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

2020-11-26舒世立李繁麟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刚果红等温壳聚糖

陈 伟,舒世立,和 芹,李繁麟

(唐山师范学院 化学系,唐山市绿色专用化学品重点实验室,河北 唐山 063000)

含染料的印染废水具有排放量大、 色度高、 可生化性差、 难降解、 毒性高等特点[1-2], 对环境危害极大,对水中的动植物均有危害,一些染料可导致癌症或基因突变等疾病. 刚果红(Congo red,CR)是一种典型的偶氮染料(联苯胺类直接偶氮阴离子),其代谢产物联苯胺是已知的人体致癌物[3]. 目前,印染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包括混凝沉淀法、 膜分离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和电化学法等[4-7]. 其中吸附法是一种经济有效、 便捷快速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生物质、 壳聚糖、 活性炭、 粉煤灰和膨胀石墨等,但这些吸附剂在单独使用时均受一定的限制,存在吸附量小、 循环利用率低、 机械性能较差、 吸附的离子不易回收等问题[3],不能充分发挥其吸附效果. 膨胀石墨是由天然鳞片石墨经酸化插层、 水洗、 干燥、 高温膨化而得到的一种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物质[8-9],具有孔隙多、 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吸附性能良好[10-13],且吸附污染物易处理、 不会产生二次污染[14],但膨胀石墨对刚果红废水的吸附效果较差.

壳聚糖是自然界中唯一大量存在的阳离子碱性多糖,可通过氢键、 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吸附印染废水中的有机分子,且无毒、 可生物降解、 不易二次污染. 但壳聚糖存在易溶胀、 耐酸性差、 机械强度低等缺点[3]. 因此,本文以膨胀石墨为骨架,加入壳聚糖以增加吸附活性点位,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并对染料废水中的刚果红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在不同吸附条件下的吸附性能,以解决膨胀石墨、 壳聚糖单独作为吸附剂对刚果红进行吸附时存在的问题.

1 实 验

1.1 试剂与仪器

天然鳞片石墨(质量分数99.5%,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锰酸钾(质量分数99.5%,天津市北方化玻采购销售中心); 硝酸(体积分数65.0%~68.0%,永清县永飞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壳聚糖(脱乙酰度≥95%,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冰乙酸(分析纯,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磷酸、 无水乙醇(分析纯,天津市致远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刚果红(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 M1-235C型微波炉(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TENSOR-37型红外光谱仪(德国布鲁克光谱仪器公司); Sigma300型扫描电镜(德国卡尔·蔡司股份公司); Smart-Lab型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公司).

1.2 壳聚糖/膨胀石墨的制备及表征

1.2.1 膨胀石墨的制备及预处理

1) 膨胀石墨的制备: 将1 g天然鳞片石墨, 0.4 g KMnO4,12 mL H3PO4和6 mL HNO3混合,于40 ℃反应40 min后,抽滤、 洗涤至滤液pH=6~7,将滤饼在60 ℃下烘干4 h,即得可膨胀石墨. 将可膨胀石墨置于微波炉中,使其膨胀30 s,得到220 mL/g的膨胀石墨.

2) 膨胀石墨的预处理: 用蒸馏水煮沸膨胀石墨2 h,过滤、 干燥后,先用无水乙醇洗涤、 过滤,于105 ℃烘干,再将膨胀石墨置于冰乙酸溶液中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于105 ℃烘干,备用.

1.2.2 壳聚糖/膨胀石墨的制备 将一定量的壳聚糖缓慢添加到100 mL的冰乙酸中,搅拌,制成壳聚糖溶液,将1 g预处理后的膨胀石墨缓慢加入上述壳聚糖溶液中,搅拌3 h,使其充分混匀,于110 ℃烘干6 h后研磨粉碎,制得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

1.2.3 表 征 用TENSOR-37型红外光谱、 Sigma300型扫描电镜、 Smart-Lab型X射线衍射仪(Cu靶、Κα射线,λ=0.154 056 nm)对样品进行表征.

1.3 吸附性能测定

配置一定质量浓度的刚果红溶液,模拟刚果红染料废水. 将一定质量的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与40 mL一定质量浓度的刚果红溶液混合,在30 ℃振荡吸附一定时间后,离心、 分离,测量其吸光度后,计算其脱色率和吸附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改性石墨的表征

图2为壳聚糖、 膨胀石墨和壳聚糖/膨胀石墨的XRD谱. 由图2可见: 壳聚糖在2θ=20.16°附近存在特征衍射峰[15],峰形较平滑,结晶度较小; 膨胀石墨在2θ=26.6°附近存在特征衍射峰,在该处的衍射峰是石墨晶体的主要衍射峰; 壳聚糖/膨胀石墨在2θ=26.7°,54.8°附近出现明显的石墨晶体特征衍射峰,表明膨胀石墨原有的结晶度在复合吸附剂中增强,由于壳聚糖和膨胀石墨融合后,分散性较大,且壳聚糖的衍射峰较平滑,因此在壳聚糖/膨胀石墨中未发现壳聚糖的特征衍射峰.

