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效能成长团体训练对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家长情绪改善的效果

2020-11-26黄明金宫晓鸿黄雪花

四川精神卫生 2020年5期
关键词:团体子女因子

黄明金 ,宫晓鸿 ,杨 涛 ,黄雪花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1],已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2]。应对儿童的心理问题,家庭与父母的作用得到了不可忽视[3]。一些国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成熟的父母训练课程,其中之一便是系统性父母效能训练(systematic training for effective parenting,STEP)[4]。STEP 的核心方法有“问题的归属”“积极倾听”以及“我-信息”等。STEP在欧美国家中的运用发现,其对于改善儿童的行为以及家长自身的心理状态均有较好的效果[5-6]。在我国,虽然注重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要意义,但普遍缺乏对父母教养技能的系统训练[7]。教养与亲子沟通技能基本来自于“家庭传承”[8],难以保证教养质量。国内研究分析了类似父母培训小组对亲子关系的改善作用[9],但对于父母自身的情绪以及儿童的行为改善作用,尚未进一步分析。本研究在STEP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方法,形成“华西父母效能成长团体”,采用前瞻性随访研究设计,探讨父母效能成长团体训练对父母自身焦虑抑郁水平及其子女情绪行为问题的影响,分析本团体训练的有效性以及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提高本团体训练的有效性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 象

以2017年1月-2018年7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接受父母效能成长团体培训的父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父母成长团体的家长;②子女年龄4~16岁。排除标准:①因工作及交通等原因不能按时参加团体培训者;②父母自身因严重精神疾病或躯体疾病而不能理解或执行团体培训所授内容者。如有家长在参与培训过程中缺席超过两次,则不将其纳入统计分析。所有参与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父母效能成长团体实施过程

团体培训包含5次理论授课以及5次团体体验活动,每周进行一次,共10周完成。每次理论授课由1名儿童精神科医生讲授,讲授主题:①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卫生;②亲子冲突;③家庭教育重点知识;④儿童青少年情绪处理;⑤家长的自我认知。5次团体体验训练由1名儿童心理治疗师带领完成,由1~2名儿童精神科病房护理人员协助,训练主题:①积极倾听;②亲子问题归属;③“我-讯息”的应用;④帮助子女自立;⑤亲子情绪处理。在团体培训开始前,全体成员参与集体备课,理论授课使用统一的讲义,团体体验培训实施过程中按照统一训练手册执行,以尽量保证训练过程的结构化与同质性。每次理论授课与团体体验耗时约90 min。

1.3 评估工具

采用自编人口学问卷收集家长的年龄、性别、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10]、夫妻婚姻状态、夫妻关系、子女数、主要教养困难子女的年龄、性别、子女早年与父母的分离经历、子女的学业水平等资料。

采用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子女的行为情绪状况进行评估。SDQ共25个条目,用于评估情绪、品行、多动/注意、同伴关系等4个困难因子和1个长处因子-亲社会因子。采用0~2分3级评分,0分为不符合;1分为有点符合;2分为完全符合。其中第7、11、14、21和25个条目为反向记分。由家长根据平时对子女的观察,对其最近6个月的行为、情绪状况进行评定。刘书君[11]对该问卷(中文版)的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采用焦虑自评问卷(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定家长的焦虑情况。SAS共20个项目,采用1~4分4级评分,最低分20分,最高分80分。国内此前的相关研究认为40分作为正常上限具有较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12]。

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s’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Scale-9 item,PHQ-9)评定家长的抑郁情况。PHQ-9由9个四分类条目组成,按0~3级评分,总分5、10、15、20分别代表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抑郁,国内人群的研究发现以评分≥10分者为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具有较好的敏感度与特异度[13]。PHQ-9在抑郁症状的评估及抑郁症的诊断参考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信度与效度[14]。

1.4 评估方法

上述评估量表均为自评量表,由家长自行填写,全部完成约需时15~20 min。首次评估在培训前1周内完成,第二次评估在团体结束后1月随访时填写,两次评估间隔约4个月。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描述性分析样本社会人口学数据,SDQ各因子评分、SAS和PHQ-9总评分中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以M(Q1~Q3)描述;干预前后评分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正态分布)或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资料

