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学科是如何形成的?
——华中农业大学学科建设实践的启示

2020-11-26刘堃程华东

中国农业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华中农业大学优势学科

刘堃,程华东

(1.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2.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相继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等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无疑,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和质量上都有了长足进步,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显示度也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也因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等原因,一些高校正面临着发展效率低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诸多问题。进入新时代,国家和社会都赋予了高等教育更为重要的使命,“双一流”政策的出台及实施标志着大学由政府选择性发展向大学之间竞争性发展的根本转变[1],意味着对建成一批一流大学的要求更加迫切、愿望更加强烈。而建成一流大学的关键在于建成一流学科,没有一流学科就不可能有一流大学[2],“双一流”建设的重心就在学科上[3]。建设“一流学科”一方面要学习国外一流大学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要聚焦国内高校的探索实践。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在学科建设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这些高校进行案例分析,有助于从本土视野更好地理解其学科建设的思路、逻辑与做法,也为其他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一、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华中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华中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4]。华中农业大学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3个学科进入A+、7个学科进入A(含A+、A-),5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表1)。从ESI学科评估指标来看,华中农业大学有9个学科进入ESI前1%(表1)。无论是从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一流建设学科入选数,还是ESI前1%学科数,华中农业大学不仅超过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而且还超过了多所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具体为:A类学科数超过14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学科数超过27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一流学科”入选数超过23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ESI前1%学科数超过15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见表1),显示出其强劲的学科实力。而华中农业大学只是原“211工程”建设高校,与其他原“985工程”建设高校相比,在办学条件的支持度与保障度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学科建设却能取得突出成绩,其原因究竟在哪里?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因此,有必要对其学科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总结。

表1 华中农业大学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科比较[5-7]

续表1

二、 华中农业大学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 做好学科建设规划

学科建设离不开科学的学科建设规划。华中农业大学通过编制一级学科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十三五”规划、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工学学科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强化学科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结构,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一是设置学科建设目标。华中农业大学确立了为建成特色鲜明研究型大学和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学科布局提供强有力的学科支撑的学科建设总目标。二是明确学科建设思路。清晰的学科建设思路在学科建设中起着先导性作用。华中农业大学提出坚持“局部创优势、整体上水平”的办学方针,按照“强优固特、支需培新、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的建设思路推进学科建设[8]。三是制定学科建设战略。目标和思路明确之后,关键是制定学科发展战略。华中农业大学为实现学科建设目标,提出了大力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按照一流学科、发展中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分级分类进行建设,以及在强化优势学科基础上统筹协调发展人文社科、工学、理学的具体战略[8]。同时,进一步提出用现代生物科技、信息科技、工程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优势特色学科,进一步扩大一流建设学科优势。

从学科规划方面可以看出,华中农业大学不仅有着明确的学科建设发展目标和清晰的学科建设思路,而且结合学校实际以及当下科技发展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确保学科规划能够落地实施。

(二) 巩固传统优势学科

任何一所高校都有其优势学科,这些学科往往伴随着高校的诞生而产生,也是一所高校学科特色的集中体现。比如,农业类高校的优势学科一般是涉农学科。华中农业大学在学科建设过程中注重巩固传统学科的优势。

华中农业大学的园艺学、畜牧学等7个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从ESI学科排名看,其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科学进入了ESI前1‰,进入世界一流水平(见表2)。这些学科也充分体现了华中农业大学以涉农学科为主的特点,而这些学科之所以被评为A类学科与长期以来的持续建设和积淀不无关系。比如,作物学在2007年就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生物学、园艺学、兽医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在2008年就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表3)[9]。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来看,这些学科也处于较为稳定的位次(见表4)。说明了这些学科的优势是稳定的、一贯的。

表2 华中农业大学学科发展现状

表3 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与省级重点学科名单

表4 华中农业大学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部分学科)