图1 壳聚糖、 膨胀石墨及壳聚糖/膨胀石墨的红外光谱 Fig.1 Infrared spectra of chitosan, expanded graphite and chitosan/expanded graphite

图2 壳聚糖、 膨胀石墨和壳聚糖/膨胀石墨的XRD谱Fig.2 XRD patterns of chitosan, expanded graphite and chitosan/expanded graphite

图3为膨胀石墨(A),(B)和壳聚糖/膨胀石墨(C)的SEM照片. 由图3(A),(B )可见,膨胀石墨为典型的蠕虫状结构,疏松多孔,孔隙较多; 由图3(C)可见,在膨胀石墨表面存在壳聚糖,表明壳聚糖已成功与膨胀石墨结合.

图3 膨胀石墨(A),(B)和壳聚糖/膨胀石墨(C)的SEM照片 Fig.3 SEM images of expanded graphite (A),(B) and chitosan/expanded graphite (C)

2.2 改性石墨对刚果红吸附性能的影响

2.2.1 壳聚糖/膨胀石墨配比对刚果红吸附性能的影响 将1.5 g/L的膨胀石墨、 壳聚糖和不同配比的壳聚糖/膨胀石墨(m(膨胀石墨)∶m(壳聚糖)= 5∶1,4∶1,3∶1,2∶1,1∶1)加入200 mg/L的刚果红溶液中,在室温下振荡吸附20 min. 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质量配比对复合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列于表1.

由表1可见,膨胀石墨的吸附量为88.28 mg/g, 壳聚糖的吸附量为120.51 mg/g. 不同配比复合吸附剂的吸附量变化规律为: 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3∶1时,随着膨胀石墨用量减少及壳聚糖用量增多,复合吸附剂的吸附量增大,且在实验研究范围内,复合吸附剂均比膨胀石墨的吸附量大. 表明加入壳聚糖可改善吸附效果,且壳聚糖越多,吸附效果越好. 这是因为壳聚糖分子内有大量的—NH2,—OH以及酰胺基(—CONH2)等活性基团,可通过氢键、 范德华力等相互作用吸附刚果红分子,壳聚糖越多,活性点位越多,吸附效果越好[3,16]. 同时,壳聚糖/膨胀石墨吸附剂比壳聚糖更易分离. 但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2∶1时,壳聚糖用量过多,易导致过滤步骤出现问题,无法测得准确的吸附量. 刚果红溶液过滤前后的颜色变化如图4所示. 由图4可见,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1∶1和2∶1的复合吸附剂对刚果红溶液吸附后进行过滤时,溶液颜色明显改变. 这可能是因为壳聚糖用量过多,发生团聚形成了超分子物质,且出现溶胀现象[17],堵塞过滤设备上刚果红的通道,使刚果红分子被截留,导致过滤前后的溶液颜色明显改变,从而无法准确测得吸光度. 因此,选定m(膨胀石墨)∶m(壳聚糖)=3∶1为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最佳用量配比.

表1 膨胀石墨、 壳聚糖与不同配比复合吸附剂对刚果红溶液的吸附量对比

2.2.2 吸附剂用量对刚果红吸附性能的影响 用m(膨胀石墨)∶m(壳聚糖)=3∶1的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对200 mg/L的刚果红溶液在室温下振荡吸附20 min. 考察复合吸附剂用量(1.0,1.25,1.5,1.75,2.0 g/L)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见,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脱色率呈增大趋势,当吸附剂用量为1.75 g/L时,脱色率约为83%,继续增加吸附剂用量,脱色率增长缓慢. 可见吸附剂用量越大,吸附面积越大,可吸附染料的活性位点越多,吸附剂与染料接触更充分,吸附效果越好[16]; 在吸附剂用量超过1.75 g/L后,脱色率增长缓慢. 因此,选择1.75 g/L为最佳吸附剂用量.

图4 刚果红溶液过滤前后的颜色变化Fig.4 Color changes of Congo red solution before and after filtration

图5 吸附剂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5 Effect of dosage of adsorbent on adsorption effect

2.2.3 刚果红质量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用1.75 g/L及m(膨胀石墨)∶m(壳聚糖)=3∶1的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对不同质量浓度(100,150,200,250,300,350 mg/L)的刚果红溶液在室温下振荡吸附20 min,考察刚果红质量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见: 随着刚果红质量浓度的增大,脱色率减小,吸附量增大; 当质量浓度大于250 mg/L时,吸附量增长趋缓; 当质量浓度大于300 mg/L时,吸附剂趋于饱和,吸附量变化较小. 综合考虑脱色率和吸附量,选择250 mg/L为刚果红的质量浓度.

