还会被唤醒,进而有力遏制违法乱纪问题的发生。
2.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整个流程的动态控制,从投资预算编制开始,直到固定资产报废为止,整个过程都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厉管控。例如在预算编制环节中要考虑固定资产的投入和回报是否成正比,对投资成本予以严控。而在固定资产使用中要定期盘点,保证账实相符,盘活现有资产,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
3.在任何风险管理中,人才都是最重要的,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就要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集中一批技术和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并规范其经营决策行为,在固定资产风险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章可依。比如说审批环节,需要经过具备从业经验、科技研发能力的技术部门论证,形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后才能提出购置需求;采购环节中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固定资产的数量、质量、技术标准、规格等进行检查与论证,确定无误后才能申请采购;固定资产的使用、维修、保管都交由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负责,实行定岗、定人、定位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实施维修和保养;对于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账实不符现象,要及时查明原因,纠正错误信息,处置固定资产时也要严格遵守特定制度和流程,将发生费用和收入及时汇报给财务部门。
(四)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目前,我国基于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信息管理系统朝着产品多元化、服务功能化等方面发展,必将为风险管理带来强大的智力支撑,运营方式和管理内容也会更加丰富。对此,企业必须建立信息主动推送机制,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应在哪些部门间传递,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产生工作失误或增加重复工作量,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管控。可以说,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更新已经成了亟待企业加强的一项工作,有利于合理利用企业资源,提高企业固定资产运营效率,让固定资产的技术参数和各项指标一目了然,实现动态化、透明化的管理手段。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可以优化工作流程,将从事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同岗位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救出来,让他们可以更加高效的从事岗位工作,在线分析挖掘数据信息价值,通过对这些现状问题的分析,分析查找到了导致这些状况的根本原因和诱发因素,这为我们找到全面、系统、科学地解决问题的途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助信息系统的管理功能及固定资产动态的辅助信息,就能全面分析固定资产的当期状况,及时发现固定资产在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识别风险预警信号,及时果断采取措施,防范减值风险,提高固定资产的生存能力和运营效益。
(五)提升内部监督能力
一方面,改进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除事后监督检查的基本职能外,监督检查部门还需要了解行业政策和企业的发展规划,既要避免固定资产的重复低水平投资,又要防止因制度的刚性执行阻碍了再投资而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需要配备工作态度积极、专业素质较高的人员,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能够准确测算固定资产价格变化,生命周期和技术革新的变化,包括系列品种和上下游配套资产的需求调查,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的要求,资产价格分布以及替代产品的比较,相近或相关联资产联合使用的途径,以及确定固定资产调整的必要性,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针对风险管理体系漏洞或者是执行上的问题,制定优化策略。
另一方面,引入考核与激励机制,将考核和绩效挂钩。完善的考核方案不仅能明确从业者的岗位职责,还能协调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既要防止相互推诿,又要实现风险管理的相互制约功能。将考核与绩效结合起来,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调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力,保证内部控制的贯彻实施。业绩考核指标包括账实是否相符、资产数据是否完整、盘点结果是否达标、管理工作是否符合制度和流程要求等。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制定可以显著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内部控制也将达到最佳效果。
五、结语
现代企业必须要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规范的经营决策行为,强有力的内部监督,才能保障固定资产的高效运营,才能保证固定资产风险管理的实效性,将各类风险及其酿成的损失降到最小,企业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巨大优势,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本文以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类型及其诱发原因为切入点,阐述了内部控制的有效举措,希望能够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防止资产流失,以实现降本增效的理念,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