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

2020-11-26巴特尔

关键词:射血左室心肌梗死

巴特尔

(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人民医院儿科,内蒙古 兴安 1374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一旦发病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有效治疗[1]。因此,本文将针对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展开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2月~2020年3月我院诊治的64例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根据不同时间段急诊方式的不同将患者进行分组,包括研究组、对照组,各组患者数量均为32例。研究组患者一般资料: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7±12.1)岁;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2±10.8)岁。记录并分析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数据。数据显示: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同意自愿参与研究中;患者有足够的依从性,可以进行各项随访。

排除标准:患者合并有其他心血管疾病或者出现精神异常问题;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通过常规急诊方法进行治疗。

研究组患者予以初级急诊处理后再进行急诊治疗。初级急诊处理:首先,引导患者采取平卧姿势,保持平稳的呼吸状态和情绪。对患者进行吸氧处理,防止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问题[2]。其次,在抢救的过程中为患者建立氧气通道以及静脉通道,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最后,患者出现疼痛时,及时为患者予以药物镇痛。急诊治疗:在患者入院后为患者予以桡动脉穿刺法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造影检测,显示患者血管梗死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支架植入术[3]。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后采集并分析所有患者的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治疗效果包括: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病情稳定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收集并记录所有患者的各项数据资料,然后输入到统计学计算软件SPSS 19.0当中进行分析。利用±标准差来对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病情稳定时间的计量资料进行表示,经t检验。判定统计学差异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好转,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病情稳定时间等方面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为患者治疗效果水平的数据分析。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数据分析(±s)

组别 n 左室后壁厚度(mm) 左室射血分数(%) 住院时间(d) 病情稳定时间(d)研究组 32 9.93±1.02 62.27±2.35 10.23±2.23 4.25±0.23对照组 32 9.12±1.12 51.22±2.68 15.64±3.25 6.67±0.51 P<0.05<0.05<0.05<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通常会表现出胸骨后疼痛等症状,一旦发病需要在最快的时间内进行诊治。在发病的12小时内进行有效的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予以初级急诊处理能够进一步保证急诊治疗质量,对于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根据数据分析显示: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好转,其中研究组患者在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病情稳定时间等方面的数据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为12小时内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治疗中,通过为患者予以初级急诊处理后再进行急诊治疗能够更好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提高治疗质量,是一种效果十分显著的治疗方法,应当在临床治疗中积极应用。

猜你喜欢

射血左室心肌梗死
陈朝金教授运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气阴两虚兼血瘀型)经验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卡维地洛联合尼可地尔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分析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房颤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患者衰弱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更 正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