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2020-11-27陈忠杰
陈忠杰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旧店镇经管统计审计中心,山东 青岛 266748)
一、引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具有规模大、价值高等特征,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国有资产总额近三分之一,其中有50%是固定资产,从上述几个数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国家资产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摸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是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自2006年来,我国颁布出台了一系列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的政策办法,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众多行政事业单位纷纷响应政策号召出台了配套制度,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多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轻资产”思想的影响以及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制约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履行,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情况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定义和特征。
从本质上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按国家法律规定的,由国有资产按照各个事业单位的需求拨付给其使用并合法占用的符合固定资产属性的所有资产的总称。从其特征上来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要求:一是国家所有的;二是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拥有或使用;三是可以用货币计量。
在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分类后,我们还要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标:一是保证国有资产分配的有效性和公平性;二是在一定成本预算下,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最大化;三是减少固定资产浪费,减轻各级政府财政压力。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在国家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条例之后,各地行政事业单位也纷纷采取措施改善管理,希望能够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但是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这一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还较为缓慢,离想要实现的目标还是存在一定差距,本文着重从管理制度、管理规范以及信息化建设这三个角度来探讨现存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程序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整体局势来看,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首先,缺乏资产配置制度。固定资产的配置是对其进行管理的基石,但是现阶段这一基础制度的设置上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单位管理人员缺乏对固定资产存量的信息了解和掌握,一些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房屋、车辆等大型的固定资产存量管理可能比较到位,但是对于通用设备、办公家具等一些规模较小的固定资产却较为忽视,未能完全准确掌控其存量。二是很多地方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制定统一的办公设备配置标准,导致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进行横向比较管理。
其次,缺乏资产清查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核实能够帮助及时掌握单位资产的实际状况,确保国家财产的完整。然而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很少甚至不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清查工作往往也是为了应付上级工作,流于形式而无法发挥长效管理作用,有可能导致国家资产的浪费。
最后,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内部控制制度是通过实施各项政策和程序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管理规范。我国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早已出台了相关政策规范和指导性意见。但是国家出台的内部控制指导只是为各个行政事业单位提供了制度制定的参考建议,而没有设置相应的管理不力的惩罚措施,导致该指导意见对单位没有形成应有的制约,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了内部控制,部分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没有结合单位运行的特征,导致最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出效用。
(二)固定资产管理规范方面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依法占有并使用固定资产,但是这些固定资产仍然是属于国家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在使用这些固定资产期间,必须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的保管和使用程序,做好管理规范工作。
首先,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资产存量不清的现象。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属于私人所有,其存量必须有严格的账目记录,做到账实相符,但这一简单的要求很多单位却无法落实,很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不一致,一部分单位存在着有固定资产的新增时,账务记录不及时,而固定资产进行废弃和处置后,账务记录也无法及时注销;一部分存在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及管理者变动但相关明细账目无变更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实难以进行,无法合理掌握管理自身固定资产的存量。
其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产权登记不全的现象。这一现象着重体现在国有房地产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管理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可能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管理原因,缺失了房地产的产权证同时也丧失了相应的证明材料导致难以进行产权登记工作,造成国有房地产管理的混乱。
最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资产清查不力的问题。固定资产展开定期清查工作是国家为了充分掌握单位资产情况,形成对国家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但是现阶段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仅仅流于形式,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任务,极少有单位会主动开展定期的资产清查工作,也没有建立起长期的资产检查管理机制,长期以来账实不符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问题。另外,对于固定资产的外部定期清查也未能建立起系统的程序和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作用。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重大举措,但是我国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方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固定资产信息登记系统不健全。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固定资产信息录入时,往往存在着固定资产登记项卡片不全,固定资产登记详细信息缺失、资产项目难以及时录入和录出等问题。固定资产登记系统难以实现管理的条理性,往往形式大于实质。
其次,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性不高。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就必须建立的相应的信息安全技术,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信息化安全的保护仅仅是设置服务器防火墙,没有建设属于自己的内部网络,多使用外部网络,资产的网络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四、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人力与财政的投入,奠定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大对这一管理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注重人力资源投入。设置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团队并配备专业的资产管理人员。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设置一个固定资产管理的专职岗位,负责处理该单位或者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该管理岗位需要具备独立性,不能由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担任,同时也要具备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和水平,能够与财务管理部门展开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落实固定资产的入账记录问题,并开展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清查核实工作,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财政资金的支持,建立起安全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行政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建设内部网络,在预算申请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倾斜力度,并且要对信息技术管理部门的员工进行相应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培训,提高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程度。
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检查力度。针对上述问题分析中所提及的账实不符、职能不明等显著问题,必须要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检查力度,形成对单位的约束力,以查促管。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内部的清查,定期展开内部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在行政事业单位外部,财政部门应该通过定期组织一定范围的清查,并对不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单位进行相应的惩罚,督促各行政单位改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固定资产管理
首先,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流于形式问题,完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针对常用的固定资产设施制定统一的质量采购标准,避免资源的浪费,保证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占有的公平性。另外,对于固定资产必须顶起开展清查核实工作,摸清固定资产的存量与变动,夯实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让固定资产的清查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要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病可能是由于单位内部管理人员缺乏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设置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管理人员的绩效进行挂钩,针对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年终晋升和奖励的标准,激励管理人员更加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最后,要加强对资产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要在国家出台的指导规范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运营特征来制定,对于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国家财政管理部门也要进行规范管理,每年抽取部门单位及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将固定资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切实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合规性。对于检查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的单位,必须进行严格的处理并进行公示,保证检查工作和评价工作的公平性和透明性。
(三)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的培训宣传工作,提高管理人员认识理念
首先,可以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宣传方式来进行相关管理理念的宣传,帮助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向管理人员以及单位内部员工广泛宣传管理好固定资产对于保护国有资产的意义以及国有资产浪费的后果,并广而告之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环节,让所有管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和了解,避免因管理理念不正确造成管理的错误。
其次,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各个事业单位内部要加强对业务的培训,可以定期开展相关业务的管理培训工作,包括资产管理问题反馈、集中问题探讨等等,培训人员既需要安排单位内部的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实操培训,也需要包括单位外部的资产管理专家进行理论培训。通过培训可以将工作中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寻求解决方式,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建设出专业技能过硬的管理人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