仑伐替尼联合洛铂、吡柔比星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价
2020-11-26黄昕江亮何海燕梁卫明
黄昕 ,江亮 ,何海燕 ,梁卫明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健康管理中心;2.介入病区;3.麻醉科,湛江 524000)
肝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的肝癌发病率占据全球首位,肝癌的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占据第三,死亡率占据第二,成为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肝癌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早期肝癌主要是以手术方式治疗为主,早期肝癌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以至于很多肝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了,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治疗时间。通常中晚期的肝癌患者主要采用TACE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动脉灌注化疗药、碘化油能有效的减小肿瘤的体积,增加肿瘤区域中化疗药物的浓度达到持续杀灭的作用[2,3]。临床上治疗肝癌的化疗药有洛铂、吡柔比星等,有研究显示仑伐替尼现已广泛应用于晚期肿瘤[4-6]。本研究将探讨仑伐替尼联合洛铂、吡柔比星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60例不适宜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52-70岁,平均年龄(56.3±5.3)岁;病程 1-24 个月,平均病程(11.56±4.66)个月。观察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 51-71 岁,平均年龄(56.5±5.6)岁;病程 1-24 个月,平均病程(11.62±4.3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肿瘤数目、肿瘤大小(长径总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无明显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⑴均符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中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7];⑵躯体无合并其他严重疾病;⑶既往无接受仑伐替尼、洛铂、吡柔比星进行化疗;⑷无语言交流、精神障碍者。排除标准:⑴患者伴有其他肿瘤或肿瘤有远处转移者;⑵躯体合并其他严重的疾病;⑶凝血功能严重异常者;⑷语言交流障碍、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均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完善术前的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六项、凝血功能等检查),经影像学手段确认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采用TACE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给患者进行麻醉后,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右股动脉穿刺置管,常规用导丝引导,将5F导管置入腹腔,行腹腔干、肝动脉造影,了解肝动脉主干及分支的情况、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供血情况,依据血管的着色程度,选择供血动脉缓慢注药,对肿瘤进行碘油栓塞,观察沉积程度。对照组用药:洛铂(30mg/m2)、吡柔比星(50mg/m2),术后动脉穿刺点给予加压包扎处理,术后观察组口服甲磺酸仑伐替尼胶囊(Eisai Europe Ltd生产,规格4mg,注册证号:J20180052)8-12mg/次,1 次/d。 下肢严格制动 8h,严格卧床24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术后3d复查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术后4周经CT检查,观察肿瘤的变化,决定是否再次化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 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作为标准[8],分为完全缓解(CR):目标病变在动脉增强期消失,部分缓解(PR):动脉期强化的病灶的直径总和缩小≥30%,疾病稳定(SD):肿瘤的变化介于PR与PD之间,疾病进展(PD):动脉期强化的病灶的直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的病灶,有效率(RR)=CR+PD,疾病控制率(DCR)=CR+PR+SD。 比较两组 AFP、ACE、AST、白蛋白、血小板的下降病例数的情况。肝区疼痛的比较:疼痛消失则为完全缓解;疼痛明显缓解且不影响睡眠则为部分缓解;疼痛稍微缓解但依旧影响睡眠则为轻微缓解;疼痛感为减轻或加剧则为无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轻微缓解)/该组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来表示,两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观察组RR、D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临床疗效(n,%)
2.2 比较两组 AFP、ACE、AST、白蛋白、血小板的下降情况 观察组AFP、CEA、AST下降的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蛋白、血小板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AFP、ACE、ALT、白蛋白、血小板的下降情况(n,%)
2.3 两组肝区疼痛对比 观察组肝区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有数据显示,全球原发性肝癌人数不断上升,主要是60岁以上的男性为主[9]。治疗晚期肝癌主要是以化疗手段为主,主要是采用TACE的介入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对于药物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治疗方案众多,多以抗代谢类、泊类、氟尿嘧啶类进行治疗[10,11]。由于肝细胞多耐药基因的表达,以至于对常规的化疗药物不敏感。仑伐替尼是一种多靶点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阻滞肿瘤内皮细胞的调节因子。早期用于治疗侵袭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分化型的甲状腺瘤[12]。2018年美国FDA批准仑伐替尼可用于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治疗中[13-15]。
表3 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n,%)
据本研究显示,观察组RR、DCR均高于对照组,提示了仑伐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的化疗药物,主要作用的靶点有 VEGFR1-3、RET、FGFR1-4、c-KIT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且具有抑制血管内皮因子受体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1-3 的作用, 减少癌细胞及新生血管的生成,达到阻止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效果,与相关研究[16]表明一致,仑伐替尼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上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观察组AFP、ACE、AST下降的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仑伐替尼可明显减低血清中AFP、ACE、AST水平,提高整体治疗效果,提示仑伐替尼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分裂,进而延缓肝功能的损伤。进年在肝癌研究中以索拉非尼作为对照组,只有仑伐替尼取得阳性结果,仑伐替尼相比于索拉非尼,其对VEGF-2的亲和力更强[17]。有相关研究表示[18],仑伐替尼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腹泻、蛋白尿、肾受损和肾衰,在肝癌的治疗中,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76%,机制仍不清楚,但及时的对症治疗,症状能控制且停药后能自行好准或经对症处理可以好转,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如出现动脉血栓栓塞的情况,需永久停用仑伐替尼。
综上所述,RR、DCR均升高,提示患者的生存时间可以得到一定的延长,指标的下降提示仑伐替尼有稳定肝功能的作用,不良症状可通过对症治疗缓解。仑伐替尼联合洛铂、吡柔比星经TACE治疗不可切除肝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