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0-11-26陈永红葛冰磊徐成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铜绿单胞菌耐药性

陈永红,葛冰磊,徐成春

(宣城市人民医院 检验科,安徽 宣城242000)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毒力最强的一种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的皮肤、呼吸道、肠道等处。相关研究[1]表明,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致使医院中的铜绿假单胞菌常常发展为耐药菌,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多困难。本文通过分析2015年-2017年期间我院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来自我院各科室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236株,标本来源最多的是呼吸道标本(159株,67.37%),同一患者仅分析1个菌株,质控菌株ATCC27853。

1.2 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菌株分离培养,采用MicroScanWalkAway40PLUS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及配套的NC50检测板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在患者标本中的分布情况236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159株来源于呼吸道标本、27株来源于分泌物及渗出液、26株来源于血液、10株来源于尿液、12株来源于脓液、2株来源于胆汁,我院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以呼吸道标本标本最多,占所有标本67.37%;其次为分泌物及渗出液与血液标本各占11.44%和11.02%,见表1。

表1 2015年-2017年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各科标本中的分布

2.2 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科室中的分布情况236株铜绿假单胞菌,其中以呼吸内科、神经外科、ICU、骨科、康复医学科、血液内科所占百分比高,分别为16.52%、13.56%、13.14%、10.17%、9.75%、8.90%,见表2。

表2 2015年-2017年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科室中的分布

统计学分析:呼吸内科、神经外科、ICU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铜绿假单胞菌3年间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23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有所不同,其中对阿米卡星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最低,对氨曲南耐药性最高。2016年较2015年相比所检测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升高;2017年我院药事委员会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以后,2017年较2016年所检测的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趋势得到遏制,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耐药率由6.5%上升到7.9%,总耐药率维持在5.5%。低于王桂东等[2]的报道,可能与我院对抗生素合理应用加强管理及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限制使用有关。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的特点[3]。见表3。

表3 2015年-2017年236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

3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最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与其抵抗力下降、临床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和接受侵入性治疗有关,特别是多药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4]。铜绿假单胞菌可以分泌黏附因子和产生生物被膜,黏附于物体表面,难以清除,从而引发交叉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可快速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外膜蛋白D2的缺失、泵出机制、产酶、靶位的改变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以上原因,使其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获得性耐药。

在临床各科送检的标本中,以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比例最高,占67.37%,此类患者为呼吸系统感染,大多病情较重,有些患者使用了呼吸机、气管切开及多种插管等介入性治疗,还有些患者使用了广谱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以至于机体内环境失调,免疫力低下,这也是导致该类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高的原因[5]。另外,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性[6,7],获得性耐药性很常见。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外排泵的存在、生物被膜的形成、外膜微孔蛋白的改变、多种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的产生和拓扑异构酶的突变等[8,9]。同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产生的危害也非常严重,有报道,感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的患者很容易发生皮肤、软组织、骨和关节的感染,其致死率高达28.57%[10]。

三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2016年较2015年相比所检测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显著升高;2017年我院药事委员会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以后,2017年较2016年所检测的1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趋势得到遏制,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说明在加强抗生素合理应用以后,效果显著、细菌耐药性得到有效控制。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耐药机制复杂,通常是多种机制联合作用的结果[11]。尤其是多药耐药和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治疗尚未取得明显进展之前,预防与控制仍将是各级医院的临床重点工作之一[12],特别是呼吸内科、神经外科和ICU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高危科室,更应该重视病原学检测,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尽可能把耐药菌株控制在最低水平。

综上所述,为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和耐药率,应改善卫生环境,严格规范操作,根据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定期分析和发布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铜绿单胞菌耐药性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人杀菌肽LL-37联合绿原酸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作用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貂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及生物学特性
铜绿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