华中农业大学通过整体建设和重点建设的方式来强化传统学科的优势。一是以“211工程”三期建设为载体,提升学科的整体水平。华中农业大学于2005年整体进入“211工程”,2008年,国家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华中农业大学依托8个学院,获批立项了“农业生物功能组学”等8个重点学科[8]。经过4年时间的建设,2012年,8个学科建设项目均通过了“211工程”三期验收,其中第1、2、3、4号学科建设项目综合得分90分以上,1号项目进入参评项目前10%,并且在建设期间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8]。通过“211工程”三期的建设,学校学科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二是以“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学科的优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优势,从2006年开始,国家试点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项目旨在以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围绕国家科技与学科发展前沿,加大学科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学科的科技创新能力,项目在2008年之后与“985工程”同期执行,给予专项资金支持[10]。在该项目的建设中,全国共有33所非“985”的部属“211”大学入选,华中农业大学也是其中之一,其申报建立了“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生长发育调控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通过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使得生命科学与农学学科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彰显。

(三) 培育新兴交叉学科

学科交叉是促进学科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当今重大科学难题的必然要求。华中农业大学注重发挥传统优势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此促进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培育,进而提升学科水平。

农业科学是华中农业大学建校伊始的基本学科,虽然华中农业大学目前是一所多学科大学,但农业科学依然是学校的主干学科和传统优势学科。以农学学科辐射带动理科、工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进而实现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发展,是华中农业大学培育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主要策略。在此,以信息学科、生物学科和生物医学学科的建设为例。

一是推进信息学科的发展。华中农大在学科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积极发展信息科学,用信息科学、工程化理念改造并提升传统优势特色学科的学科建设思路。2009年华中农大引进生物信息学团队,2011年成立生物信息学中心并招收生物信息学本科生,2012年招收硕士生,2013年招收博士生,2014年将生物信息教研室、计算机系(全部)、数学系(部分)、化学系(部分)以及其他相关科研机构进行合并组建了信息学院,同时自主设立农业信息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并于2015年获得教育部批准,2018年获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专业[8]。信息学科的建设成绩与发展水平充分体现了其他学科发挥的支撑效应和交叉效应。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符合率96.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患者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是积极发展生物学科。华中农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生命科学,提出用现代生物科技提升改造传统农科的发展思路,实现了生物学和农学的互促共进,形成了生物学与农学交相辉映的发展局面。华中农业大学的生物学科源于20世纪40年代创立的微生物学科。1987年华中农大组建生物技术中心,开始进行生物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1993年获批农林院校中首个分子生物学博士点和硕士点,1994年生物技术中心与土壤农业化学系微生物学科等相关学科专业合并成立生命科学技术学院,1998年获首批生物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11]。近三年,多名学者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生命科学类(免疫和微生物学,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农业和生物科学)榜单,而且与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生物学被评为A+/A类学科的高校相比,入选人数位居前列(见表5)[12]。值得注意的是,在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生命科学类榜单中,清华、北大等综合性大学的高被引学者主要集中在生化、遗传和分子生物学领域,而华中农业大学以及与华中农业大学同类型的中国农业大学则主要集中在农业和生物科学领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业类高校发展生物学科必须要依靠农业学科的带动与促进,而且有综合性大学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表5 华中农业大学与部分高校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生命科学三大领域入选情况

三是推进生物医学。2016年,华中农大依托生命科学领域优势、聚焦医学健康领域,成立生物医学中心,重点发展肿瘤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免疫生物学、人类营养基因组学等方向,推进生命科学与医学的交叉融合[8]。2019年,华中农大成立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力争药理学与毒理学、免疫学等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13]。2019年9月,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前1%[14]。

从华中农业大学建设信息学科、生物学、生物医学的历程来看,其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建设沿着“农学—生命科学—医学”的路径推进,形成了以农学为中心,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为两大基点,辐射带动理学、工学、社会科学和其他学科发展的局面。从进入ESI前1%学科领域的时间顺序来看(见表6),也印证了这一建设路径和建设策略。由此,对于农业类高校而言,在交叉与新兴学科的建设上,华中农业大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建设路径。

