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2020-11-26曾凡猛殷万春彭立基叶建俊李雷廖智睿
曾凡猛 殷万春 彭立基 叶建俊 李雷 廖智睿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主要指的是长期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导致患者的脑内小动脉因为发生病理性变化引起的破裂出血[1]。该项疾病集中发生于50~60 岁的人群,且男性发病率明显女性,该项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中高血压大约占60%。基底节区出血作为高血压脑出血部位的疾病发病部位,大部分患者均会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以及偏盲等症状。临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首选方式均为手术治疗,主要目的为清除患者的血肿,进而降低颅内压,进一步恢复患者的受压神经元,预防出血后发生继发性病理变化,避免疾病恶性循环[2-3]。传统手术方式的治疗入路为经颞叶皮层,但是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且术后患者的并发症较多,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作为目前临床治疗该项疾病的新型手术方法[4]。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次研究就取40 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予以不同的手术入路展开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4 月-2019 年4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纳入标准:①通过CT 技术扫描,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均被确诊为基底节区部位出血[5];②脑出血量30~60 mL;③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大于6 分[6];④发病时间<4 h;⑤无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2)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②合并严重创伤性脑出血;③合并心、肺等相关疾病;④合并双侧瞳孔散大。借助双盲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0)、试验组(n=20)。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研究得到医院伦理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1)对照组给予经颞叶皮质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麻醉后在其颞部做马蹄形切口,开骨窗4 cm×6 cm,放射状切开患者的硬脑膜及骨窗边缘,四周牵引其硬脑膜,借助颞叶皮质直接进入患者的血肿腔,开颅后需要对其穿刺血肿腔进行定位,在患者的颞上回或颞中回切开2 cm 皮质切口,严重患者的切口清除其脑组织,充分暴露血肿腔,借助显微镜下清除患者的血肿,随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后缝合切口即可[7-8]。(2)试验组予以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手术切口即为患者的外侧裂颅骨投影线,自下向后做6 cm 的马蹄形切口,借助铣刀开骨窗4 cm×6 cm,咬除患者的蝶骨嵴,随后剪开其硬脑膜,将其悬吊四周,借助显微镜将侧裂池进行解剖,使得脑脊液排出,进一步沿着患者的外侧裂将额颞叶分开,进一步分离侧裂沟。之后确认其血肿位置,在患者的岛叶皮层大脑中动脉分支无血管区作小切口1 cm,充分暴露患者的血肿腔,借助微型吸引其器头,抽吸其血肿,确认没有活动性出血后需要止血,随后清除血肿后将患者的脑组织表面暴露,贴附可吸收止血材料后置入引流管即可[9]。两组患者均予以术后常规治疗,即为脱水、降压以及抗感染等,及时平衡电解质,预防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围手术期情况、血肿清除率、骨瓣复位率、ALD 评分与GCS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1)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血肿清除率、骨瓣复位率、生活自理能力(ALD)评分与GCS 评分提升幅度≥95%;有效:治疗后,血肿清除率、骨瓣复位率、ALD 评分与GCS 评分提升幅度为75%~95%;无效:治疗后,血肿清除率、骨瓣复位率、ALD 评分与GCS 评分提升幅度≤75%[10]。总有效=显效+有效。(2)围手术期情况: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11]。(3)血肿清除率与骨瓣复位率。(4)ALD 评分与GCS 评分:借助GCS评分量表展开评估,主要有睁眼反应、言语反应及运动反应,总分为15 分,得分与昏迷程度成正比[12]。借助Barthel 指数判定患者ADL,其中无依赖即为100 分,轻度依赖即为61~99 分,中度依赖即为41~60 分,重度依赖即为≤40 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好[13]。(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再出血、肺部感染、脑梗死、癫痫以及精神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男11 例,女9 例;年龄20~40 岁,平均(29.36±6.32)岁;血肿位置:9 例左侧,11 例右侧。对照组男12 例,女8 例;年龄21~41 岁,平均(30.78±7.32)岁;血肿位置:10 例左侧,10 例右侧。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与血肿位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 0,P=0.017 7),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3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比较()
2.4 两组血肿清除与骨瓣复位情况比较 试验组血肿清除率与骨瓣复位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肿清除与骨瓣复位情况比较 例(%)
2.5 两组ALD 评分与GC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LD 评分与GCS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D 评分与GC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6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为5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6 7,P=0.022 2),见表5。
表4 两组ALD评分与GCS评分比较[分,()]
表4 两组ALD评分与GCS评分比较[分,()]
*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基底节区出血中十分常见的非创伤类颅内出血,主要是因为高血压造成脑部动脉发生破裂病变[14]。该项疾病起病较急,出血后患者的血肿常常会发生占位效应,血凝块本身可释放大量的毒性神经递质,进而会损害患者的脑部,可对其的治疗及预后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15-16]。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较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低(P<0.05);试验组的血肿清除率与骨瓣复位率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ALD 评分与GCS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充分验证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予以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具有显著优势。进而具体分析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具体优势:(1)可利用大脑的自然间隙可大大缓解对患者的颞叶皮层损伤[17]。(2)手术视野暴露较为优质,可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发现患者的基底节区脑内血肿的形态分布情况,可呈现前后纵向分布,且内外径均为短轴,部分血肿在患者的壳核处呈现不同程度的“肾形”状态,通过外侧裂可消除血肿,沿着该通道可进一步清除血肿[18-20]。(3)该手术入路的大脑中动脉分支十分的稀疏,方便医生开展各项操作,可最大程度上降低血管损伤风险。焦松等[21]学者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GCS 评分(13.57±1.05)分高于对照组(10.87±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予以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可在提升患者临床效果、血肿清除率、骨瓣复位率的同时改善围手术期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ALD 评分与GCS 评分,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