2.2.4 吸附时间对刚果红吸附性能的影响 用1.75 g/L及m(膨胀石墨)∶m(壳聚糖)=3∶1的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对250 mg/L的刚果红溶液在室温下振荡吸附一定时间,考察吸附时间(10,20,30,40,50,60 min)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见,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吸附量不断增大,当吸附时间超过30 min时,吸附量增长趋缓,吸附时间超过40 min时,吸附量趋于稳定. 这是因为当吸附时间较短时,吸附剂与染料未充分接触,吸附能力较低; 随着吸附时间延长,吸附剂与染料充分接触,使吸附量不断增大; 吸附时间超过40 min时,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活性点位被刚果红占据并趋于饱和,进而吸附量增长缓慢. 因此,选择吸附时间为40 min.

图6 刚果红质量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6 Effect of mass concentration of Congo red on adsorption effect

图7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Fig.7 Effect of adsorption time on adsorption effect

2.3 吸附动力学研究

吸附速率与吸附时间的关系可通过吸附动力学模拟进行研究. 吸附动力学是衡量吸附剂吸附吸附质的重要指标,通常用Lagergren模型描述. 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基于假设吸附速率受扩散步骤控制,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基于假设吸附速率由化学吸附过程控制. 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表达式[18]分别为

ln(Qe-Qt)=lnQe-k1t,

(1)

(2)

式中:k1为准一级速率常数(h-1);k2为准二级速率常数(g/(mmol·h));t为吸附时间(h);Qt为t时间的吸附容量(mmol/g);Qe为平衡时的吸附容量(mmol/g).

图8为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和准二级动力学模拟结果. 由图8可见: 准一级动力学方程的R2=0.939 47,k1=3.281 92 h-1;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R2=0.997 89,k2=0.084 57 g/(mg·h). 可见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的数据拟合效果更好,且理论平衡吸附量为126.10 mg/g,与实验测得平衡吸附量117.05 mg/g较接近.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能准确地描述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即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图8 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A)和准二级动力学(B)模拟结果 Fig.8 Simulation results of Langergren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s (A) and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B)

2.4 吸附等温线的绘制

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分别对数据进行线性拟合,通过拟合数据可进一步了解该实验的吸附原理. Langmuir 和Freundlich 吸附等温式[19]分别为

(3)

(4)

式中:ρe为平衡质量浓度(mg/L);Qe为平衡吸附量(mg/g);Qm为饱和吸附量(mg/g);KL为Langmuir吸附平衡常数(L/mg);KF为吸附剂吸附能力(mg/g);n为吸附剂对刚果红的亲和力.

图9为Langmuir和Freundlich的吸附等温拟合曲线,两条等温曲线的拟合参数列于表2. 由图9可见,Langmuir等温方程中拟合相关系数为0.996 64,Freundlich等温方程中拟合相关系数为0.909 27,可见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适合描述其吸附行为. 由于Langmuir模型是描述单分子层的理论模型,因此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 由Langmuir吸附等温式参数可得吸附过程中最大饱和吸附量为118.91 mg/g,与实验测得平衡吸附量117.05 mg/g非常接近.

图9 Langmuir(A)和Freundlich(B)的吸附等温拟合曲线 Fig.9 Adsorption isothermal fitting curves of Langmuir (A) and Freundlich (B)

表2 Langmuir和Freundlich的吸附等温拟合参数

综上所述,本文先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 硝酸与磷酸为插层剂、 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制备膨胀石墨,再与壳聚糖按一定的配比制备壳聚糖/膨胀石墨复合吸附剂; 利用FT-IR,SEM,XRD对壳聚糖/膨胀石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已成功与膨胀石墨结合. 以壳聚糖/膨胀石墨为吸附剂,对刚果红废水进行吸附,考察壳聚糖/膨胀石墨的配比、 吸附剂用量、 刚果红质量浓度、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论如下:

1) 当m(膨胀石墨)∶m(壳聚糖)=3∶1,吸附剂用量为1.75 g/L,刚果红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在室温下吸附40 min,吸附效果最好.

2) La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准确描述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即以化学吸附为主;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符合吸附过程,壳聚糖/膨胀石墨对刚果红的吸附过程为单分子层吸附.

猜你喜欢

刚果红等温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体中农药的吸附
三种不同分子量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溶解性
3D Fe3S4磁性微米花对刚果红吸附性能研究
功能化锌金属有机骨架对刚果红染料的吸附
美洲大蠊药渣制备壳聚糖工艺的优化
快速检测猪链球菌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纳米CaCO3对FEP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
等温成形
酰胺类β成核剂对PP-R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影响
乙二胺改性花生壳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