共36名家长参加团体培训,其中2人中途退出,34人最终完成团体训练。34名参加培训的家长中6名为父亲,28名为母亲;父亲年龄35~66岁[(45.13±6.04)岁],母亲年龄 32~49岁[(41.71±4.37)岁]。28个家庭夫妻保持婚姻状态;有31对夫妻关系为一般或融洽;29个家庭为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教养困难子女中男孩20名,女孩14名;年龄5~15岁[(12.44±4.05)岁];早年与父母有分离经历的9人;成绩在中等及以上的有27人。参与团体培训的家庭中,父亲受教育程度:初中或高中11人,本科及以上21人,受教育程度情况不明2人;母亲受教育程度:初中或高中12人,本科及以上22人。见表1。

2.2 团体培训前后教养困难子女SDQ评分比较

培训前后教养困难子女SDQ情绪因子、品行因子和亲社会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动/注意因子和同伴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情绪因子、多动/注意因子评分数据为非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的方法描述其数据分布,前后对比采用秩和检验。见表2。

表1 参与效能成长团体培训的父母及教养困难子女人口学资料

表2 培训前后教养困难子女SDQ各因子评分

2.3 团体培训前后父母焦虑抑郁水平比较

培训前父母PHQ-9评分中位数为4分,≥10分者6人;培训后PHQ-9评分中位数为3分,≥10分者3人。培训前父母SAS评分中位数为38分,≥40分者13人;培训后SAS评分中位数为33分,≥40分者4人。培训前后父母PHQ-9与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80.50、-3.39,P均<0.05)。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34名家长中,父亲的比例仅为约五分之一,与郁琴芳[15]的研究结果及大众普遍印象一致:父亲参与教养活动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受“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男性重心偏于工作事业。在参加团体训练课程的家长中,其子女成绩属于中下及较差的仅有7名(20.59%),多数子女的学习成绩在中等及以上,且其中有18对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均在本科及以上,另有7个家庭各有4名母亲和3名父亲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提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关注子女学习,更愿意参加培训。而他们对子女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使其子女学习成绩也更容易保持在较好水平[16]。而国外研究提示,那些不愿意主动参与教养技能训练的家庭,子女的情绪行为问题可能更严重[17]。

父母参与效能成长团体培训前,其子女SDQ的各困难因子评分均较国内同年龄(按平均年龄)段儿童评分高,而亲社会因子评分则较低[18],提示其子女均存在一定的情绪行为问题。父母参与成长团体培训后,其子女SDQ各因子评分均有所改善,其中情绪因子、品行因子以及亲社会因子评分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动/注意力因子、同伴因子改善则不显著。分析原因可能在于父母训练课程内容主要针对亲子沟通、亲子冲突以及情绪的处理,这些问题相对来说在短时间内更易获得改善。且这些课程内容所涉及的理论与技巧也是对儿童情绪、品行及亲社会等有较为直接影响的因素[3],因而在这几个方面可能产生了效果。而多动与同伴关系前后的改善并不显著,可能是因为训练课程中较少涉及儿童同伴关系以及儿童多动行为的管理。黄慧桃等[19]研究提示,教养方式可影响儿童的多动及注意力的问题,但通常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另外,儿童同伴关系的改善不明显还可能与团体训练的直接对象是家长而非儿童有关。故针对同伴关系这一问题开设儿童青少年团体培训,可能会更有帮助[20]。

参与培训后,家长自身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了一定的缓解。目前,国人普遍感受到了子女教育带来的压力,并成为导致其焦虑抑郁的重要原因之一[21]。培训前后家长焦虑、抑郁的缓解,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养知识技能的欠缺,而通过参加团体培训课程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其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另外,在心理治疗团体中,成员之间的人际学习、自我意识和宣泄等疗效因子对于缓解成员的情绪有积极的作用[22],通常也认为有助于团体成员(家长)情绪的改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效能成长团体培训可能对子女的情绪行为困难有改善,同时家长自身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也有所减轻。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同时因未设置同期对照组,尚不足以说明儿童行为的前后改善是否有除父母参与效能团体培训之外的其他因素影响。今后的研究将进一步积累经验及临床数据,积极开展对照研究,并将父母效能成长团体对家庭功能的改善等内容纳入未来的研究工作,以进一步探索本团体的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团体子女因子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