表6 华中农业大学ESI前1%学科发展历程

(四) 改善弱势短板学科

一所大学有传统优势学科就相对有弱势短板学科。学科建设一方面要“扬长板”,另一方面要有选择性“补短板”。工科和人文社会科学是华中农业大学的弱势短板学科。为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华中农业大学大力推进工科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建设。

一是重点建设农科相关工科。华中农业大学的工科主要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与风景园林学、生物工程等四个一级学科,分布在六个学院,学科特色与优势不明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较为乏力,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振兴工科,华中农业大学对工科进行了重点建设。2012年,对农业工程一级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分别下拨建设经费500万元、400万元,支持建立现代农业工程研究平台以及食品科学研究平台[8]。同时,华中农业大学编制了《华中农业大学工学学科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4年)》,提出了华中农业大学的工科要“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的发展思想、“特色发展、差异发展”的发展原则以及“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力”的发展重点[15]。确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风景园林学等学科为优势特色,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学科协调发展,并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有较强竞争力的工学学科体系建设目标,明确了学科体系、师资队伍、学科平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六大战略任务[8]。该规划实施以来,工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为A-,风景园林为B+,较上一轮学科评估进步明显。

二是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华中农业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领域集中、门类偏窄,难以支撑学校的发展需要。2012年,制定了《华中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局部创优势,整体上水平”的发展思路,以及“需求导向、质量优先、高端引领、特色发展、全面提升”的发展原则;同年,成立正处级的人文社会科学处,专门负责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规划研究与制定以及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科研基地的管理等工作;2013年,制定《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中长期规划(2013—2023年)》,明确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以及具体的重点任务与保障措施;另外,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调整优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布局[8]。近年来,华中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较大进步,新增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农林经济管理为A-,公共管理为B+。

(五) 用好学科建设经费

学科建设离不开经费支持。华中农业大学在学科建设上通过以学科为投入单位,绩效导向与学院为投入单位,部门统筹与学院负责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推进学科建设,确保学科建设资金高效利用。近十年来,华中农业大学先后进行了六轮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经费持续增加,累计投入学科建设经费3.94亿元(见表7)。学科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2014年),该阶段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以学科为单元,先后建设国家重点一级、二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一级、二级学科7个,省级及校级一级、二级重点建设学科20个,通过第一阶段的建设,有力地提升了学科整体建设水平。同时,引导学科特色发展、协调发展。第二阶段(2015—2017年),该阶段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以绩效为导向、以学院为单位,既兼顾了学科建设的效益又赋予了学院更大的自主权,激发了学院建设学科的活力,先后建设了多个全校性的公共学科平台,并依托学院为建设主体,培育了多个一流学科。第三阶段(2018年至今),该阶段的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实行职能部门统筹督促、学院主要负责的方式,将“一流建设学科”与“学院特色发展学科”相结合,充分兼顾了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特点,进一步调动了各方面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总的来看,华中农业大学在经费总量上不断增加,在投入方式上首先兼顾整体水平,其次提升部分效益,对“局部创优势,整体上水平”的办学方针体现得较为明显。

表7 华中农业大学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情况

三、 主要启示

华中农业大学从一所单科性的农业大学发展到以农学和生命科学为特色,多个学科协调发展,且在农业、生命学科、管理学等方面有突出优势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学,其学科建设的探索实践有着诸多经验与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以学科建设规划引领学科良性发展

学科建设规划是学科建设的“路线图”。编制好学科建设规划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学科建设规划要立足学科发展现状,在广泛调研、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切实搞清楚拟建设学科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同时,把握好国内外同类学科发展的先进水平以及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二是把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结合起来。把破解学科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作为规划的基础,把未来发展目标作为规划的方向。三是把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结合起来。学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要科学设置学科发展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在实现短期目标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学科建设节奏,进而实现中长期目标。四是把战略任务与保障措施结合起来。在明确拟建学科的发展思路、发展战略与阶段性发展任务的同时,要从政策、经费、队伍、组织等方面予以保障支持,确保规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 以传统优势学科带动学科整体发展

不同类型的高校有不同的传统优势学科。一般而言,师范类大学以文理基础学科和教师教育学科为优势,理工类大学以基础理科和工科为优势,这些不同的优势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高校的优势。传统优势学科是一所高校的立校之本、立校之基、立校之源。巩固传统优势学科要着力在以下方面下工夫:一是整体建设提升学科平均水平。在学科整体水平较低时,要以一级学科为建设单位,通过整体性投入提升学科发展的平均水平,使其从“平原学科”迈向“高原学科”。二是重点建设强化学科优势。在学科整体水平得到提升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不同级别的重点学科建设体系,推进学科分级、分类建设,采取重点投入、优先发展的方式,以此强化学科优势,促使优势学科从“高原学科”迈向“高峰学科”。三是持续投入累积学科优势。通过人、财、物等方面的长期性、持续性投入使得学科优势慢慢累积、放大。

(三) 以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多元发展

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是开辟学科增长点的主要方式,也是促进学科多元发展、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推动单科性、多科性大学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必由之路。新兴交叉学科的培育要把握好学科交叉方式、学科交叉对象以及学科交叉趋势三大要点。一是要把握好学科交叉的方式,即发挥传统优势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势学科带动交叉学科,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拓展学科边界,建立起不同学科之间的链接路径。二是要把握好学科交叉的对象,即与优势学科发展方向、研究领域较近的学科。以此确保优势学科的资源能够被交叉学科所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要把握好学科交叉的趋势,即与未来几十年后需要的学科进行交叉。比如,计算机科学在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时就应该瞄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学科发展前沿等。

(四) 以补足弱势学科力争学科突破发展

弱势短板学科是学科发展的瓶颈,破解该瓶颈有利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其自身的长远发展。学科建设在做强传统优势学科、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的基础上,要大力扶持弱势短板学科。一是要找准弱势短板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其弱势短板学科有所差异,学科影响力较小、学科显示度较弱的学科相对于优势学科而言就是弱势短板学科。二是要基于已有建设成效。扶持弱势短板学科要基于其已有建设成效,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理清学科发展思路、重新确立学科发展目标,坚持差异化发展,持续投入人、财、物,不断进行强化。三是要与传统优势学科相结合。发挥传统优势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避免“另起炉灶”,搞重复建设。

(五) 以提升经费效用实现学科合力发展

学科建设经费是否有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科建设的成效。学科建设经费的使用必须坚持效用主导,为此应把握好以下三对关系:一是绩效优先与平均分配之间的关系。学科不同建设阶段应采取不同方式,在发展水平整体较弱的情况下应采取平均分配策略,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夯实学科建设基础;在具有一定水平之后应采取绩效优先策略,通过竞争激励、重点建设方式,促使学科上水平、上台阶。二是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之间的关系。优势学科获取经费能力比弱势学科强,但在持续投入过程中使用效益可能会边际递减,造成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对弱势学科有必要予以倾斜支持,防止优势学科投入过度而弱势学科投入不足。三是学校与学院之间的关系。学院是学科建设的重心和主体,在经费的使用上要给予学院充分自主权。同时,学校也应保有对一部分经费的使用权,从而建设全校性的公共学科平台。

猜你喜欢

华中农业大学优势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壤化学与环境团队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揭示十字花科植物PTI免疫反应的进化机制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用药物难以有效治疗的淡水养殖鱼类的几种疾病
矮的优势
Puritan Credos’ Influence upon the New England Colonies in the Middle 17th Century
“超学科”来啦
画与话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